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改进措施

时间:2022-03-04 03:39:05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改进措施

提要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依据的是199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国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事业单位不仅承受着国内市场的压力,而且还面临国际同行的竞争,为此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由于改革的关键就是提高事业单位的绩效,而事业单位会计作为反映和控制事业单位绩效的重要手段,必须适应新的环境,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为此,急需分析当前事业单位会计的局限性,探讨适合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办法。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问题;改进办法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存在局限性

1、在收付实现制下,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不再仅仅信赖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客观地要求事业单位向投资人提供更加真实和准确的会计信息,对会计核算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些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后,需要更加详尽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使用范围成倍增大。现行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因其反映和披露会计信息存在范围小、方法简单、可比性差等缺点,而无法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也无法让投资人、债权人及其他相关人获得应有的会计信息。

2、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因受收付实现制约束,无法全面、真实的反映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情况。所提供的信息,强调某一年度事业单位收支产生的现金流量,往往会混淆收益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支付日作为费用核销唯一标准,而把市场条件下广泛运用的信贷、租赁、赊购、赊销等经济手段一并忽略,既不能把事业单位溶入不可逆转的市场中,又不能全面反映资产、负债情况,而往往导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和数量信息失真,对资产的监督和控制也可能失真。

3、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在收付实现制影响下,不能客观的反映事业单位的绩效和预算执行情况。在收付实现制下,是以款项实际收到或支出的时间为依据,其主要目的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一定会计期间内资金来源、使用及报告日现金余额等信息,其实质是将事业支出总和与事业收入总量相配比,这种配比不能客观反映事业单位的绩效和预算执行情况。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两大重要任务就是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的绩效,以及预算执行情况。

4、收付实现制在我国会计核算上具有悠久历史,不可否认其历史意义和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形势发展,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尤为重要,各领域都把与国际接轨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手段。我国会计领域从改革开放初期就采取各种措施发展会计领域对外接轨。目前,企业会计准则紧跟国际形势,溶入整个世界。权责发生制已经成为我国会计核算最重要的基础。事业单位会计虽然具有预算会计的特殊性,在过去实行收付实现制无可非议。可是,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发展,事业单位将不可避免成为市场一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点和内容,以及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必须适应市场需要。权责发生制,必然取代收付实现制,成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因此,把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二)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处理存在的不合理性

1、对资产的会计处理。现行事业单位资产的会计处理只核算了账面价值,对发生的减值和不良资产不予反映,账面价值不能反映单位资产的真实情况,如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完好程度;大量资产只在报账时在支出中列支,无法反映与该资产相关有用的信息;在资产处置上又按会计方式以外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处理。从而造成账面价值的长期列示与实物管理严重脱节的现实。

2、对负债的会计处理。现行事业单位在收付实现制下对负债的会计处理只在用现金实际清偿负债时,才会确认支出,如果此项负债存续期跨年度,会造成清偿负债年度支出规模发生异常增大,同样负债发生当年发生支出异常减少,而不能提前揭示未来的承诺、担保和其他因素形成的隐性负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或风险控制有重大影响的或有事项也不予确认,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

3、对收入和支出的会计处理。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事业单位取得的利息收入、捐赠收入作为其他收入列入事业单位当期收入处理,这不符合会计处理的相关性原则。事业单位接受捐赠具有一定偶发性,如将捐赠收入计入其他收入,必定会影响当期的经费自给率指标,导致经费自给率提高,影响事业单位的收支结余。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改进措施

(一)改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措施。引入企业会计理念,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作为一般核算原则。长期以来,我国收付实现制下的核算内容主要是财政收支活动,没有覆盖全部会计要素。而权责发生制会计信息包括主体控制的经济资源信息、从事经营的成本或提品服务成本的相关信息、用于评价经济主体财务状况及其变化以及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经济性及效率性的有用信息。因此,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作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能更好地反映政府部门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大大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决策相关性。

(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处理的措施

1、资产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建议。资产的管理是事业单位财会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事业单位会计的主体,应对资产的变动情况进行确认和计量。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选择适当的折旧方法:根据无形资产的计价方法,分门别类地对无形资产进行计价和摊销,保证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受益期内得到补偿;充分计量长期资产,合理确认不良资产,及时发现和处置不良资产。这些措施有助于事业单位风险测评、防范并及时化解财务危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对负债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建议。按照一定的标准确认和反映事业单位的承诺和负债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一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失真的状况,能较为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负债状况和财务状况。披露事业单位潜在的风险,反映当期发生的债务行为按企业会计准则分为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让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当期发生债务的具体状态以及对以后年度的影响和可能发生的风险。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行为出发,对事业单位会计主体所担负的债务风险进行合理的确认和计量,可以防范和化解现实和未来的偿债风险。

3、对收入和支出会计处理的改进建议。事业单位的改革是逐步走向市场,经济活动逐步向企业靠拢。在对收入和支出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处理时,使得事业单位的收支能够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有助于评价事业单位绩效,加强事业单位外部竞争能力,强化事业单位管理责任,提高服务质量。

总之,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是针对上述要求,对现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与完善措施,建议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一些单位暂不具备条件,可先采取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的会计核算方式,待条件成熟再过渡到权责发生制来。这样可以做到既积极又稳妥地使事业单位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又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进一步完善,同时改进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的会计处理,以此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更全面、更真实、更客观。

上一篇: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 下一篇:新会计准则下的借款费用资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