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时间:2022-03-01 02:58:03

跟骨骨折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摘 要】目的:对应用关节外侧小切口手术方式对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关节外侧小切口手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肱骨髁上骨折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关节外侧小切口手术方式对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关节外侧小切口手术;肱骨髁上骨折;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指的是在肱骨髁交界处出现的骨折,10岁以下儿童出现该症状的可能性较大,占儿童肘部骨折患者总人数的40%左右[1]。本次研究对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实施关节外侧小切口手术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研究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患有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7-52岁,平均年龄(24.1±1.6)岁;髁上骨折发病时间1-9小时,平均发病时间(3.2±0.6)小时;治疗组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9-53岁,平均年龄(24.2±1.7)岁;髁上骨折发病时间1-8小时,平均发病时间(3.3±0.5)小时。两组患者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式

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手术方式实施治疗。

1.2.2 治疗组治疗方式

采用关节外侧小切口手术方式实施治疗。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肱骨髁上骨折病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优:骨折愈合状况良好,没有出现畸形,肘关节屈曲功能范围改善程度超过110°;良:骨折愈合状况良好,没有出现畸形,肘关节屈曲功能的改善程度达到伸0°,屈100°;可:骨折愈合状态良好,没有出现畸形,肘关节屈曲功能的改善范围达到伸0°,屈80°;差:骨折愈合,肘关节出现严重内翻或外翻,关节处于僵硬状态,肘关节屈曲功能的改善范围没有达到40°[2]。

1.5数据处理

所得全部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剂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比较P值小于0.05,则认为两组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对照组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手术操作共计实施(67.15±7.82)min,术后共计接受恢复治疗(18.92±2.46)d,术后(68.41±5.43)d骨折达到完全愈合状态;治疗组关节外侧小切口手术操作共计实施(41.28±6.95)min,术后共计接受恢复治疗(11.36±2.14)d,术后(44.93±4.16)d骨折达到完全愈合状态。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三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

2.2 肱骨髁上骨折病情治疗效果

对照组应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手术方式治疗后肱骨髁上骨折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为69.0%;治疗组应用关节外侧小切口手术方式治疗后肱骨髁上骨折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为90.5%。两组该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通常是由于运动伤、生活伤、交通事故间接暴力等因素而导致发病,在病情发展的早期阶段如果处理不当,出现缺血性痉挛的可能性较大,病情发展的晚期阶段可形成肘内翻等畸形。因此,及时有效治疗显得十分重要。临床对肱骨髁上骨折疾病实施治疗的传统方法是肘关节后侧切口手术,手术产生的创伤相对较大,手术操作时间较长,手术结束后出现肘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肘关节外侧小切口手术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创伤较小,骨折外侧和前部暴露程度更加清晰,复位较为简单,手术操作时间较短,手术后基本不会出现肘关节僵硬等症状,对肘关节伸屈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

参考文献

[1] 钟泽莅,谭伦.小切口外侧入路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移位肱骨髁上骨折[J].四川医学,2009,8(10):104.

[2] 王东莉,王经昭.儿童肱骨髁上骨折58 例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4(25):102.

[3] 汤志辉,沈宏达,李伟胜,等.有限切开手术治疗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59例[J].西部医学,2009,3(4):48.

上一篇:妈富隆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柴芩泻心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