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2-28 05:54:09

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的影响分析

[摘要] 目的 研究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的影响分析。 方法 按标准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患儿10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13C呼气试验,其中59例患者经检测后确定Hp感染阳性,45例患者Hp感染阴性,取所有患儿新鲜粪便2.0g,用10倍稀法分别稀释至10-1、10-3、10-5、10-7进行厌氧和需氧培养,选择培养肠道中的典型菌落,如肠球菌、肠杆菌、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类杆菌进行培养。培养检测后所有患者采取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联合用药,治疗1周后,所有患者再次进行粪便菌群培养。 结果 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组间肠道菌落数量及B/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Hp阳性患儿治疗后酵母菌及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抗感染治疗;儿童肠道菌群;影响

[中图分类号] R72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6-4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a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therapy to intestinal flora of children. Methods 104 children cu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standardly selected.All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13C breath test after admission.There were 59 cases of positive Hp infection,and 45 cases of negative Hp infection.Taking fresh stool 2.0g,and they were diluted to 10-1,10-3,10-5,10-7 to carry on anaerobic and aerobic culture by 10 fold dilution method.Typical colonies in the intestine were selected to culture,cuch as Enterococcus faecalis,enterobacter,yeast,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Clostridium perfringens,Bacteroides.After culture test,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 of amoxicillin,clarithromycin and omeprazole.After 1 weeks of treatment,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by fecal bacteria culture.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Hp positive group and Hp negative group in intestinal colony number and B/E(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tection rate of yeast and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in Hp positive children (P

[Key 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Anti infective therapy;Intestinal flora of children;Impact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目前证实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主要原因,它不仅可以在强酸性条件下存活,难以消灭,更可以引发胃癌[1]。近年来研究表明,全球一半以上的人都患有Hp感染,而在儿童中,Hp感染者的数量则是以每年7%的增长率递增,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者数量进一步增加[2]。Hp感染不仅导致儿童出现胃、十二指肠溃疡,更容易导致患儿营养不良及贫血[3],大大危害儿童的发育及身体健康。目前,临床上一般采取三联疗法(两种抗生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或铋剂)治疗感染,疗效较为显著,但长期大量服用抗生素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如肝功能损害、肠道菌群失调等,且容易造成耐药性并增加疗程,根治率下降[4-6]。因此,本研究观察104例患儿抗Hp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状态,明确抗Hp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状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标准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就诊患儿104例,年龄9~14岁,平均(12.5±3.1)岁,其中男56例,女48例。本研究内容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监督执行。所有患儿入院后行13C呼气试验,其中59例患者经检测后确定Hp感染阳性(设为Hp阳性组),其中男30例,女29例,平均年龄(12.9±2.4)岁;45例患者Hp感染阴性(设为Hp阴性组),其中男20例,女17例,平均年龄(12.2±3.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1)经电子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近1个月未使用抗生素及抑酸剂;(2)年龄在14岁以下;(3)患儿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完成研究。排除标准:(1)有其他消化系统疾病;(2)有变态反应性疾病。

1.2 方法

取所有患儿新鲜粪便2.0g,用10倍稀释法分别稀释至10-1、10-3、10-5、10-7。将四个稀释法的粪便用L棒分别涂抹于不同的培养基上,进行厌氧和需氧培养。选择培养肠道中的典型菌落,如c球菌、肠杆菌、酵母菌、双歧杆菌、乳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类杆菌进行培养。培养检测后所有患者采取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联合用药,治疗1周后,所有患者再次进行粪便菌群培养。

1.3 统计学方法

肠道菌群菌落取对数后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通过计算双歧杆菌和肠杆菌的比值代表肠道定植抗力[7]。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肠道菌检出率比较

Hp阳性组酵母菌的检出率为18.6%,产气荚膜梭菌的检出率为30.5%,其余菌群皆为100%;Hp阴性组酵母菌为26.7%,产气荚膜梭菌为33.4%,乳杆菌为95.6%,其余菌群皆为100%,两组间酵母菌及产气荚膜梭菌的检出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肠道菌菌落数量及B/E值比较

Hp阳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肠杆菌菌落数量比Hp阴性组少,类杆菌菌落数量比Hp阴性组多,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B/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Hp阳性患儿三联抗Hp治疗前后肠道菌检出率比较

