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激趣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3-03 01:31:48

探讨激趣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前言

语文课,该如何教?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初中语文老师的一个关注焦点。怎样才能让他们学习的更有兴趣,让学生们乐学、会学,让教学变得更就加事半功倍呢?其中的关键,应该还是在于兴趣的培养上。以下就简单谈一下激趣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兴趣需要激励

(一)课堂激趣,激发学习兴趣

1、温旧记新,激发学习兴趣。初中语文教材在文章的选用上具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前后关系比较密切,富有连续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就要发现这个特点,抓住这个联系,在课程复习和新课学习的时候,结合这些特点,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青松》这篇课文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们对已学散文《白杨》的复习,通过对白杨不屈不挠精神的了解,找到白杨与青松的共性,继而明白作者是想通过青松来比喻不惧险阻,顽强不息的中国人民。如此复习,在学习新的课文的同时又温习了旧的学习点,同时还激发了同学们对新课文学习的兴趣。

2、营造课堂旋律。

⑴、倒析因果。在学习《荔枝蜜》中,引导学生们分析,为什么作者前后语句矛盾?由开头的“一向不喜欢蜜蜂”,到结尾“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蜜蜂”,让学生们深入分析,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使学生们在阅读思考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兴趣。

⑵、巧用插图。在学习比如《紫藤萝瀑布》的时候,让学生不要急于翻读课文,打开课本彩图,让学生对紫藤萝进行仔细的观察,看看紫藤萝花整体形态有何特征?花穗有何特征?花朵有何特征?学生们对这些提问果然很感兴趣,仔细观察,与同学们认真交流。然后顺势引导同学们进入课文学习。能够引导学生们自由的联想,在创造性的想象中产生智慧的光芒。

⑶、运用辩论,各抒己见。在学习辛弃疾的诗歌的时候,在学习诗人意境的同时,允许同学们各抒己见,分析诗人是一个爱国忠君的战士,还是一个阻挠民族统一的顽固者?在学习《杨修之死》的时候,对于杨修该不该杀。都可以让同学们借助课外资料,尽情的辩论、讨论,分析人物的前因后果,借此丰富了同学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常识,进一步锻炼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的提升。

⑷、设置悬念。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一定要懂得悬念的设置。在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候,让同学们提前预习,并设置悬念。杜甫是哪个时代背景的人物?杜甫为什么去了成都?杜甫为什么要写下这篇文章?让学生们在这些悬念的笼罩下,产生疑问,在疑问的引导下产生求知欲,进而促进学生对疑问刨根问底,形成发现和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以及老师教学就更加容易。

⑸、培养多向思维。一篇课文往往只有一个结果,在教学中,可以做一些假设,让同学们去思考,换一种结局方式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比如《我的叔叔于勒》可以假设卖牡蛎的不是于勒,菲利普夫妇恰好在船上遇见发财后的于勒,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同时,在课文的学习中,可以做适当的比较,比如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的有趣与三味书屋的枯燥形成鲜明对比,为什么鲁迅先生要将这两处放在一起?让学生们细细思考,了解那个时候真实的鲁迅。

⑹、课堂竞赛,丰富学习。中学生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渐形成,在这个阶段要不断引导他们积极竞争。在日常学习中,要调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竞争条件。进行诗歌朗诵比赛,书法比赛,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手写报比赛等等,对比赛的前几名进行一定程度的鼓励和奖励,进行课堂演讲,社会热点分析,学校生活感受认识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结合自身的兴趣特点,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对学习更加有兴趣,并从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媒体激趣,激发学习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课堂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进一步去了解语文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使教学事半功倍。

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播放多媒体图片,让同学们认识、评价,比如朱自清的《春》,了解作者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能够加深学习印象。比如《苏州园林》,让同学们通过图片了解苏州园林风貌,反复回味,然后听着课文的轻声朗诵声,能够让同学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了学习的情绪,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学习。

三、激趣法的准备

提高语文教学水平,让同学更加喜欢语文教学,教育单位要加强相关的重视和投入。改变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为重,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实力。对教学环境进行改善,让老师和学生在一个安全、舒适、快乐的环境中教学和学习。对教学设备投入和改善,让同学们能够运用更先进的设备,更轻松、深刻的学习知识,加强外部信息的了解。

加强对师资力量的投入和培养,培养一批热情度高,技术精的专业化的师资力量,使得语文教学与时俱进,与学生的需求挂钩,实时跟进,并及时反馈。

四、总结

兴趣虽然不是智力因素,但是拥有浓厚的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助推剂。所以,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只要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就会使语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种激取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胡建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激趣法的应用[J]

[2]黄仁树.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趣法[J]

[3]王俊胜.新课改初中语文激趣教学法探微[J]

上一篇:如何让孩子笔下生花 下一篇:破“思维定势” 拓“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