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实习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时间:2022-03-02 03:36:30

焊接实习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摘要:学生人身安全是学生实习的重中之重。焊接作为一项特种作业,其实习的危险性远远高于其他一般实习,故我们在教学实习中必须加强管理,做好学生实习实训的安全防护工作,确保学生实习安全。

关键词:学生实习;焊接;危害;防护

中图分类号:G7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092-02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生命健康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焊条电弧焊、气焊与气割等作为学生实习的常见形式,他们也是特种作业的内容。学生在焊接实习时,易产生触电、火灾和爆炸,有毒气体和烟尘中毒,弧光辐射等危险危害,这些危险危害的后果一般比较严重,易有生命危险。因此,要求指导教师们除注意一般的实训实习要求外,更要对这些特殊危险的防护提出更高的要求。凡事预则立,作为人民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证每个学生的实习安全。

一、预防触电的安全防护

人体电阻约为800~50000Ω。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超过0.05A时,生命就有危险;达到0.1A时,足以使人致命。根据欧姆定律推算可知,40V的电压足以对人体产生危险。而焊接工作场地所用的网路电压为380V或220V,焊机的空载电压一般都在60V以上。另外,学生在更换焊条时,手直接接触电极。如遇电器故障、防护用品缺陷、违反操作规程等,也极可能发生触电事故。尤其在周围都是金属物体及潮湿的环境,触电的机会更多,危险性更大。因此,学生在实习时必须注意防止触电。

1.学生要熟悉和掌握有关电的基本知识,以及预防触电和触电后的急救方法等基本知识,严格遵守实习车间规定的安全措施,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2.实训服、手套、绝缘鞋应保持干燥。为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焊机接地及各接线点要接触良好;电绝缘外套无破损;雨雪天不能在露天作业;电焊设备安装、修理、检查由实习指导老师进行;不得擅自拆修或更换保险丝等。

二、预防火灾和爆炸的安全防护

1.指导教师焊接前认真检查工作场地周围是否有易燃易爆物品,如有易燃易爆物品,应将这些物品移至距离焊接工作地10m以外。

2.焊条头及焊后的焊条不能随便乱扔,要妥善管理,更不能扔在易燃易爆物品的附近,以免发生火灾。

3.离开施焊现场时,应关闭气源、电源,应将火种熄灭。

三、预防烟尘中毒和有毒气体的安全防护

熔焊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焊烟尘。它包括烟和粉尘。其中直径0.1μm的颗粒称为烟,直径在0.1~10μm之间的颗粒称为粉尘。焊条和母材金属熔融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迅速冷凝。氧化形成不同粒度的电焊烟尘。他用气溶胶形态飘浮于作业环境空气中。

电焊烟尘首先来源于焊接过程金属的蒸发,这是因为焊接电弧的温度在3000℃以上,而弧中心温度高于6000℃,如此高的温度必然引起金属元素的蒸发和氧化。表1是几种元素的沸点;其次是在电弧高温作用下分解的氧气与弧区内的液体金属发生氧化反应而产生的金属氧化物。它们除了可能留在焊缝里造成夹渣等缺陷外,还会向作业现场扩散。其主要是氧化铁、氧化锰、氟化物及二氧化硅等组成的混合性粉尘。烟尘的主要成分有铁、铝、锰、铜、氢化锌、硅等,其中主要毒性物是锰。焊工长期接触这样的金属烟尘,如果防护不良,吸进过多的烟尘,将引起头痛、恶心、气管炎、肺癌,甚至形成肺尘埃沉着病(俗称尘肺)及锰中毒等职业病。在电弧高温和强烈紫外线作用下。弧区周围可形成多种有害气体,其中主要有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氟化氢等。各种有毒气体吸入体内,将影响操作者的健康。因此,应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1.焊接场地应有良好的通风。焊接区的通风是排出烟尘和有毒气体的有效措施,通风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全面机械通风、局部机械通风、充分利用自然通风。由于全面机械通风和局部机械通风的费用高,学校应根据实习车间的布局安排,合理利用空间,最好采用自然通风。

2.合理组织劳动布局,避免多名学生拥挤在一起操作。

3.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减少烟尘对人体的侵害。

四、预防弧光辐射的安全防护

1.必须使用有电焊防护玻璃的面罩,不得在近处直接用眼睛直接观看弧光或避开防护面罩偷看。面罩应该轻便、成形合适、耐热、不导电、不导热、不漏光。

2.操作引弧时,应注意周围同学,以防止弧光伤害他人眼睛。

3.焊接时,应穿白色帆布实训服,领口要系好。实训鞋、实训帽穿戴完整。注意脚面保护,不穿易溶的化纤类袜子。

4.为避免弧光对学生的辐射,多台焊机作业时,应设置不可燃或阻燃的防护屏。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不能因为没有出事、不能因为一直都是这样做而放松警惕。“患生于所忽,祸发于细微”,一次小小的疏忽,有可能导致终生的遗憾。作为教师,我们更有责任保证每个学生的生命安全。不能因为我们的大意、工作失误,而给学生及家长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

参考文献:

[1]邱葭菲.焊接工艺学[M].第3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S].安监管人字〔2002〕124号.

[3]安全管理网.焊接职业危险与防护措施[DB/OL].http://,2010-03-26.

上一篇:注重策略 让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具魅力 下一篇:将旧的数控车床改造为数控维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