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宁谈肾病―3

时间:2022-03-04 05:07:43

张大宁谈肾病―3

中医学也是有解剖的,只不过后来由于孔子“剖尸不仁”的理论,限制了古代解剖学的发展,但这也使中医学从另一条道路――临床经验医学发展,并且用阴阳五行等古代哲学学说,分析、归纳、推断出一整套完全不同于西医学的理论体系。也就是说,就“肾脏”的解剖学而言,中医学也认为是指实质上的肾脏,即“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形如蚕豆”,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上所说:“腰者,肾之府”,之后《难经・四十二难》亦有“肾有二枚,左右各一”的记载。

但谈到中医学“肾”的功能,则非常之多,几乎涉及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内容,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生命之本,故有“肾为生命之根”的说法。肾藏精,精化气,肾的一切功能是靠肾中精气来完成的,肾精属阴,肾气属阳,从一定意义上讲,肾精与。肾阴,肾气与肾阳是一致的。《素问・六节脉象论》上说:“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脏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形成生命的原始物质,与生俱来,《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以及《灵枢・本神》“生之来,谓之精”等论述,皆指先天之精,正是由于这种精禀受于先天,故称“先天之精”。“后天之精”是指出生之后,来源于摄入的食物,通过脾胃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之精,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通过代谢后的剩余部分,所以《内经》上有“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的记载。

先天、后天之精来源虽异,但均藏于肾,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补充,“后天之精”又依赖于“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二者相辅相成,在肾中有机结合,成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为了系统说明中医学。肾的功能,我们将肾的生理功能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肾与人体生长发育有关。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过程,就是由于肾中精气盛衰所造成,《黄帝内经》中对此有较详细的论述。《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灵枢・天年》亦载:“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安,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从以上两段经文可以看出,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以及与肾中精气盛衰的密切关系。我们基于这个理论,曾对632例随机抽样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印证了这一关系;临床上对68例有未老先衰的患者,使用补肾治法,往往获效。

二、肾与呼吸功能有关。中医认为,人体的呼吸要靠肺、肾两脏来完成。肾主纳气,若人体肾虚不能纳气时,则会出现呼多吸少的症状。肺气肿、肺心病的患者,出现这类症状时,可用补肾纳气的治法。近年来,全国许多地区在防治慢性气管炎的研究中,都证实了大多数肾虚患者呼吸功能不全。我们曾对90例60岁以上西医诊断无呼吸系统疾病,而中医诊断为肾虚的老年人作过摒气实验及肺脏残气量的测定,结果表明。90例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不全,显示了“肾”与呼吸功能的关系。

三、肾与人体消化功能有关。人体的消化主要靠脾胃,但亦与肾有关。肾阳可以温煦脾胃,促进水谷的消化,如同要煮熟一锅稀粥,既要有锅(胃主收纳),又要有勺(脾主运化),还要有火(肾阳的温煦),三者缺一不可,命门火衰时,水谷得不到很好的消化,可出现脾肾阳虚而致的慢性腹泻。临床上,我曾用“三联法”治疗慢性腹泻,即早晨一丸人参健脾丸,中午一丸补中益气丸,晚上一丸四神丸,一个月一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取得满意疗效。

四、肾与人体生殖功能有关。人体的生殖功能都与“肾”有关,无论男子减退,如减退、阳痿、遗精、或女子性冷淡,以及各种不孕不育等,都属于“肾虚”的范畴。经过多年研究和临床实践,我提出一个治疗男子阳痿的新理论,即“以肾为主,肝肾并治,活血化瘀,辛温香窜”,意思是说,在中医“治肾”的基础上,注意到“肝”,注意到“活血化瘀”,而在“活血化瘀”中,注意使用“辛温香窜”的中药。如川芎,《本草纲目》称其为“血中气药也,辛以散之,故气郁者宜之,药中加芎为佐,气行血调,其病立止”。男子阳痿一症,固然肾虚为基础,但不少患者亦因大恐、抑郁等“五志伤肾”所致,气滞血瘀,而“肝主筋,为罢极之本”,血气瘀滞,筋脉不通,自然“阳器不举”,临床可用“起阳胶囊”,以活血助阳。

上一篇:预防走丢,出门无忧 下一篇:知青时期的生活『小故事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