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治疗的效果研究

时间:2022-03-02 06:10:39

婴幼儿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治疗的效果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婴幼儿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作业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婴幼儿偏瘫型脑瘫患儿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35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上肢作业治疗,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发育商、手活动能力,观察两组患者活动能力改善状况。结果:经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发育商、手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婴幼儿; 偏瘫型脑瘫患儿; 上肢作业

doi:10.14033/ki.cfmr.2016.35.0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5-0053-03

临床中比较多见的脑瘫类型,就是偏瘫型脑瘫,即是指患儿其中一侧出现下肢瘫痪或上肢瘫痪,致使患侧上肢、下肢感觉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1]。特别是患侧上肢,障碍表现比较严重,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肢感觉、上肢肌力、协调能力、肌张力等各个方面发生不同状况的反常变化,发生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早产、难产、窒息等诸多因素所致[2]。随着高危新生儿临床救治率逐渐升高,偏瘫型脑瘫患儿也在逐渐增加,康复治疗此类患儿,对患儿的发育、运动而言有着极大地意义[3]。在脑瘫康复治疗中,比较常用的就是作业康复治疗措施,使用作业治疗方案,有助于恢复患儿健康身心[4]。本文特此以笔者所在医院7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上肢作业治疗婴幼儿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婴幼儿偏瘫型脑瘫患儿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与临床脑瘫诊断标准相符。其中年龄最大6岁,最小1岁。经韦氏智力测试所选患儿的IQ≥60分。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35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16例,平均(2.2±0.3)岁;常规组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8例,平均(2.1±0.2)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偏瘫类别、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例给予推拿、神经肌肉电刺激等常规康复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之上,进行上肢作业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如下:作业治疗过程中,训练患儿上肢关节,锻炼患儿手的协调动作,在锻炼患儿关节期间,从近端关节活动开始,而后慢慢的扩展到远端关节活动,训练动作方面,先从大动作开始,而后则对患儿的小动作进行锻炼活动。训练期间,可针对患儿的实际状况,制定有关动作活动,比如让患儿在桌子前坐下,并在桌前放置设计好的相关作业教具,让患儿自己主动抓取玩具,在此训练活动过程中,可对患儿的上肢起到屈伸锻炼的作用,手的各个关节肌肉得到协调锻炼,训练时间1次/d,20 min/次,6次/周,全部患者均连续康复治疗90 d。

1.3 观察指标

利用Gesell发育量表,评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发育商。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了解患儿活动能力在改善前、改善后的实际状况。在特定的器具上,对上肢功能进行测定,0分则为无运动,中等努力才能顺利完成所指定的制动的动作,或不协调、笨拙,或关节活动低于常规一半,且需测定的关节并未全部参与测定则视为1分。中等以下努力才能完成指定的动作,但动作较为笨拙且不协调,关节活动范畴超出常规范畴一半则予以2分。顺利完成所有指定的动作则予以3分。总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经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Gesell发育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esell发育量表评分显著改善,对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诊断偏瘫型脑瘫并不是十分的困难,可有部分患者接受\治时,时间较晚,这通常是因为家长重视患者运动的发育,而忽视了患者手功能以及一侧上肢的功能。上肢功能障碍随着患者的年龄的逐渐增大而不断加重,给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如果患者的年龄错过了最佳年龄阶段的干预,那么会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基于此,明确诊断后,需尽早开展治疗,可显著降低对脑部损伤,进而取得最佳满意的治疗效果。

由于偏瘫性患儿的肢体肌肉舒张能力降低、收缩能力下降,导致偏瘫侧肢体发生张力变化,进而降低肢体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患儿活动时发生反常的运动模式[5]。这些变化的发生,对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对患儿下肢活动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6]。在治疗婴幼儿偏瘫型脑瘫儿患者中,上肢作业治疗措施应用较为广泛。

上肢作业治疗主要以患儿的活动、功能、参与障碍为核心,指定训练方案的。上肢作业治疗脑瘫患儿,可充分激发患儿对活动训练的兴趣,促进患者参与障碍训练的勇气,进而提升患儿治疗的自信心[7]。采用上肢作业治疗方案,还可以对患儿的身心起到一定的锻炼意义,进而促进患儿克服障碍的能力提升,有助于患儿回归社会。在作业治疗过程中,让患儿的精神、运动能力等各个方面均得到恢复和发育,有利于提升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8]。

上一篇:β―hCG与孕酮联检在异位妊娠早期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