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信用评价发出正能量

时间:2022-03-02 03:16:20

期待信用评价发出正能量

“相对而言,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是一个非硬性约束,不少惩罚措施还属于建议性措施,其落实情况还要看相关职能部门在操作中是否参照和应用这一评价结果。”

今年1月,环保部会同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剑指企业环境失信行为,破解环保违法成本低的难题面。

据了解,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在国内多个省市已经实施多年,各地均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实施办法各异一直没有形成系统。业内人士称,此次《办法》的出台,将有助于提高对企业的约束。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办法》在技术设计上仍有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用信用评价“掐住”企业发展“喉咙”

此次《办法》出台,旨在指导各地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督促企业履行环保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约束和惩戒企业环境失信行为。行业人士表示,此举表明国家在治污方面要“动真格”了。

根据《办法》要求,包括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地方环保部门公布的重点监控企业;火电、钢铁等16类重污染行业内的企业;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内企业;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企业;污染物排放超标、超总量企业;使用有毒、有害原料或者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上一年度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上一年度被处以5万元以上罚款、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挂牌督办的企业,都将被纳入环境信用评价范围。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监理、社会监督4方面21项。评价方式采取评分制,由环保部门根据参评企业的环境行为信息确定信用等级,具体分为环保诚信企业、环保良好企业、环保警示企业、环保不良企业4个等级,依次以“绿牌”、“蓝牌”、“黄牌”、“红牌”标示。

需要指出的是,《办法》规定,对在上一年度,有未批先建、恶意偷排、构成环境犯罪等14种情形之一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直接评为红牌。

“环境信用评级将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到银行融资、能否成功上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指出,此次环境信用评级的建立将对大型排污企业起到重要制约作用,而对于新兴小企业从发展初期开始便要接受环境信用的约束。按照《办法》规定,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将在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管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企业如果不能建立良好的环境信用评级记录,将很难从银行及相关机构取得信贷,这将迫使企业为了能够顺利融资而下大力气提高环境信用评级。

业内专家指出,《办法》中第六章第三十五条中明确指出,“对环保不良企业,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贷款条件;建议保险机构提高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费率。”这说明此次环境信用评级在直接关联企业信贷审批的同时,还将通过保险机构对企业保险费率的控制来对企业进行约束,借助信贷和保险两大重要渠道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进行调整。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还提到,相关部门、工会和协会可以在行政许可、公共采购、评先创优、金融支持、资质等级评定、安排和拨付有关财政补贴专项资金中,充分应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

制度虽好,仍需完善

“相比环保部门的企业黑名单,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在全国推广,则更有利于银行了解企业的环境信用和环境风险,方便银行做风险管控。”对于《办法》的出台,银行业人士表示欢迎。

知名纺织公司鲁泰集团副总经理张建祥则表示,《办法》将改变过去企业由于“违法成本低”而无视污染的局面,有助于引导企业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不断改善自身的环境行为。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企业创造高附加值产品,担负起对环境保护的成本投入,为社会创造更多效益。

不过,在人们对《办法》的出台表示热烈欢迎的同时,一些细心的专家人士通过对《办法》条例的研究,结合当下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在他们看来,《办法》中的部分条例还过于简单笼统,需要有配套的细则说明。

有专家指出,纺织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行业,包括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丝绸、化纤、印染、针织、色织、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纺织机械器材等产业门类。这其中,除印染外绝大部分不属于重污染行业。《办法》简单地把纺织行业纳入重污染行业,是值得商榷的。

另外,《办法》总则中对于应纳入环境信用评价范围企业,在第一条规定中是这样表示的“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业内专家对此提出看法:“这等于没有把非重点监控企业纳入范围,而在很多行业非重点监控企业基本都是小企业,这些小企业才是主要污染源。因此应该细分行业,把污染更严重的非重点监控的小污染企业纳入信用评价范围。”这同时也是许多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的共同心声,在他们看来,一些没有被纳入评价范围的企业,其排污状况甚至要比纳入评价范围的企业差,这样的划分范围显然不太公平。

让环保人士担忧的还有《办法》中的第十五条中的第二小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按规定通过审批,擅自开工建设的”实行“一票否决”,直接评定为“环保不良企业”。这一条没有详细规定“建设项目”包括哪些项目。企业通过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转型升级,是否需要环评审批?由于许多地方环评程序较为复杂,有些地方干脆停办印染企业的技改项目环评。如果技改项目纳入范围,将造成企业陷入“不技改等死,技改找死”的悖论。

