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产业发展,预测人才需求,培养计算机类高技能人才

时间:2022-02-26 07:08:29

关注产业发展,预测人才需求,培养计算机类高技能人才

计算机类高技能人才是IT产业人力资源结构中直接实现价值和创造利润的主力军,而IT产业在众多新兴职业中是发展最为迅猛,社会影响力最大,对社会各领域渗透力最强的产业。关注产业发展,预测人才需求,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这需要有足够的超前意识,要持续不断地做好高职专业的调整预测研究,以使高技能人才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继2009年7月,教育部高等院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向教育部提交专业目录调整方案,并在2009年5月《计算机教育》杂志第9期发表《教育部高等院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目录调整调研报告》之后,继续追踪市场,了解产业发展,邀请业界人士分析并预测计算类高技能人才需求,为专业目录动态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1中国对欧美服务外包产业方兴未艾

“服务外包”简而言之就是指跨国公司将软件开发、IT技术支持、财务结算、人力资源服务等非核心业务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服务提供者。由于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因此对承接国来说吸引力巨大。有数据显示,相比于制造业2%至5%、

最高不超过15%的增值幅度来说,服务外包的增值幅度高达100%。而从收益来看,统计分析显示服务外包对中国经济贡献是来料加工制造业的20倍,但服务外包业的能耗却只有制造业的20%。面对这些优势,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产业转移这块“鲜美蛋糕”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间拼抢的不二选择。

中国的服务外包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继2007年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共同认定大连、西安、成都、深圳、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济南、武汉、杭州等11个城市作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后,2009年1月22日,商务部又转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同意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大连、深圳、广州、武汉、哈尔滨、成都、南京、西安、济南、杭州、合肥、南昌、长沙、大庆、苏州、无锡等20个城市确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这预示着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正在迅速发展,人才需求迫在眉睫。

1.1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发展及人才需求

服务外包是一个迅猛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也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从商务部主办的中国服务外包网了解到,“十一五”期间,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情况如表1所示。

表1示范城市2010年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情况

示范城市 服务外包的发展目标

北京 主要从事金融服务外包、技术研发外包、商务服务外包、物流服务外包、生物医药外包、设计创意外包、财务管理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等。服务外包产业从业人员将达20万人;吸纳5万大学生就业,培训5万服务外包所需的实用人才,新增10万服务外包就业岗位。

天津 培训12万大学生,新增14万服务外包就业岗位;全市吸纳10万大学生就业,拥有超过16万服务外包从业人员。

上海 服务外包产业将吸纳10万名大学生就业,培训5万名大学生,新增10万个服务外包就业岗位。届时,上海市服务外包从业人员将超过20万。

重庆 推动1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育20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全方位承接国际(离岸)业务,服务外包出口额达到8亿美元。

续表

示范城市 服务外包的发展目标

大连 深化对日软件出口,拓展欧美软件外包的发展,大力加强BPO、ITO、KPO、嵌入式软件、自主产权软件产品的开发及应用。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14万人。

深圳 努力吸引香港金融机构在深设立地区总部、后方支援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和数据备份中心。软件从业人员达30万人。

广州 积极承接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重点发展软件开发、电信服务、数据加工处理、后台服务、网游动漫产品设计与制作、药物委托合同研发和加工、第三方检测、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会展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在“十一五”期间,培养和吸收6万名从事服务外包业务的专业人才。

武汉 面向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接受来自国内一线城市的订单,将服务外包发展重点放在承接业务等后端运营方面,争取绝大多数服务外包业务在武汉交付。培训8万大学生,新增10万服务外包就业岗位;吸纳8万大学生就业,拥有超过10万服务外包从业人员。

哈尔滨 建设一个大型服务外包产业园区、一个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一个服务外包企业共享的软件工具和测试平台。使服务外包企业的整体承接能力显著增强。培养一批服务外包“高端”人才。

成都 服务外包出口5亿美元,服务外包产业经营收入达8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幅45%以上;培育形成一批人员规模达3000人以上、年经营收入超10亿人民币的服务外包企业,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20万人以上。

南京 从软件外包、IC设计、后台服务、财务管理等领域出发,以软件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为基础,进一步拓展研发设计外包、物流外包和金融后台服务等领域的服务外包业务。吸引5万大学生就业,拥有超过20万服务外包从业人员。

西安 在坚持对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广泛挖掘欧美服务外包的业务,拓展离岸外包市场。力争使西安服务外包产业就业人员规模达到30万人

济南 软件及服务外包业务总额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出口达到5亿美元;吸引150家海内外公司在济南市建立服务外包企业,3000至5000人大型外包企业达到5家,6家企业通过CMM5级认证;吸纳3.5万大学生就业,拥有超过10万服务外包从业人员。

