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刚性与柔性的角度看英汉文学翻译

时间:2022-02-28 08:49:00

从刚性与柔性的角度看英汉文学翻译

摘 要:英语是具有刚性的语言,汉语是具有柔性的语言。本文拟从英汉两语刚性和柔性的角度入手,具体分析英语和汉语刚性与柔性的特点,并通过举例来分析在翻译英汉文学作品时,两种语言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

关键词:刚性;柔性;英汉文学翻译

引言

柔性指的是弹性。与柔性相对的便是刚性了、刚性一般缺少变通。柔性与刚性是相对而言的。英语语法是刚性的,不是说它没有一点弹性;汉语语法是柔性的,也不是说它没有一点强制性的东西。只是相对来说,英语的刚性和汉语的柔性表现的比较明显。

1.英语语法的刚性

英语有综合语的特征,受形态上的拘束。句子基本上都是严格遵照主谓结构的形式写成的。主语是必不可少的,谓语动词是句子的中心。主语和谓语构成句子的主要框架以后,句子的其他成分都要遵照英语的语法规则以不同的形式聚集在主框架周围,层次分明。另外,英语造句时通常会用各种形式来连接词、分句或从句,注重句子的形式,注重结构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例如:

She has three pencils.(名词的数)

I did this homework last week.(动词的时态)

另外形式上要求有的东西,一般也不能少。英语形态简化以后,最引起关注的变化是大量使用虚词,特别是介词,而且这些虚词在英语中是一定不能缺少的。比如:

The chamber looked such a bright little place to me as the sun shore in between the gay blue chintzwindow curtain,showing papered walls and a carpeted floor,so unlike the bare planks and stained plaster of lowood,that my spirits rose at the view.

太阳从鲜艳的蓝色印花窗帘缝隙间照进来,照亮了糊着墙纸的四壁和铺着地毯的地板,这跟劳渥德的光秃秃的木板和玷污的灰泥墙完全不同。这个房间看上去是个如此明亮的小地方,我一看见它就精神振奋起来。(祝庆英,2006)

虽然在祝庆英女士的译本当中,也有介词、副词的使用,但与原文对比起来,原文的冠词、介词、连词、副词等虚词的使用显得相对较多。

2.汉语语法的柔性

汉语是分析语,不受形态的约束。汉语中动词没有形态变化,没有it和there这类替补词,也很少使用代词。汉语一般不会受到形式的束缚,它直接表达现实和思维过程,注重意合而不注重形合。因而汉语的语法是软的,富于弹性。

2.1基本所有的汉语单词都有可能形成单双音节的等义词

比如:日语、汉语日汉词典

书籍、作业本书本

2.2汉语词语常常可以扩展,极具伸缩性

一般看来,古汉语中的单音词比现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多,而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比古汉语中的双音词多一些。双音词指的是在原来单音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作为语素之一)。

2.3汉语句子灵活多变

汉语造句时不求结构整齐、句子以意役形,以神统法、因而流泻铺排,采用的是三点句法。汉语句子很少使用显性的连接手段,句子各成分间的逻辑多依靠上下文和事理顺序来间接显示。

3.刚性与柔性在翻译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文学作品是用特殊的语言审美创造活动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是语言的重要艺术形式。对于翻译文学作品的译者来说,主要任务就是传递原文中的深层内涵,然后在遵循原文思想、意义和语言风格的基础上,以传神的笔力对原文进行再创作。

下面我们以小说为例子,探讨一下英汉两语刚性与柔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1)The birds were singing their last straits……“The air was mild,the dew was balm.”

译文一:鸟儿在唱着它们最后的几节歌:“空气温和,露水甘芳。”(祝庆英译)

译文二:鸟雀在唱着它们最后的歌调:“`空气是温和的,露水是止痛膏。”(李霁野译)

仅对比一下the dew was balm这一句话的翻译,首先英语原句是一个简单的主系表结构,balm本身是个名词,有“香油、镇痛软膏”的意思,译文二显然只是译出了balm的原义。而译文一并没有受原英语中主系表结构的影响,而是省去了系动词。

(2)This circumstance was satisfactory:a private fear had haunted me,that in thus acting for myself and by my own guidance,I ran the risk of getting into so me scrap;

译文一:这种情形是满意的,因为我私心里常常有一种恐惧,怕这样凭了自己的领导来做事,我冒了一种落入陷井的危险;(李霁野译)

译文二:这种情况还令人满意,原来,我心里老暗暗感到害怕,生怕我这样自作主张,擅自行事,会有自投罗网的危险;(祝庆英译)

英文原句里每一个独立的分句排列有序,易于理解。李霁野先生在翻译时,因为采用的是直译法,所以在读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有些不自然。比如说“我私心里”,汉语里常会说“我心里”而不是“我私心里”,再如“冒了一种落入陷井的危险”,汉语里习惯上一般不用量词“一种”来形容危险。而祝女士的译文里把satisfactory翻译为令人满意来形容情况,比较得体。

4.结语

中国语言学家王力指出,“西洋语的结构好像连环,虽则环与环都联络起来,毕竟有联络的痕迹;中国语的结构好像天衣无缝,只是一块一块的硬凑,凑起来还不让它有痕迹。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的;中国语法是软的,富于弹性的。惟其是硬的,所以西洋语法有许多呆板的要求;惟其是软的,所以中国语法只以达意为主,如相关的两件事可以硬凑在一起,不用任何的connective word。”本文通过分析英语语法的刚性、汉语语法的柔性、英汉两语刚柔性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体现这三个方面,探讨了英语、汉语刚性柔性的特征以及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和把握。(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Charlotte Bront.Jane Eyr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3.

[2] 陈莉.从《简爱》两汉译本谈直译与意译的运用[J].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3] 刘有发.汉英笔译基础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

上一篇:中外学习分析文献对比研究 下一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