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大一新生抑郁性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时间:2022-03-04 07:48:02

一例大一新生抑郁性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摘 要 对一例压力过大,情绪低落,心情抑郁,方向迷失,离校出走两天的大一学生求助者,应用理性情绪疗法、放松疗法,缓解紧张焦虑和抑郁情绪,化解对父母离异不能释怀的心结、减轻压力、明确目标,从而达到使得重新回到学校的目的。经过三次咨询,求助者情绪明显好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社会功能,基本达到咨询目标。

关键词 严重心理问题 理性情绪疗法 放松疗法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82

A Counseling Case Report about a Freshmen's

Depressive Psychological Problem

LU Xiaolin

(Shaan'xi Xue 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A freshmen year college sdudent who was highly depressed and under great pressure had left school for two days. The counselor used Rational-Emotive Therapy and Relaxation therapy to ease her tension,anxiety and depression, to release the pressure and reduce her psychological trauma caused by her parents' divorce. After three counseling sessions,her mood was obviously improved, and her social functions were restored. The goals of counseling were considered achieved.

Key words ser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 rational-Emotive Therapy; relaxation therapy

1 一般资料

1.1 人口学资料

楚楚(化名),女性,19岁,汉族,大一学生。家住某县城,独自到省城上大学。身高约1.55米,无恋爱史。瘦弱但无生理疾病,无家族遗传病史,无家族精神病史。

1.2 个人成长史

足月,剖腹产。出生前后父母感情不和,父亲在外地工作,很少照顾她。3岁时父母离异,由母亲抚养,主要由外公外婆照料饮食起居。7岁时母亲再婚,继父有一女儿,比她大两岁,家庭关系尚可。从小到大学习成绩较好,人际关系一般。

1.3 精神状态

衣着较为整洁,两眼无神,低头,情绪低落,精神状况欠佳。略显紧张羞涩,无慌乱反应。语速较慢,语音细弱,口齿清楚,表达准确。能表述自己的问题及其感受,自知力完好,有求助愿望,求助目标较为明确。未见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

1.4 身体状况

无器质性疾病,一个多月来睡眠不好。身材矮小瘦弱,面色不好,眼睛近视。既往身体基本健康,无重大器质性疾病,无手术史,无传染病史,无输血过敏史。从小脾胃差,饭量少,挑食,身体一直瘦弱,发育不够充分。

1.5 社会功能

一个多月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对前途信心不足,因为第一学期一门考试不及格,压力很大,心情焦虑,不想上学。因宿舍同学父母近来每天电话问候,受到刺激,无法面对,想逃避现实。来求助前离校出走两天,家长接回家休息调理一天。

1.6 心理测验结果

SCL-90:(1~5分评分)人际关系敏感2.0分;抑郁2.3分;焦虑2.2分;其他1.9分。其余因子分均小于2分。总分150。

SDS:标准分58分。

2 主诉及个人陈述

2.1 主诉

离异家庭环境中长大,大一第一学期考试不及格,情绪低落,内心敏感孤独、自卑、焦虑,伴有入睡困难、食欲不振、学习不专心,持续近两个月。同时因同宿舍同学的家长频繁打电话关心,联想到自己缺乏父爱,倍受刺激,无法承受,随即离校出走两天。

2.2 本人陈述

从小没有父亲疼爱,性格内向,内心敏感,经常感到孤独。进入大学后,很多新课程的学习有困难,努力也不一定能考出好成绩。上学期有一门课程不及格,心理压力很大,最近心情烦乱,情绪低落,心想考好了又能怎么样,大学毕业了又能如何,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有时候上课听着听着就流眼泪,也不知为什么。每天晚上入睡困难,12点半上床,一点多还醒着。最近宿舍一个舍友每天接到父母电话两三次,人家很幸福甜蜜,电话里撒娇、开玩笑,还告诉我们她父母多爱她,小时候经常带她出去旅游等等,我感到很受打击,每次听到他们打电话,我就无法面对,躲出去暗自流泪,想到我自己命不好,从小没有得到父亲呵护,头脑中没有父亲的概念和形象,心里很难受。最近觉得没有目标,没有动力。那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时不知不觉流泪,下课后我就出去了。不想见人,不想说话,在僻静的街道上走着,两天两夜,困了就坐在有灯光的店铺门口歇会儿。后来妈妈的很多短信打动了我,我觉得我不该让妈妈伤心,所以就答应见他们,跟他们回家。

