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数学新课标,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时间:2022-02-28 11:25:00

把握数学新课标,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摘 要: 新的课程标准从理念到实施,与传统内容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和质的飞跃,它倡导学生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的学习方式,为数学课堂的重建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也为广大数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围绕在把握新课标的前提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上从巧设探究机会,培养探究意识,创设探究情景,注重学法指导等四个方面发表一些看法,与各位同仁探讨。

关键词: 数学新课标 培养 探究能力

诺贝尔物理学得主朱棣文曾说:“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知识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探究创新精神不足。”他认为:“探究创新精神最重要。”并尖锐地指出了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差距。应该说,这是十分中肯的、切中实质的评价。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呢?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是学生活动的基本线索,是培养各种能力,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数学新教材特别注重联系现代科技和社会现实,充分挖掘学生的时效性情景,从联系实际的角度对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编排,设立了“观察、思考、说一说、做一做、探究拓展,动脑”等栏目。学生通过观察、抽象、探究等认知活动,可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其发现数学、了解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知识背景,他们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进一步了解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而数学教材中的问题情景恰是源于现实生活,教师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例作为认识背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且应彻底更新观念,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体验探究中获取新的知识能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几点认识。

一、巧设探究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地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一切可以让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索的材料,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究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提及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在倡导同学之家的合作探究,只要真正实施了以上环节,给他们以较多的机会和平台,就会充分发挥个体的作用,使探究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使尽可能多的学生体味到探究的乐趣和成功感。

二、培养强烈的探究意识,营造积极氛围

怎样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呢?例如对教材中的定理、证明,我们不直截了当地给出结论让学生证明,而是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去探究和发现。如在教学“正弦曲线的作图”时,现在较为流行的做法是用电脑显示作图过程,这尽管有省时、图美的优点,但缺陷也很明显:不利于学生作图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用正弦线作图的思路的发现过程被掩盖了。我的教学实践是:要求学生作函数y=sinx(x∈[0,2π))内的图像,学生纷纷用描点法作图。我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览。那些歪歪扭扭、奇形怪状的“图”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问题来了:为什么画得不准?大家都感到,等无理数描不准。那么,我们是否学过某种方法使长为,的线段能准确地画出来呢?思维展开了。在一番紧张的探究之后,学生终于想到了用“正弦线”的方法。然后我用电脑将其画图的过程演示一遍,特别是“正弦线”的平移过程使学生很生动、直观地将作图的过程感悟了一遍。到学“余弦曲线y=cosx”的作法时,很多学生想到了“余弦线”作图的方法,还有学生独立地用电脑操作,将水平的余弦线“竖”了起来,表现出很强的探究欲和探究能力。

三、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好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挑战欲和主动探究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引入概念时,我比较重视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使教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我选取了大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在引入函数概念时,用出租车收费,模拟乘客和司机,通过出租车行驶的里程与费用,分析函数的三要素,将学生置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情境之中。我依据教学目标,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寻根究底的心理倾向,促使学生的好奇心上升为求知欲,让学生理解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兴趣盎然的良好的精神状态中投入新课的学习,以实现最佳学习效果。当教学过程一旦由静态封闭变为动态开放时,即会形成一种发散情境,使学生的数学探究发现活动更具活力。这样才能创设一个有利于发现与研究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另外,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必要的调控,要不断地让学生自己揭示矛盾,让学生不断深入思考、质疑、猜测,给学生留有比较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有一个发挥创造性的平台。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观察、猜想、归纳、分析和发现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炼出来的,学生探究发现的火花就会被点燃。当学生的要求被采纳,预见得到验证时,学生就会充满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注重学法的指导,发挥教师的示范功效

在探究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的示范指导、启发的作用非常重要。对于探究问题的提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一般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引出所要探究的问题。例如,在研究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的时候,我先提出:等比数列与等比数列在定义和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上的区别,进而提出如何把两者相类比。然后我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等差数列的性质,对问题进行假设、猜想,并展开讨论,探讨证明的思路。接着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并尝试验证、证明。而后,学生便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新的数学问题得到了解决。

在整个环节中,教师要开动脑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思维,敢于思索创新,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想学、乐学、善学。当然,在整个探究教学的过程不一定十分的教条,每一次都必须严格地执行上述步骤,我们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而作具体分析,灵活运用。

在数学问题探究教学中,教师通过一次探究性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一些重要的原理,掌握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突破点往往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殿堂的航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能仅仅作为一句口号,而应当是数学老师必须具备的一种崭新的理念,在目前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更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新的课程标准为当前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新的动力,教育形势在飞速地发展,老师理应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在把握新课标的基础之上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版.

[2]2008年江苏省高考说明.

[3]吕峰,孙肖亚.试谈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21世纪教育导刊.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下一篇:论文化背景在英语交际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