治疗前后,所有Hp阳性患儿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肠杆菌均可在肠道检出。与治疗前比较,Hp阳性患儿治疗后酵母菌及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Hp阳性患儿三联抗Hp治疗前后肠道菌菌落数量及B/E值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Hp阳性患儿治疗后肠道菌菌落数量均有较大变化。其中,Hp阳性患儿治疗后双歧杆菌及肠杆菌较治疗前增多,其余皆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Hp感染后定植于胃内,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粪便中也同样含有幽门螺杆菌,作为一种外源性感染细菌,Hp的含量对于正常菌群是否存在一定影响[8-9],值得我们探讨,从本研究结果来看,Hp感染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肠道菌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Hp感染后并不影响患儿的肠道菌群成分。Hp感染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与许多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10]。临床上治疗Hp感染通常采取三联法,但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会存在许多副作用,肠道菌群失调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11-13]。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抗Hp治疗后酵母菌及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使用的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是常用的抗Hp治疗的抗生素药物,而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给药途径、抗菌谱及药物代谢特征。如经口服吸收后阿莫西林通过胆汁分泌重新回到肠道,肠道中的阿莫西林浓度迅速增加,这是给药途径的影响。另外,肠道菌群受抗生素影响还表现在其他方面:(1)肠道生态平衡扰甚至破坏,定植抗力迅速下降,肠道中的外籍致病菌更容易定植;(2)抗生素可以杀灭敏感菌(如厌氧菌),造成耐药菌种大量繁殖,筛选出耐药菌株(需氧菌居多)。而本研究联合使用的抗Hp药物奥美拉唑是抑酸剂,胃酸被抑制分泌后,低胃酸水平的胃肠道环境对外源性细菌的清除作用大大减弱,胃肠道自身的保护能力降低,肠道更加容易受到病原菌的定植和侵袭,增加了肠道菌群的紊乱。抗Hp治疗不仅扰乱肠道内定植菌的分布,同样的也会增加外源性细菌侵略人体的机会,加重肠道菌群的紊乱,危害患儿健康。

近年恚有学者提出在抗Hp治疗的同时口服益生菌来稳定肠道菌群,减轻抗生素的副作用,同时益生菌也有助于抗Hp的治疗[14-15],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儿童肠道微生态不平衡,易受疾病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治疗儿童的Hp感染时应时刻注意肠道菌群失调,及时干预。综上所述,抗Hp感染影响儿童肠道菌群,减少体内有益的厌氧菌数量,增加原本体内不占优势的需氧杆菌,且更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

[参考文献]

[1] 张月芳,马芳莲,朱亚宁,等.儿童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5,30(5):32-35.

[2] 钱明,袁君君,李文辉,等.粪便涂片在诊断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失衡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9):80-81.

[3] 陈雪贞,陈德明,梁建雄,等.小儿肠道手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2):213-215.

[4] 巨爱萍.小儿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11):1134.

[5] 赵军魁,张小平.肠道屏障功能评估方法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09,31(22):3134-3136.

[6] 金忠芹,武庆斌.抗生素致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患儿血清降钙素原变化的意义[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2):1734-1735.

[7] 吴仲文,李兰娟,马伟杭,等.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的新指标-B/E值[J].浙江预防医学,2000,12(7):4-6.

[8] 谢睿,杨晓钟,高成城,等.标准三联加益生菌疗法和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对照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45(12):1180-1182.

[9] 胡伏莲.以菌制菌―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抑制作用的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9):2017-2018.

[10] 蔡锐,肖新云,尹抗抗,等.戊己丸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炎小鼠胃内微生物及酶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5,27(3):249-252.

[11] 马丽琼,陈德昌,刘绍泽,等.广谱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选择作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8):456-459.

[12] 顾军,李维勤,李珍大,等.抗生素相关性肠炎[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6,13(1):42-43.

[13] 吴丽丽,彭丽华,杨云生,等.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法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现状[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12):1075-1076.

[14] 李琳,李岩.肠道菌群失调与功能性腹泻[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7):723-726.

[15] 许冬,王惠吉,李敏,等.老年人肠道菌群检测及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40(7):632-634.

(收稿日期:2017-01-30)

上一篇: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 下一篇: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输注高危药物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