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徽州空间城市设计的探究

时间:2022-03-02 08:02:22

关于徽州空间城市设计的探究

【摘要】“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徽州让人有隔绝于世的感慨,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的宣扬,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徽州,了解徽州,探访徽州,随之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环境等问题,更多的是吸引了大批的学者来研究徽州,研究徽州的建筑,研究徽州文脉的延续,在此就徽州商业地区的城市设计问题进行浅究。

【关键字】城市设计 符号 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F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那一山一城的震撼与感动,已然让人梦回萦绕,那依水人居的温馨与宁静,让人遐想眷念。徽州这片风景旖旎的土地,汇集了天工与匠巧。不愧古有“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绝唱。喜欢徽州的古韵,让人心旷神怡,犹如繁忙中的一壶清茶――幽静而淡雅,清新而神旷。那无边的遐想,无际的漫游,是心灵的避港。无论驻足阁楼,站立桥头,踏临湖边,身陷古巷――深呼吸,感受纯自然人文的魅力。那心灵的洗礼,身体的放松,犹如那碧叶在清泉中漫漫舒展,一丝一缕,如烟如雾,点点滴滴。那一步就是一景,处处就是一副优美的画卷,令人不得不惊叹古人的智慧与自然的魅力。

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新闻媒体的宣传介绍和徽州古村落自身的魅力,吸引了大批的观光游客。同时学术界也开始了对徽州文化的探究,大批的现代徽派建筑也风行开来。但是如何结合建筑和规划来做好真正的徽派文化的延续,还是需要规划者们认真思考的。

1.地方特色旅游空间面临的问题

1.1保护思考

徽派建筑也是一种对徽文化的拓展。近期在对江浙一带地方特色空间进行考察,感悟颇深。在古镇的旅游开发中,多以维护古镇现状的手法为主,结合现状,有限的开发旅游服务的公共设施空间。例如,乌镇,刚刚踏进乌镇的时候就能淋漓尽致的体验到江南水乡的亲和。典型的江南古民居,亲切的街巷空间,蜿蜒曲折的水系,充分的展现了经典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那份触手可及的建筑真实感,阳光散落空间的光影感,或瘦或蜿蜒的街巷,让人流连忘返,触动心中的那份灵气。不过这种亲和力只存在于古镇中,当你真正成为旅游开发地的时候,虽然底蕴、气氛很重要,但是还是需要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的。这是旅游空间设计时候需要关注的。这是对古镇旅游的探究。再看看较现代的旅游空间的设计。这次有游览过杭州,对其中的清河坊有一定的印象。虽然是仿古建筑空间,但是设计的空间手法还是较现代的,开放节点的处理,配套设施的完善,也采用了亲切舒适的街巷尺度。虽然建筑形式较复古,但是身处其中却是新鲜现代的感觉。并考虑到与周边环境的结合。所以对其规划设计前不得不认真的考虑到让人们震撼与向往的徽州文脉的作用与影响。这也是任何一种徽派设计进行前需要紧密审视的问题。

我们需要结合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参考旅游规划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也要注重文化的研究。此外,怎么样合理的开发其资源同时做好积极的保护措施,如何将徽州的文脉相传而又富有创新也是我们规划者同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2面临的问题

1.2.1居民的思想意识

当人们用世外桃源的眼光来欣赏这片土地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每天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矛盾。他们的生活不可能与世隔绝,他们需要良好的生活环境,需要与时具进的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但是古村落的保护似乎与现代社会想脱节,机械的保护使得很多居民连自己房屋的改造都受到了限制。而且政府为了维护古村落会有财政压力,且达不到最好的效果。面对如此基本的难题,我们必须对古村落的改善建设进行自觉保护、继承和发展,改善环境,提高整体水平,保证其完整性和艺术性。同时广泛宣传让当地居民理解政府行为。

1.2.2传承与发展

由于高科技的发展,世界在变小,信息更共享。这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但是科技是双刃剑。它冲击着传统文化,对影响着历史的伟大的文化资源进行侵蚀。所以,现在我们面对着一个重大的问题:如何在走向现代化的同时保存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失去自己的源泉。当初,前人在徽州的生活文化是适应当时徽州的特殊的生活方式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徽州地区的生活方式也应当有所发展。致力于传统生活文化的保护,重视研究,认真思考古村落之后的生活文化的发展。

