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在市场化进程中对中国区域创新的影响

时间:2022-02-26 08:22:38

社会资本在市场化进程中对中国区域创新的影响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实施区域创新核心战略,已然成为保持经济增长和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要素。本文将社会资本与市场化进程引入区域创新活动影响因素分析维度。通过交互项及工具变量的实证分析,发现社会资本在市场化中对整体区域创新的推进作用,社会资本与市场化结合产生的间接效应比直接效应更显著;社会资本的间接效应也会受到区域创新水平高低的影响而截然不同。

【关键词】社会资本;市场化进程;专利指标;交互项;工具变量

国内外学术界的丰富研究文献充分证明了,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中国自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国民经济能够健康高速地前行,创新活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创新活动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视角看中国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相对差距愈发显著,除了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要素积累因素之外,还需要探究其他社会经济要素对区域创新活动的影响。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价值。

因此本文引入社会资本这一维度,分析社会资本在市场化进程中,对区域创新的具体影响;同时讨论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的作用会随着市场化进程增强或是减弱。

1?区域创新

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吴传清、刘芳池(2003)曾精辟地用三个“变化”来形容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互生共进的关系:区域技术的创新会引发经济发展要素以及功能的变化;区域技术的创新还会引发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区域技术的创新也会引起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变化。朱勇等人(2005)通过对中国经济区域创新以及经济增长的差异,发现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能显著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但根据区域的不同,区域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明显不同。发达地区的区域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度要显著高于不发达地区。但整体而言区域创新能明显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由此可见,区域技术创新能显著提升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创新水平的不同会导致区域发展水平的截然不同。

2?社会资本

法国社会学家Bourdieu(1986)在20世纪80年代在Loury的基础上正式提出并阐述了社会资本的概念,提出在社会网络中,所有社会成员拥有的或者潜在的社会资源,即为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这些资源为特定群体的每一位成员提供支持,提出的社会资本概念更进一步涉及到了网络的概念,这种网络是特定群体中的每一位个体都共同承认的。社会资本的网络概念为以后社会资本概念的更深入的研究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石和基础。

芝加哥大学的Coleman(1988)在Bourdieu基础上从社会网络联系角度进一步界定了社会资本的内涵。他指出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是建立在个体对资源的控制上,这种控制关系来源于个体之间的长期信任与资源交换。因此社会资本的网络紧密,并不单一。同时社会资本是拥有以下两个共同特征的实体:既包含社会结构的某些部分,同时为特定社会结构的个体提供支持与便利,而社会资本的负作用并不存在。在这样界定的社会资本内涵之中,强调了社会资本的公共物品性质与结构性。并且他还指出了社会资本的三大特性:不可转让性、公共物品性和同其他固定Y本等传统资本概念相同的重要性。另外他还指出了社会资本的五种表现形式:信息网络、义务期望、规范惩罚、功能性社会网络以及权威关系。

3?市场化进程

李晓西(2011)认为,中国市场化进程,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市场化进程迈向了新台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与进步,经济也得到了飞速的增长。在李晓西的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中,针对1978年至2008年的中国年化数据进行了分析测度,发现在21世纪之前,中国市场化进程在60以下;在21世纪以后,从2000年达到60分的及格线,至2003年达到73.8,最后到2008年的76.4。这说明中国市场化进程不断在进步,不断在提高,并且已经稳定在了70分以上的水平。

因此,本文将社会资本与市场化引入到区域创新研究范畴。在市场化进程中,社会资本究竟是如何作用于区域创新,是直接作用于区域创新活动,还是通过与市场化进程的结合,通过间接效应来刺激区域创新。这便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下面实证分析中添加交互项与工具变量来进行分析

4?实证分析

实证模型基本设定为:

lnRDit=β1humanit+β2mktit+β3scit+β4(mktitscit)+ai+εit

(1)

其中lnRDit表示该区域当年创新活动指标,humanit表示该区域当年研发人员全时当量,mktit表示该区域当年市场化程度指标,scit表示该区域当年社会资本指标,mktitscit则为社会资本与市场化程度的交互项,表示在市场化进程中,社会资本与市场化相结合,共同作用于区域创新的解释变量。

市场化程度指标选取樊纲(2011)编写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中2001―2009年30个省的年化市场化指数。社会资本指标借鉴严成牛2012)所采用的社会资本分析维度―从信息共享与相互沟通的角度来分析社会资本。2001―2009年30个省人均电话数量(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总人口)与互联网使用频率(互联网上网人数/总人口)之和。区域创新指标采用的是2001―2009年各地区当年专利授权数、各地区发明授权数以及各地区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授权数的指标。分别以lnRD1it、lnRD2it、lnRD3it表示。同时加入人均外出就餐比作为工具变量以消除社会资本内生性,具体回归结果为:

表1?包含交互项加入工具变量的固定效应回归估计结果

变量 lnRD1it lnRD2it lnRD3it

humanit 0.00139

(0.00124) -0.00122

(0.00173) 0.00183

(0.00141)

mktit 0.194***

(0.0542) 0.218***

(0.0759) 0.183***

(0.0618)

scit 0.349

(0.352) 0.490

(0.493) 0.345

(0.401)

mktitscit 0.0524*

(0.0283) 0.138***

(0.0396) 0.0439

(0.0323)

常数项 6.149***

(0.202) 3.322***

(0.283) 6.114***

(0.231)

注:第一组、第二组与第三组的被解释变量分别为:专利授权数的自然对数、发明授权数的自然对数以及外观设计及实用新型的自然对数。***、**、*分别表示在1%、5%以及10%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下方扩号内的数据为标准误

总结实证分析结果,可以发现:社会资本在市场化中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更多地是通过同市场化结合产生的间接效应来表现,其直接效应有可能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显著正向;同时社会资本在市场化中的作用增强或者减弱,其间接效应的正向与负向,可能同区域创新的技术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

5?政策建议

从实证分析结果可以得知,市场化进程对区域创新活动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推进作用,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活动的影响更多基于其同市场化相结合的间接效应,并且会根据区域创新活动的水平高低产生不同的作用。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需要坚定市场化进程的决心,同时对不同水平的区域创新活动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扶持政策。对于水平较高的区域创新活动,政策制定者多鼓励积累社会资本,并将扶持社会资本积累同市场化的结合放在首要位置。比如可以多增加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团队聚餐以及各个创新团队的进一步沟通交流等等举措。而对于水平较低的区域创新活动,则应充分发挥市场化的优势,将市场化彻底融入到水平较低的创新活动体系中,让市场竞争来决定水平较低区域创新活动的优胜劣汰。

参考文献:

[1]吴传清,刘方池.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04:37-38

[2]朱勇,张宗益.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11:92-98

[3]Bourdieu P.The Forms of Social capital[A]in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C].Greenwood Press,1986

[4]Coleman,J.S.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8(94).Supplement,1988:S95-S120

[5]李晓西.加入世贸组织10年:中国市场化进程演进轨迹[J].改革,2011,12:17-28

[6]樊纲,王小鲁,朱恒鹏 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7]严成.社会资本、创新与长期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2,11:48-60

上一篇:建筑企业分层次营运资金管理初探 下一篇:高铁时代义乌旅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