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斯洛心理学理念探析高校育人的新途径

时间:2022-03-03 10:53:43

从马斯洛心理学理念探析高校育人的新途径

摘 要: 本文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导线,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相关问题,从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和地位出发,探析大学教育是否满足学生的相关心理需求,力图多维度呈现大学文化对育人的影响。

关键词: 马斯洛 思想政治教育 需求层次理论 管理者

一、引言

大学是育人的重要场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应成为大学教育中无法回避的重要研究课题,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有效途径。长期以来,大学育人途径和方法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教师、学者和专家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不少教育者和管理者从心理学角度思考这一问题,运用马斯洛心理学理念探索这一途径。这些论文的共性在于将马斯洛的人格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等心理学理念运用到教育工作、德育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中,以致高校教师队伍管理当中,无外乎想通过这些理念更好地了解和洞悉学生及教师的心理,从而更好地解决育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这一点而言,本论文的立意与之相同,本文着重关注高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双方的“需求”,思考大学教育是否满足学生的相关心理需求,力图在立论的深度上有所创新,在运用马斯洛关于管理的一些心理学观点、需求层次理论相关内容的同时,探寻高校文化对育人的有效影响,为文化育人工作提供新启示。

二、马斯洛相关心理学理念浅述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祖师,他对心理学研究注入了新因素,力图把全部人性回归到科学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自我实现等理论更是闻名于世。这五个需求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现代人们常用金字塔描述他的概念。生理需求是一个人为了生存必需的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条件的满足,如饥饿、呼吸、性需求等,是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存在的先决条件,它是最基本的需求;安全需求指人对人身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环境安全等基本生活保障的需求;社交需求指人对爱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情感、归属感的需求;尊重需求指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固的地位,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好的评价,包括来自自己的自尊和来自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两个方面;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促使自身潜能得以发掘的愿望,是实现自我与自我满足的过程。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不同阶段剖析了人心理需求的内容和变化,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一理论经常成为教育者和管理者的思想武器。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是否成功就取决于自身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人类的进步是一步步实现需求的过程。21世纪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育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本文力图以马斯洛的心理学理念为基本理论基础,提出几点思考,希望通过思想上的接触与交流,探析大学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

三、马斯洛心理学理念在高校育人中的运用

马斯洛作为伟大的心理学家、人道主义心理学之父,一度将自己的思想运用到教育学、管理学中,对有关教育管理提出了很多具有预见性、穿透性意义的见解。“他在管理、创造力和革新领域所做的创造性工作,我们今天听起来仍然耳目一新,就好像当前一些工作和思想反倒都过时了一样”①。

(一)基本生存需求的满足

这里主要指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满足。衣、食、住等是一个人生存必需的基本条件。当前大学扩招与后勤社会化改革,不仅使学生数量明显增多,而且使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学生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学校、不同家庭,就会有不同的背景和经历,因此对基本生存条件的要求就会有所差异。这时教育者和管理者要充分理解这种差异,正确对待这种差异,对于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帮助,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克服自卑心理,引导他们以一种正常的心态接受这种差异,稳定情绪,积极进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满足。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更要正确引导,使他们端正心态,学会关心同学,勤劳节俭,避免歧视和孤立经济困难的同学。在他们之间营造和谐的气氛,使他们适应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平共处,互助互爱。安全需求是人生存的基本需求,主要指人对生存环境的需求。任何一个人都不希望所处的环境没有安全保障,所以在学生管理中,要确保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的安全,确保校园有良好的秩序。各职能部门要和各院系相互配合、统一管理,保证学校大环境的安全与和谐,从而让学生安心地学习、放心地生活。

