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这样拯救世界

时间:2022-03-02 11:19:42

富人这样拯救世界

东西方慈善理念的一次碰撞以及对中国慈善现状的论剑,对于中国慈善事业的方向应是大有裨益的。

瑞士日内瓦,150年前的2月9日,一个后来被证明影响深远的国际组织在这一天得以建立。此后的多年时间,这个组织曾在公约与大会中多次正式发表声明,它是一个独立、中立的组织,其使命是为战争和武装暴力的受害者提供人道保护和援助。

这个组织就是国际红十字会。走过150年的不平凡历程,经历数次战争频仍的年代,国际红十字会已经成为战争、自然灾害的对手词,有红十字符号出现的地方,就意味着有需要帮助的人。可以说,在拯救世界的大同理想之中,红十字会充当着异常重要的角色。

在近代历史的进程中,探寻拯救世界之方式的人前后相继。既有影响深远的卡耐基家族,也有首富榜上常踞榜首的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等人,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和红十字会一样,起着重要的输血作用。

简单叙述红十字会历史以及部分富人的慈善实践,是为引出一个现今关注度非常高的命题,那就是富人如何来拯救世界?一般而言,那些我们眼中先富起来的人,往往被寄予厚望,有时还会被过度期望。尤其是在中国,当自然灾害爆发时,人们的目光自然而言地聚焦于富人群体,希望他们做得更多。

事实上,思考这个问题的西方人早就有着成熟的结论和操作的方法。他们给富人慈善还定下了一个宏大的命题,那就是“拯救世界”。如果不是放在梦想和信仰的层面,“拯救世界”的主题可能显得有些突兀。在马修·比索普(Matthew Bishop)和迈克尔·格林(Michal Green)眼中,对于那些富人而言,只要方法得当,实现拯救世界(或部分拯救世界)并不是什么难事。

纽约前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兴高采烈地为两位作者的《慈善资本主义》背书:“对于那些分理解改革创新就要承担风险,并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年轻一代慈善家来说,本书是最好的指南读物。”

慈善并非舶来品,漂洋过海而来的,是西方富人的相对科学而成熟的运作模式。某种程度上,慈善并非涸泽而渔,它和商业、增值等词汇也不相冲突。近年来流行的“裸捐”概念,其实也并非清盘而献,不求未来。在可持续的发展逻辑里,以富人发起并命名的基金算是最为人称道的路径了。

媒体报道,2010年6月,世界上最富有的两个人——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他们号召美国的403个亿万富翁将财产捐出一半。在此之前,比尔·盖茨已经成立了以他和妻子命名的比尔·盖茨梅琳达基金会,股神巴菲特的财富也大部分捐献给了这家基金会让其托管。

从2010年6月开始,比尔·盖茨夫妇和巴菲特为了说服美国富豪捐出财富,在两个月时间里,与美国最富有者中的70多位交谈过,其中40名富豪签约参加这一活动。后来,这一活动也扩展到了中国,便是盛传一时的“巴比晚宴”。

媒体披露的信息显示,包括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新华都实业陈发树、搜狐张朝阳、腾讯马化腾、网易丁磊、复星国际郭广昌、新希望刘永好、宏达集团刘沧龙、江苏黄埔再生资源陈光标、娃哈哈宗庆后、老牛基金牛根生和大连万达王健林等人在内的企业家群体,均收到了“巴比晚宴”的邀请。

东西方慈善理念的一次碰撞以及对中国慈善现状的论剑,对于中国慈善事业的方向应是大有裨益的。因为这些市场富豪榜和慈善榜上的常客,亦是中国慈善的中坚力量。以这些企业(家)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在公益事业中已经成为标杆,被推崇和提倡。

当然,慈善行为本身在传播中也遭遇着双刃剑。难以回避的是,在慈善所积极社会作用之外,人们也同样关注慈善的初衷与目的。夹杂着高调和低调、慈善奉献金钱的多寡等评价,时而激进时而客观。有时误解也在所难免。

人的价值实现,既有个人向社会的风险,同时也包括社会对人一定需求的满足,只有二者相符相成,才成就持续的因果链条。

低调慈善时容易被盲从的观者误解,高调慈善和作秀慈善,又易使慈善本身的含义发生变异。二者之间寻求一定的平衡,不仅取决于富人的价值观,也取决于公众的认知程度。阶段性的探索中,不成熟也在所难免。

具体来说,马修·比索普和迈克尔·格林的《慈善资本主义》更多是操作性极强的慈善方法论,资本主义在这里并非社会形态,而是因财富多寡来衡量的不同群体。

“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我们这个相互依赖的世界太过不平等、不稳定,并且由于气候变迁,它也过于不可持续。我们必须将其转变成一个责任分担、机会共享、拥有共同感的世界。比索普和格林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做到这一点。”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对于《慈善资本主义》的评价,事实上也为准备以慈善方式改变世界的人提供了蓝本。

对于中国而言,也到了讨论慈善与富人关系的命题的时候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富人群体已经在世界首屈一指,当“财富本身变成数字或符号”,慈善事业难道不是其最好的归宿吗?

从自发走向自觉,从个体走向组织,从边缘走向主流,中国的慈善群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国际接轨。当然,这当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现象,但当透明、公开已经成为主流的时刻,一切都在向健康科学的方向演进。

正如一位长者所说的,如果你是一个富人,而且不招人羡慕嫉妒,那一定是你为他人做了些什么。当然,富人在慈善事业上要走的路还长。中国的富人已经初步完成了财富积聚,正在探寻回馈社会的方式方法。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是一种境界。力所能及,不过也不失为一种积极。

上一篇:MSN,再见?! 下一篇:离婚率激增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