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准产业路 用好扶贫钱

时间:2022-03-04 02:52:02

选准产业路 用好扶贫钱

武宁县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非常适宜油茶种植,全县适合油茶种植的山坡地面积约20万亩,发展潜力巨大。县委、县政府决定用一年的时间,扶持每一个在册贫困人口种植一亩以上油茶,实现“扶真贫、真扶贫、不返贫、能致富”的目标,对贫困户增加收入,促进武宁农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基本情况

1、武宁县油茶优势。截止2014年春,全县优质高产油茶种植面积达3.7万多亩,主要分布在上汤、东林、南岳、船滩、罗溪、石门楼等地,已建成千亩以上油茶基地7个,500亩以上油茶基地7个,100亩以上油茶基地27个。全县已注册油茶生产经营企业8家,专业合作社10家,50亩以上种植大户66户。财政500元/亩扶持政策持续执行,已拨付扶持资金1282万元。毛茶油市场价已涨到40元/斤左右,部分经营主体开始受益。试验表明,盛产期亩产茶油可达100斤左右,产值可达4000元/亩以上,油茶产业成为富民富县的一个好项目、好产业。

2、油茶扶贫的意义。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油茶生产作为全县农村传统特色产业,曾闻名遐迩,几度辉煌。据有关资料介绍,国际上通过科学检测,茶油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降血脂、降血压)远远超过惯被奉为上品的橄榄油,是上乘的绿色保健食用油。武宁县有丰富的油茶资源,立足资源优势,县委、县政府通过深刻分析县情、广泛吸取民意、科学判断形势,全县上下统一共识,把大力发展高产油茶作为实施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县乡村组层层宣传动员、排兵布阵,通过统筹安排、加力推进,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油茶30000余亩,超额完成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198人人均1亩以上的目标任务。

二、主要作法

1、科学定位,谋划发展。坚持精准调查、精准谋划,科学选择油茶作为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为全面细致地了解掌握贫困人口的发展愿望,县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进行了贫困户入户走访,就扶贫特色产业促增收进行专项调研,就发展油茶推进精准扶贫开展专题座谈,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第一手详实资料。经过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县委、县政府慎重抉择,决定把历史条件好、山地资源好、群众熟知程度好、生产技术条件好、政策条件好的油茶产业,作为全县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突破口,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以高产油茶特色产业带动精准扶贫,让贫困户从发展油茶产业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2、强化权属,保障发展。把确立贫困户对油茶的经营管理权放在首位,坚持油茶产业利益精准链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落实贫困户的权益。当前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帮助贫困农户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地和房前屋后空余地种植油茶,全县60%以上是这一模式;二是村、组搭平台,协助流转土地集中连片种植。针对无地、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由村组出面协调,将集体的河滩地、山场以及荒芜田地流转给贫困户,并由村组统一组织挖山整地,以减少前期投资成本。土地流转费用由村集体承担,贫困户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土地开垦、打穴和购苗,结算多余资金由贫困户用于日后管理。三是利用增减挂土地种植油茶。无论哪种模式,首先考虑的必须是依法划定贫困户利益权属,明晰贫困户对栽植油茶的产权和经营管理权,不搞贫困农户受益权限不确定的“入股分红”模式,确保了扶助的贫困农户从油茶产业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3、明确机制,强力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一是组建了专门班子。成立了全县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林业局还专门成立了油茶产业办公室,负责全县油茶产业发展项目的规划设计、组织协调、技术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二是细化了实施方案。已出台的《武宁县油茶产业发展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中,就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实施步骤、补助标准以及验收方式和工作措施一一予以了明确,确保了油茶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三是建立了相关工作机制。①把油茶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列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责任追究制。②项目管理上严格操作规程,未落实贫困户作为经营主体的不进行作业设计,未进行作业设计的不列入项目,未落实苗木的不进行整地,整地不符合规格的,不供应苗木。③干部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帮扶工作队精准到户,因户施策进行产业指导,跟踪服务,对症下药,及时协调解决各种困难问题。