1.2.3建筑的设施

徽州古村落中的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随着时代的久远,建筑质量日益下降,居住环境也显简陋。与现代高质量的生活条件相差甚远。所以,如何修护、改建和更新旧建筑,完善设施建设,也是迫在眉睫。

但是现状来看,古村落的改建和更新也只是零星和小片开发,新旧建筑无法很好的协调。而居民建筑的维修问题也很矛盾,居民大多不愿再修葺几百年历史的老房屋,并保持结构和外貌的不变化,对居民的财力也是一项大挑战。他们更愿意的是另建家园,所以大部分的老屋已是老人的旧居,年轻人多选择另择屋室了。

所以,在宏观政策不变的情况下,灵活选择可以提供房屋修葺的经济来源。这样既可以恢复建筑原貌,又能减轻政府和原居民的经济负担。

2.问题解决

传统文化必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才能生存。如果故步自封,坚持旧状,顽固抵抗现代社会的先进的话,必然会遭到破坏和毁灭。正如新陈代谢为生命过程的规律一样,传统文化只有纳入新元素后,才有新的活力。

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落实在具体形态上要注重新与旧的结合。即新区和老区的融合,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尽管新区与老区之间有着功能和特色的不同,但不能因此让新区成为文化的沙漠,也不能让老区成为现代的贫瘠地,要取长补短,互相补充。

3.规划方向

3.1注重公共空间的意义

借鉴城市规划公共职能的概念,实实在在为人们服务,以城镇公共节点为框架,改造或打通适当路径将它们联系起来,并根据不同的区位特征植入特色商品贸易、文化、娱乐、休闲以及展示等新的功能,植入活力功能,引导场所意义。注重徽派建筑本身所形成的空间界面以及围合街巷的空间尺度,为人日常活动的基本尺度,所谓现代的街巷生活的源泉,亲切宜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况且在人文荟萃的古徽州,那深厚的传统文化亦凝聚于此。那触手拂过的一抹粉墙还是那欢快奔腾的一壶清泉,或动或静,都诉说出历史的故事。细细探究其实徽派的建筑还是很现代的有机建筑,它注重建筑和环境的融合,室内外环境相结合,还有就地取材。

3.2综合内和外的优势

外指外来旅游形成的规划空间,内则是当地生活空间。为了更好更集约的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古村落发展,必须整合这两种空间。

其实,当地居民的真实生活场景也是一种旅游景观,规划应针对当地的生活特征进行挖掘和引导,加强规划地区的生活性。这对于旅游业的拓展与扩充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外来游客的介入也可以为本地居民提供更多的经济机会和就业岗位。加强配置公共设施,通过丰富的行为活动来促进城镇事件的繁荣,形成两种空间的融合。

3.3优化公共空间,疏导城市肌理

清晰紧凑的公共空间体系以及疏导有致的街巷格局是城镇有机发展所依托的骨架,因此在物质层面上,城市肌理是具体操作的关键环节。构建物质环境以及功能活动的秩序感。通过多角度、多视点的综合视线通廊分析,完善景观系统。

3.4注重规划实施细部,结合城市设计的方法

规划中还要考虑现代城市设计的方法,首先,注意可步行性,街道不宽并且车辆慢行,有利于形成宜人的街道景观和街道生活。其次关于连接性,互相连接的街道道路网可以疏散交通,方便步行,高质量的人行路网和公共空间使得步行成为愉悦的体验。再者,混合用途和多样化,场地内混合设置商店、办公、公寓和独立住宅。邻里、街区单元乃至单栋建筑内均有混合功能的设置。要求高品质的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着重点在于美观、审美性和人的舒适性,场所感,将城市设施和场地做专门处理,与社区有机的结合。宜人的建筑尺度以及漂亮的环境愉悦人的精神。采用传统的邻里结构,分散布局的中心和边缘,中心部位一般设公共空间,注重公共地带的品质,公共开放空间设计符合城市艺术要求。注重可持续性,开发及其实施手段对环境的冲击尽可能小,采用充分考量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系统的影响的技术。减少对有限的燃油的消耗,更多的采用地方材料;鼓励步行,减少驾驶。生活质量也是很重要的元素,综合以上要素,形成物超所值的高质量生活。