“相对而言,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是一个非硬性约束,不少惩罚措施还属于建议性措施,其落实情况还要看相关职能部门在操作中是否参照和应用这一评价结果。”环保部一位官员介绍道。“从技术层面上讲,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推向全国,并与企业上市融资政策挂钩,这种做法没有任何难度。但在目前市场不景气而环保成本较高的情况下,要企业牺牲成本去维系一个好的信用评级,短期内还比较难实现。”有分析人士道出了自己的担忧,政府是否在政策执行层面下决心,是《办法》能否真正见效的重要保障。

不过,目前对中国来说,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实施环境信用评价要比不实施好,标准可慢慢完善起来。

以经济杠杆“撬动”企业尽快“变色”

事实上,早在《办法》出台之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已经先行先试,对信用评价工作进行过多年探索,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据江苏省环保厅副厅长蒋巍介绍,早在2000年7月,江苏省在镇江市开展“工业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研究”的世界银行项目,对91家试点企业环境行为进行评级,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经过多年实践,这项工作已经由最初的环保部门进行企业环境行为评级和信息公开,上升为环保部门和金融部门联手实行绿色信贷,成为新形势下一项行之有效的环境经济政策。

2009年4月,为加快推进长三角环保一体化进程,长三角地区环保合作联席会议确定把“区域绿色信贷”作为合作重点,由江苏省牵头负责。江苏先后与浙沪地区环保厅(局)联合制定下发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工作实施办法》、《长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环境行为信息评价标准》等,量化评价标准,降低主观因素影响,促进评价结果更全面、准确、客观、公正。三省市环保厅(局)还共同研究确定了参评企业名单,统一明确实施评价的步骤及时间节点,并按照评价标准设计了系列表格用于区域评价。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环境行为信息评价标准》的有关规定,环保部门实施动态管理。也就是说,在年度评定周期内,环保部门将根据企业环境行为按月实施环境信用等级动态调整,即企业评级结果会因为自身的环境行为出现变化。中国人民银行江阴市支行副行长王黎明说,江苏省各地均建立起绿色信贷动态管理体系,为银行随时调整和落实绿色信贷政策,提供了信息支撑。

为了以经济杠杆来“撬动”企业尽快“变色”,江苏南通市物价局对评定为红色和黑色企业分别执行差别水价。企业环境行为评级为红色的,在现行标准基础上每立方米提高0.3元;评级为黑色的,提高0.5元。此外,南通市物价局明确了对污水“零排放”企业,给予减免污水处理费等方面的优惠。

而在广东,每年公布企业评级结果后,广东省环保厅会对红黄牌企业整改情况开展后督查,邀请有关媒体对积极整改的企业宣传报道,对屡教不改的企业重点曝光。此外,环保厅每年还会同广东省监察厅将红牌企业中污染严重的进行联合挂牌督办。

为鼓励先进,发挥企业守法热情,广东省环保厅曾于200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对连续三年绿牌的41家企业进行表彰;2011年和2012年,环保厅对连续三年、四年、五年获得绿牌的企业进行表彰,对发挥典型示范、鞭策后进起到了广泛的宣传教育作用,社会反映良好。同时,通过对重点污染源进行环保信用评价管理,配合省经信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等有关管理部门开展关于直通车服务、著名商标、政府质量奖等评选工作,加强部门联动。这些举措,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形成了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的互动,取得了较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

Tips

链接

2006年1月,广东省制定了《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试行办法》,对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进行评价管理。2010年6月《重点污染源环境保护信用管理办法》,扩大了环境信用评价管理的范围,并实行环境信用动态管理,企业积极完成整改治理的,提高其信用等级。

2007年8月,浙江省印发了《浙江省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建立了包括企业污染物排放行为、环境管理行为、环境社会行为、环境守法或违法行为等方面的企业环境行为评价体系。

2011年8月,沈阳市出台了《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用绿、蓝、黄、红、黑5种颜色标注5个信用等级,通过政策手段,提高环境守信企业效益,增加环境失信企业成本。

2012年5月,江苏省环保厅下发《江苏省环保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全省环保信用体系建设,并纳入市县政府的年度工作目标,进行考核。

2012年6月,湖南省出台《湖南省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高环境监管水平,督促企业改进环境行为。

2014年1月,环保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鼓励企业主动加强与所在社区和相关环保组织的联系与沟通;自愿选择遵守环保法规标准的原材料供货商,优先选购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倡导绿色采购;主动举办或者积极参与环保知识宣传等环保公益活动;自愿实施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的其他活动等。

上一篇:洪涛:与明星们“死磕”的导演 下一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