2.3 家长报告

家长(母亲)报告的情况:楚楚出生前后父母两地分居,情感不和,父亲在外地,跟母亲见面不是吵闹就是打架。在楚楚3岁时父母离婚。女儿判给母亲,母亲在基层工作,把孩子交给外爷外婆带,周末母女才能团聚,父亲基本上没有带过女儿。7岁时母亲再婚,继父有一个女儿比她大两岁,新建家庭关系处理得很好。高考考入本省大学,独自到省城读书。学习成绩较好,性格较为温和,善于口头与书面表达。一个半月前,即寒假期间,她一改往年春节随家人一起走亲访友热闹的习惯,哪里都不愿意去,很少见人,经常一人在家,我们以为是刚进入大学,学习生活疲惫需要休息,也没在意。上周辅导员突然电话告知,说楚楚前一天晚上没回宿舍,第二天没上课,晚上仍然没回宿舍,第三天也没上课,两天两夜不见踪影没有音讯。后来家人通过电话和短信反复联系劝说,她才答应见家长,答应回家休整。

3 评估与诊断

3.1 对案例状态与性质的评估与诊断

根据综合收集的资料,求助者是正常心理范畴内的心理问题,可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畴。诊断依据如下:(1)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表现在出现问题时都有一定诱因,对自己的情绪有比较清晰的感知,有自知力,配合父母亲前来求助。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其认知、情绪情感、意志三方面的活动是协调统一的。人格相对稳定。无思维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2)求助者因考试失利和同学父母的电话刺激而引起情绪低落,离校出走,与处境相符,其心理冲突为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3)求助者因为考试不及格,情绪焦虑压力大;宿舍同学父母每天的电话使她受到刺激,唤醒了自己童年父爱的缺失感,伤心、自卑、逃避,心情抑郁,与学习压力相互作用,成为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内心承受不了超过负荷的痛苦,已经泛化到学习生活等等方面;出现失眠、食欲不振,不想见人,不想说话,离校出走,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标准。

3.2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生理原因

女性,18岁,从小脾胃不好,饭量小,胃口不好,营养不良,发育不够充分,身体纤弱。

3.2.2 心理原因

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认为父母离异是自己命运不好,抱怨命运不公,抱怨父母离异,怨恨父亲,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认为努力了不一定考得好,干脆不学了,进而逃避现实。内心深处积累着对父母离异、父亲不爱她的负面情绪和记忆;性格偏内向、敏感、自卑;好胜心强,不能接受成绩下降;人际交往能力较为欠缺,防御心较强;缺乏调节情绪的正确方法。

3.2.3 社会原因

幼年遭遇父母两地分居,见面就打闹,后又离婚,缺乏父爱;远离家庭独自求学、身边没有亲朋好友,缺乏社会支持系统;进入大学后适应不良,学习压力大,考试失利;宿舍同学父母每天关爱的电话刺激。

4 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经过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以下的咨询目标:(1)调整好心情,建立积极心态;(2)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3)改变不合理认知:正确对待父母离异,正确对待成败得失;(4)尽快回校上课;(5)长期目标:使求助者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增强抗挫折能力,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充分调动自身潜能,实现自身价值,达到逐步完善人格的目标。

5 咨询方案的制定

5.1 咨询方法

主要采用放松疗法和理性情绪疗法。

5.2 咨询原理

(1)理性情绪疗法。理性情绪疗法是埃利斯首创的一种心理疗法,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非理性观念,以帮助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即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和行为。(2)放松疗法。放松疗法是通过一定的程式训练,学会精神上及躯体上放松的一种行为治疗的方法。放松疗法的核心理论认为,放松所产生的心理改变对应激所引起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对抗力量。放松可阻断焦虑,副交感神经支配可阻断交感神经支配。放松训练,可以使机体产生生理、生化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可调整大脑皮层和内脏器官的功能,特别是调整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6 咨询过程

6.1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阶段(心理诊断阶段);(2)咨询阶段(领悟阶段和修通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再教育阶段)。

6.2 具体咨询过程

6.2.1 第一次咨询

目的: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了解基本情况,渲泄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诊断评估问题。