(二)社交需求的满足

人除了自然人外,还是社会人,即人不能脱离所处的环境和社会独立存在,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对友谊、爱情的归属渴望更为强烈。没有一个人不想得到别人的爱,爱是生命的源泉,爱可以成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要从内心真正体会学生对爱的需求,应该带着爱走进学生的心灵。给爱一个合适的释放空间,关心学生,善于调查、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敞开自己的心扉和教育者进行思想深处的交流。这样学生就会找到爱的感觉,得到一种归属感的满足。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培养集体荣誉感、合作精神及互帮互助、诚实守信的人格作风。无可否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何能使自己的思想影响到学生的行动,如何能在学生面前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育人观念,从而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尊重需求的满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重视与尊重,这是一种尊严,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对于尊严的需求和对于自尊的需求都属于对尊重的需求。但“自尊的必要基础之一来自别人的尊敬和鼓励,特别在年轻时代”②。因为一个人的尊严需求如果得到了满足,不但说明他得到了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还说明了他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明显的地位差别,教师一直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要求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抹杀学生的不同见解,这里马斯洛的一段话可以描述这种情况,“狼的期待是羊羔的行为会继续像一个羊羔。如果突然间羊羔转过头来咬了狼一口,那么我可以想象,狼不仅会感到惊讶,而且会很愤怒。羊羔是不应该这么做的嘛!羊羔必须安静地躺在那里,准备让狼来吃掉”③。理解是相互的,尊重也是相互的,教师要理解学生对自己的“不理解”,因为这也是理解的一部分;要尊重学生对自己的“不尊重”,因为很少有学生骨子里就想不尊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素质和修养非常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所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使学生觉得教师不具备被人尊重的条件,所以根本不必尊重。虽然,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多方面的,但教师队伍的素养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有必要重视自己在育人中的榜样作用,不要忽略“言传身教”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四)自我实现的满足

“一个人可以变成什么样的人,他就一定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这个需要,我们可称之为自我实现……它指人希望自我满足的需求,也就是他想成为他有可能成为的一种人;成为一个人有能力成为的任何一种人的倾向”④。这是马斯洛对自我实现理论的概述。不难理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自我,希望能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以实现自我满足。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有很强的满足自我需求的欲望,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发挥个人潜能,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

大学生思维通常很活跃,有很多创新思想和观念,所以教师要给他们表现机会,不要怕学生违背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也许学生的不同想法会对教育者和管理者产生很大的触动。马斯洛曾说过,他的研究生从不说与他不一致的话,这使他感到非常受侮辱。其实这不难理解,因为任何研究如果没有相反的不同意见,就不会刺激研究者思考,就会使研究停滞。因此达尔文才说他很感谢宗教势力,如果没有他们的一再发衅,就没有自身理论的不断提高和延深。教育也是如此,“也需要强调消极的一面,也许甚至还要在强调积极一面之前格外注意消极的一面”⑤。所以,教师要在教育中、管理中、决策中多争取学生的意见,多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在尊重学生自我选择的同时,给他们正确引导。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知行不统一的情况,这给教育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也从侧面表明了高校文化育人的意义及教育与管理在其中可发挥和拓展空间的存在。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从心理学角度窥测高校育人工作让我们看到了文化对育人的作用,教育工作者除了传递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深刻思考高校教育的本质和宗旨,将满足学生的需要看成教育的一部分,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教师本身的能力与素养是大学文化的组成部分,是育人的重要力量。毋庸置疑,育人是教育的灵魂所在,是大学的“神经控制系统”,是方向性部分,所以教育者和管理者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出发,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思想理论方面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以完成高校育人工作的历史使命。

注释:

①马斯洛.马斯洛论管理.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1:10.

②马斯洛.马斯洛论管理.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1:69

③马斯洛.马斯洛论管理.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1:78.

④马斯洛.马斯洛论管理.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1:20.

⑤马斯洛.马斯洛论管理.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1:67.

基金项目:2013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现代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以海南省高校为例”,项目编号:hnsk(gj)13-110。

上一篇:美研制出首个人造肌肉动力行走生物机器人 下一篇:经低电阻接地的20 kV线路零序电流保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