蜕变源于爱

时间:2022-03-05 02:52:22

一个女孩,她来自遥远的四川,总是静静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没有太多的言语,没有太多的欢笑,如山谷的一朵野百合,静静地开着。一直以为这只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也没有太多的在意。可是那天,她母亲的一席话却让我这个老班顿感事态严重。

偶然知详情

那天因为有几个孩子没有背诵课文,我让他们留在了教室。刚给孩子们吃了点水果和饼干,那个女孩的妈妈带着她的弟弟来到了学校。从她妈妈的口中得知,女孩小时候一直是爷爷奶奶带,一直到读一年级的时候才来到张家港,因此和父母很不亲,就像陌生人一样,从来不主动和父母说一句话。父母说了也不听,拿她一点办法也没有。更有甚者,她已经有两年没有叫过一声爸爸了。听完这句话,我是着实吃了一惊,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本应该是粘着父母耍耍小脾气、发发嗲的时候,怎么会对父亲情似仇敌呢?看着她妈妈泪眼涟涟的样子,作为老班,我有责任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因为碍着其他孩子在,我也没有刨根问底。晚上,我和孩子的妈妈通过QQ平台进行了交流,大致明白了原因。因为孩子一直不愿说话,再加上有时候大人说的话也不怎么听,因此父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态度不是很好,这对于一直离开父母的她来说,无疑是残酷的。她把自己的心锁了起来,孤独地行走在自己的世界里。

第二天上午,阳光暖暖地照着,孩子们快乐地进行大课间活动,我把她约到了一边,聊了起来。孩子告诉我,父母对弟弟很偏心,不怎么关心她,爸爸经常骂她,她很怕爸爸,一看到他就像是老鼠见了猫,赶紧避开,更不要说是去亲近爸爸了。

明白了孩子的心思,我立刻又和她母亲取得联系,把孩子的想法告诉了她,希望孩子的爸爸以后对孩子少一点训斥,多一点关心,这样才能拉近父女之间的距离。

故事巧引导

回到家,我冥思苦想,寻思着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孩子主动地亲近父母。我想到了故事,因为一直以来,每每孩子遇到问题,我总能通过故事让孩子得以改变。我从书架上一本本找,好不容易找到一篇留存在我记忆库里的文章――台湾作家李家同的《只想要有个屋顶的男孩》。我兴奋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心中有数了。

我忙里偷闲,询问孩子这几天的情况。母亲告诉我,这两天回来好像比以前好一点,也能简单和父母交流了,为了这个,她爸爸昨天晚饭后还削了个苹果给她吃,但是她还是抿着嘴一言不发。这句话提醒了我,我决定就用苹果作为切入点,去展开一场爱的教育。我带着故事书走进了课堂,告诉孩子们,今天我要来讲一个故事,孩子们一听,小手拍得哗啦啦,一个个正襟危坐,等待着我的故事。

这篇故事非常感人,我讲得很动情,孩子们听得也很投入。故事一结束,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因为有了爸爸妈妈,生活才无比美好;有的说珍惜所拥有的,就是最幸福的事。

看时机成熟,我当即总结道:“是呀,有首歌这样唱道:有妈的孩子像块宝,那有爸爸的孩子呢,当然是宝中宝。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不过爱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方式你不太愿意接受,但这并不能否定父母对你的爱。现在我来统计一下,昨天晚饭后有谁吃到了父母削的苹果?”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马上叽叽喳喳地说起来,慢慢地,有几只手举了起来,我看到她的小手举得最高!我想她是在为爸爸自豪吧。

我亮了亮嗓子说:“这是多么幸福哦,我真的很羡慕。全班50个孩子,6位同学享受到了这样的待遇。你们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感谢自己的父母呢?”

同学们议论纷纷。我说:“放学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来接你们,你们能甜甜地喊他们一声吗?比如:爸爸妈妈辛苦了。如果你们能懂得感恩,老师一定会很高兴的!”

孩子们肯定地点点头,我还不放心,点那个女孩的名,让她代表同学们演示一下。尽管她那声“爸爸”听来有点生涩,但是我知道这喊声里已经有一股暖流在涌动了。

掌声响起,是孩子们对她的鼓励和赞赏,这力量又汇入了孩子小小的身躯,我想她一定会有足够的勇气去喊一声:爸爸!

放学了,我心中忐忑不安,本想看看校门口孩子的表现,但又怕伤害到孩子,于是我只好耐心等待孩子妈妈反馈情况。

好不容易等到下班,我终于和她妈妈接上了头,她高兴地告诉我,孩子叫“爸爸”了,喊了一声,脸都憋得通红。回来也和妈妈说了好多学校的事情,还高兴地说:今天吃了两个鸡腿呢!

我的心情无以言表,除了开心还是开心!

教育就像一扇门,打开便满是阳光和微笑。这样的感觉真好!当老班的感觉真好!

上一篇:欢喜的智慧 下一篇:迷失与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