4、政策引领,支撑发展。坚持油茶扶持政策精准滴灌到每一贫困户。针对油茶产业的投入和产出比,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设立了产业扶贫专项资金,按照每亩2000元的标准进行奖补(从2015年开始,分五年按照500、500、500、300、200元奖补),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同时,坚持油茶产业发展奖补资金直接打入“建档立卡”贫困农户“一卡通”存折,确保了奖补资金的专款专用,安全运行;坚持用GPS测量验收油茶种植面积,保证了油茶面积结果的准确性;坚持推行“四统一分”的经营原则,即统一整地质量标准、统一供苗栽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组织验收和分户管理的模式发展油茶产业,实现了科学管理与发挥贫困户积极性的有机结合。

5、完善措施,扶持发展。坚持政策宣传、技术服务、项目督查“三到位”,确保了油茶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质量、效益。一是政策宣传到位。项目实施以来,县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分片联乡座谈会,统一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对政策的理解,提高了贫困户的信心和认同感;通过召开乡、村、组动员大会和技术培训班,强化对发展油茶产业的政策宣传,确保贫困农户对油茶扶持政策、建设内容、补助标准的知晓率,坚定种植油茶的信心。二是技术服务到位。强化产前、产中、产后跟踪服务,从调苗、种植、抚育、病虫害防治等环节都有人服务、有人把关、有人验收、有人签字、有人负责。为确保油茶种植的规范化和成活率,今年已举办油茶栽培技术培训班20期,印发油茶科技资料21000余份,组织林业技术人员对贫困农户进行油茶种植技术培训,深入山头地块对农户进行帮教,解决农户在种植、管理油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三是项目督查到位。县领导小组定期抓调度推进,加大对乡镇油茶产业发展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督查指导,就实施进度、建设质量、建设成效等内容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考核。今年以来,已先后组织了三次专项督查和一次现场推进会,确保了项目建设的稳妥有序推进。

三、工作打算

1、加强组织领导。一是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把油茶生产作为服务“三农”的一项“民心”工程列入领导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跟踪服务;二是各级确定领导分管,设立专管机构抓油茶生产;三是立足县情、乡情,建设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让农民身体力行地尝到油茶生产带来的实惠,使政府的感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2、展开宣传教育。针对部分贫困户对油茶生产认识上的偏差,适时展开宣传教育是必要的。应大张旗鼓地宣传油茶生产的重要意义,在全县上下形成氛围,造足声势。在乡、村建立油茶栽种的典型示范户,通过典型示范和算细帐的办法,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树立长效意识,摒弃短期行为,真正把精力放在油茶事业上来。

3、启动融资机制。搞好油茶栽种,没有资金投入是一句空话。可以采取跑部门立项目争取政策性资金扶助一点、银行贷一点、县乡两级财政补贴一点、农民投工投资自筹一点的办法进行融资,并通过无息借贷的方式投放,力争新造油茶和油茶栽种在现在补助的基础之上再加大补助幅度,苦干实干三至五年,必能得到回报。

4、强化科技管理。一是乡村级两级要平整集中连片土地,然后按标准尺寸挖穴。二是林业部门在油茶生长过程中,对深挖追肥、疏林补植、打药整技等技术措施进行指导,以提高其结实率和产油量,落实科技管理的长效机制;三是要引进新品种,大力营造高品位油茶,如亚林一号、三号,赣油三号等,确保油茶优质、高产、稳产。

5、实施深度加工。通过招商引资,实施茶油深加工是油茶增收揽税的有效途径。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利用外资实施茶油深度加工,在垦复、产果、取油、加工的全过程中,实现资金运作的良性循环。

兴产业,富百姓,种油茶,真扶贫。武宁县立足生态发展战略,结合自身气候土壤条件,合理选择高产油茶作为重点扶贫产业,强化扶贫效益 “滴灌”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只要不懈地努力,油茶生产一定能成为武宁县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新亮点。

[作者简介]

石承章,武宁县扶贫和移民办公主任。

上一篇:关于实验艺术消逝与叠加的思考 下一篇:健康吃素八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