杭州 重点发展软件开发服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网络与数字增值业务服务外包和电信增值及运营服务外包。积极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扩大高端服务产品出口。吸纳5万大学生就业,拥有超过5万服务外包从业人员,培训3万大学生(含大专),新增2万个服务外包就业岗位。

合肥 合肥市服务外包业务总额达到100亿元人民币;合肥市服务外包出口达到5亿美元;拥有超过5万名以上的从业人员;吸引100家海内外公司在合肥建立服务外包企业,其中50家取得CMM/CMMI3级以上认证。

南昌 发展呼叫中心,并逐步向以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为核心的高端业务流程外包业务发展。预计在2010年从业人数达到7万,2015年超过25万。

长沙 主要面向离岸发包市场,同时承接以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为重点的境内服务外包业务。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

大庆 初步建成一个以石油石化工程技术服务、软件开发与信息处理服务为特色、产业集聚、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

苏州 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6万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能力超过5000人/年;服务外包年营业收入超过150亿元,其中离岸外包超过10亿美元。

无锡 全市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数达20万人,其中,服务外包中端及实用性人才15万人,吸引大学生就业10万人。

资料来源:中国服务外包网网址:

由上表统计出,到2010年,我国服务外包从业人员将达到250多万,新增就业岗位不会低于100万。培养能够适应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国际化人才迫在眉睫,中国高校义不容辞地承担着人才培养使命。了解产业发展,预测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教育教学内容是高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当务之急。

1.2中国对欧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

之前,中国的软件与外包业务基本是来料加工式的对日出口,而占全球软件与服务市场85%份额的欧美市场却鲜有中国企业身影。金融危机使长期低迷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中国的对日外包业务大幅缩水,而美国企业界则正在积极采取行动应对危机。

(1) 欧美企业营销方式转变创造更多外包需求

欧美社会对大大小小的经济衰退有着丰富的应对经验和较大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每当经济吃紧,欧美企业首先做的不是龟缩躲避,而是马上加大销售力度,抢客户,抢收入。因为银根吃紧,企业资金链完全依赖自身造血,这个时候每多收一块钱就相当于过去的10块甚至100块;每多发展一个优质客户企业就多一份越过寒冬的可能,这是欧美企业界的共识。

在今天的网络社会背景之下,欧美企业加大销售力度不再表现为单纯的打折或增加销售人员,更多则是通过网络发展客户。欧美企业常采用的营销过程是:通过网络收集潜在客户,方法包括网上搜索,购买在线企业数据服务,在线广告以及传统广告与在线营销手段相结合等;通过虚拟现实,即时通讯和网络电话等技术为客户提供售前服务,促使客户购买;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可以通过网上支付平台直接交易,企业对客户的售后服务也更多的通过在线方式完成。

这些不需要与客户“见面”的营销工作完全可以由离岸营销中心承担,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欧美企业的运营风险。

(2) 欧美企业更多使用海外人力资源降低运营风险

欧美国家的产业结构已经以服务业为主,尤其美国第三产业已占其GDP的90%以上。所以,人力费用已经成为多数欧美企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降低成本,欧美企业普遍采取裁员、减薪的方法,但裁员会降低企业的服务能力,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许多欧美企业选择将工作移向海外。硅谷是这次全球裁员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一位前Adobe高级工程师说,他“下岗”为4位印度工程师提供了生计。只是可惜中国外包服务还不如印度发达,将硅谷研发工作引入中国的步伐还很艰难。

(3) 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将为中国制造业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众所周知,欧美国家采购已占中国出口总额的7成以上。然而产品从中国工厂到美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往往要经过3~4个中间环节,这些中间环节分得了产品市场价值的90%以上,它们就是全球制造业价值链网络中的“服务链节”,其中包括:产品营销,产品设计,产品分销,供应链外包服务,产品现场服务,等等。金融危机袭来,中国制造业出口受冲击最大,原因就是缺乏服务链节使我们远离欧美市场,只会低头生产,对欧美消费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浑然不知。

中国制造业要战胜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再创辉煌,就必须建立完善自身的服务链节。这就需要中国制造业与服务外包产业的紧密结合,服务外包产业不仅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搭建起制造业继续国际化服务链节,还将为制造业培养大批国际化营销和企业运营人才,为制造业的全面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服务外包产业已成为国家计划发展的重点产业,其中尤其以开拓占全球85%市场份额的美国和欧洲服务外包市场为重中之重。然而,中美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阻碍了中国企业对欧美市场的开发进程,具体来说就是中国企业(也包括移民美国的中国技术精英)普遍不懂得如何在欧美契约法治市场中经营发展。中国软件及外包服务产业要在欧美市场寻求突破,急需大批懂得欧美市场法治规则和欧美客户契约文化的营销和软件服务人才。