方法:来访者中心疗法、心理测验。

过程:首先阅读知情同意书,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其次解释什么是心理咨询,承诺保密。介绍心理咨询中有关的事项和规则,介绍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咨询师温和地告诉她心理咨询是对正常人提供帮助的,每一个人在某一特殊阶段,在面临某一些重大问题时都可能会遇到心理困扰,自己难以调整时,专业的心理工作者可以提供有效的帮助,并对所有涉及到的个人和家庭隐私绝对保密。能接受心理服务说明文明程度高,也表明父母亲对她的爱。此后求助者情绪稍有放松。

摄入性会谈,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让求助者自由倾诉,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充分宣泄负面情绪。在对求助者表达理解、同情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进行SCL-90和SDS心理测验。

确定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与求助者商定心理咨询的目标和方案。

6.2.2 第二次咨询

目的:改变不合理认知,正确对待父母离异,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帮助求助者重建合理信念,适应生活中负性事件。

方法:理性情绪疗法。

过程:运用理性情绪疗法,解决求助者对家庭关系的心结。向求助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并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在求助者回忆往事,描述自己与父母关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认识到导致她对同学父母打电话的敏感的原因是,自己对父母离异始终没有接受,对父亲的抱怨一直没有放下。由此一直认为自己命运不好,得不到父亲的疼爱与呵护。同学电话是导火索,内心长期的积郁才是关键。按照ABC理论,父母离婚事件是A ,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负面认识是B ,导致的忧伤、焦虑、自卑、逃避为C。帮助求助者认识到,父母离婚这一事件是无法改变的既成事实,而自己能改变的是对这一事件的认识。

布置家庭作业:用ABC理论做练习,针对自己同学父母电话引出的情绪为例,写出ABC各项,进行分析,从而改变不合理认知,树立合理信念。

6.2.3 第三次咨询

目的:全面分析、整理线索,进一步认识求助者问题的来龙去脉,学习正确地多角度看待问题。学习心理减压的方法,学会自己调节情绪,调整心态,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方法:放松疗法、心理测量。

过程:询问初次咨询后几天来的情况和所思所想所悟。检查求助者的家庭作业,发现其能列举出自己不良情绪的成因,找出不合理信念,重建自己的认知模式及信念。最终形成积极的认知:“我改变不了既有事实,但是我可以改变自己对待事情的态度。过去的命运受到家庭的影响,以后的道路靠我自己去走,命运掌握在我自己手里。”

共同分析进入大学后的适应问题,理清线索,认识问题的本质,寻求解决之道。从改进学习方法、改善人际关系、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着手,设立阶段性目标,尽快适应新环境。

向求助者介绍放松疗法的原理与作用,进行放松训练,让她在放松状态下进行积极美好的想象,进一步减少焦虑情绪。运用积极暗示的方法对未来树立信心,建立积极的心态。

再次进行SCL-90和SDS心理测试。

总结巩固,结束咨询。布置家庭作业:每天坚持放松训练。生活中遇到困扰时,用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进行自我调整。逐步领悟,逐步修通。

7 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通过咨询,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心情已经好了很多。对适应和学习的压力也能通过放松训练得到减轻,对成绩高低能正确对待。对父母离异也看得开了,尊重父母的生活,做好自己的事情。对同学关系尽量不过分敏感。

(2)求助者适应社会的情况:情绪恢复稳定,决定当天返校上课。

(3)求助者父母的评估: 通过咨询,心情阳光了些,有了笑容,爱说话爱交流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心事。

(4)前后心理测验结果对比:咨询结束时进行的SCL-90测试,人际敏感由原来的2.1降到1.3;抑郁由原来的2.6降到1.5;焦虑由原来的2.1降到1.2。其他由原来的1.9降到1.2;总分由原来的150降到90,减分率为40%。SDS测试已经由原来的标准分58降到了50,结果正常。

(5)咨询师的评估:因求助者时间所限,必须尽快返校,经过三次咨询,情绪好转,心态更加阳光,重现笑容,决定返校继续上课,迎接高考。通过回访,求助者已经回到学校,正常投入学习生活,对高考抱有信心。咨询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6)求助者症状的改善程度:通过咨询,求助者解决了心理的冲突,能够面对学习、生活、同学关系,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有效缓解,睡眠、饮食有所改善。

上一篇:舞蹈治疗方法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下一篇:室内定位技术在图书馆移动服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