4.徽派建筑形式的探究

4.1建筑符号

一提起徽州,人们第一反映出的应该就是――马头墙,牌坊,祠堂等,这些确实经典,已经成为徽州建筑的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尤其是马头墙。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

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古民居尤其是门窗装饰,多因地制宜的采用木雕,其工艺精湛,形成多样,造型逼真,令人们为之感动。

徽州古民居多以砖木结构楼房。天井的设计使得雨水通过天井四周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肥水不外流”,体现了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也使得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经过天井射入的阳光,比较柔和,给人以静谧之感。天井周沿,还设有雕刻精美的栏杆和“美人靠”。这些都是经典的徽派建筑的建筑元素。提取这些,可以运用到新徽派的建筑中,延续文脉,流传经典。

4.2传统徽派建筑规划的基本特征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徽派建筑的设计与规划本质特征能分为一下几方面:

4.2.1天时地利,应运而生

徽州民居讲究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房屋布局重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自古有“无山无水不成居”之说。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徽州的人们聪明的充分利用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将村镇聚落,民居建筑和地理环境融为一体。如宏村,前临风光旖旎的南湖,傍依碧水萦回的溪河,整个村落设计成牛形,景色极为秀丽。结构紧凑有机成为体系,利用水系的引用,不仅仅是方便居民日常生活,更是加强了村落的景观,更显灵气。况且经过近千年的历史文明的沧桑,而更有韵味。它以黄山余脉为背景,或点,或线,或面,挥笔着墨,展开一副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

环境的清淡墨雅,居民的朴实热情,总会让人有几许心灵深处的感触。身处在着一片青山绿水间,韵味十足,常常情不自禁的忘乎自己,完全随着身边的人、建筑和环境而神动。思绪漂浮在在这粉墙黛瓦之中,建筑错落有致,光影交相辉映,一步一景,小巷曲折有致。宏村里的每一景每一物都有她悠长的寓意和无尽的韵味,那古人的寄托与期盼也不尽而至。

现在的宏村:清晨走在湖畔映人的是勤奋学子的画影,延溪游走传来的是巧妇的洗衣声;深巷中是人家的交谈声,游人的脚步声;延街的是各色吆喝声,声声相错,别有一番味道。

4.2.2线条简洁,色彩分明。

徽派建筑的艺术风格自然古朴,隐僻典雅,自然和谐,不矫揉造作。徽州山高路远,溪水回环,虽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但确实清僻寂寥,偏远闭塞。即是徽派建筑出尘脱俗,隐僻世外的重要原因。从装修装饰来看,传统徽州建筑的形式可谓重点突出。徽派建筑的色彩实质经典――黑白灰,建筑的元素也精粹至极――点线面。无需过多的繁杂色彩,摒弃多余的装点形式,只需光和影,就能呈现出灿烂气势的徽州古村落。这种中性色彩的构成,往往体现了更多层次的内容。外观造型简洁,色泽朴素。高墙封闭,马头翘角,高低相间,错落有致。大面积的白色墙体在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岁月的洗刷,斑斑驳驳的墙面上呈现出一种冷暖相交的复色,既不失原先的明朗与单纯,又有一种历史沧桑的厚重与古朴。

5.结语

在如此相关性元素探究下,渐渐地对传统建筑与现代结合的可融合性有所了解,把握经典的传统符号,加上现代城市设计的手法,但不要为了传统形式硬拗造型而忽视了规划的人性化的功能。注重良好的街巷环境,创造让人舒适的空间尺度。综合周边地区的功能,形成良好的交通网和开放空间,以及能表达地方特色的视觉走廊。让穿梭在其中的无论来访者还是居民都能有归属感。

参考文献:

黄鹄,徽派建筑特色风格探讨:古朴纯真和谐典雅,四川建筑,2008.12

陈卓,传统徽派建筑文化浅析――从赖特的有机建筑到中国传统徽派建筑,专论与综述,2008

朱生东,陈安生,传统徽派建筑风格的传承与发扬,建筑论坛,2008

单德启,李小妹,徽派建筑和新徽派的探索,问题研讨,2008

陆志钢,江南水乡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4

徐洁,解读安亭新镇,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3

孙继伟,徐洁,都市水乡朱家角,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9

何依,中国当代小城镇规划精品集――历史文化城镇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绿色食品黄瓜生产技术 下一篇:紫杉醇与顺铂不同给药途径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