1.3中国对欧美服务外包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根据IDG的统计,北美地区占全世界软件及服务市场份额的50%,欧洲占35%,全亚洲占7%(这里包括日本市场)。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能否快速发展取决于是否能够培养出一批懂得欧美市场规则的营销,技术服务和管理人才。

南开越洋®(ExperExchange Inc.)是中国人拥有的具有20年历史的美国硅谷IT企业,1989年创立于硅谷,是全球三大OCR技术授权和咨询服务商之一。目前,南开越洋®90%的客户群来自欧美市场,但营销和企业运营中心设在中国天津。

南开越洋®在过去20年中的实践,摸索出了一条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成功道路,并从历届大学生中培养出一批立足国内能够领导本企业美国员工征战全球市场的国际化企业运营人才。要在中国国内培养出能胜任欧美市场开发和软件服务工作的人才,南开越洋®在员工教育方面采取了以下几点主要措施。

(1) 英雄不问出处,破除学历、名校迷信

欧美社会崇尚机会均等的自由市场,客户看重的是服务商是否能理解他们的商业模式,并为他们创造出更多价值,并不以人的出身论高低。所以,无论在美国还是国内招聘,南开越洋®一概不考虑应聘学历,所学专业和毕业院校,看中的是人的志向、价值观、能力和潜质。引用两句的诗词:六亿神州尽舜尧;遍地英雄下夕烟。

(2) 环境造英雄,让学员直接接触欧美客户

学习欧美市场营销和软件服务决不能闭门造车,学员必须从第一天开始就进入真实的欧美市场环境,直接与欧美客户沟通,在实践中学习。为此,南开越洋®开发了专门的欧美市场对接平台,将来自公司各个业务渠道的客户信息汇总到这个平台上,学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看到每天最新的欧美客户的项目需求,与欧美客户进行业务洽谈,并实践软件及各类外包项目的实施工作。目前这个平台上每天都有数百个新的欧美客户需求,学员通过这个平台每年可以完成近10万小时的欧美软件及外包服务营销和软件开发实训工作。

(3) 加强欧美契约文化和民商法教育

整个欧美社会是建立在契约精神基础之上的,公民与政府,企业与客户,企业与员工,民众之间的关系都是以契约为纽带的,这与中国以伦理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截然不同。因此,学员必须较为深入的了解欧美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法律原理(尤其是民商法和知识产权法),才能知道如何与欧美客户打交道,在帮助欧美客户实现其商业目标的同时,争取并有效保护自己的利益。

(4) 培养中国学员欧美市场营销能力

营销永远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在硅谷许多华人企业的兴衰,其中要害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华人搞技术假手洋人搞营销,结果不是企业倒闭就是改旗易帜,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因此中国对欧美软件及外包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培养大批合格的欧美市场营销人员。目前南开越洋®的营销团队分为中美两个部分,中国营销人员负责潜在客户开发,目标市场调研,客户调查,制订销售策略,编写Proposal和客户关系管理等全部核心营销工作,美国营销人员则充当中国人的眼睛,耳朵和嘴巴,主要负责重点客户的面对面沟通,但谈判采取什么策略都由中国营销人员制订。南开越洋®的实践证明只要建立起真实的欧美市场环境加上教导有方,中国人完全可以胜任欧美市场营销工作,从而掌握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命运。

(5) 培养软件服务工程师而不是程序员

我国软件工程人员与印度和欧美工程师最大的差距不是技术水平,而是不知道如何在市场上谋生。

软件服务企业盈利的关键在于留住老客户,所有的新客户的切入项目都没有什么利润,一个公司要持续发展必须有一批忠诚的老客户长期为企业提供服务项目。软件服务项目特点决定了一个项目生命周期中,客户有30%的时间与服务商的营销人员在一起,而70%的时间则是与服务商的工程师在一起。因此,软件服务公司开发新客户靠营销人员,而要留住客户关键则在工程师。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和社会风气过分强调技术能力,却忽略了工程师的商业需求分析和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结果培养出来的都是程序员而不是服务工程师。程序员只管交工,根本不关心做的软件能否满足客户业务需求,更不关系企业盈亏。在南开越洋®对工程师的业绩考核中技术技能只占30%,对客户商业需求的分析能力以及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占到70%。

中国对欧美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南开越洋®对欧美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方法给教育部门以启迪。中国要想争得欧美服务外包的“鲜美蛋糕”,必须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倍努力。

2从网络的生命周期看人才培养

以1994年4月20日为标志,中国进入了互联网的接入时期,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时至今日,仅仅15年时间,网络已经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无处不在。网络从业人员一直是企业招聘热点。

今年我国将会有610万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适逢经济危机,注定了摆在他们面前的将会是一条不平坦的求职之路。但从全国行业职位整体分布来看,计算机、信息服务行业仍以近20%份额占据着招聘热点行业首席。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未来5年,我国对从事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等新型网络人才的需求将达到60万~100万人。供需缺口十分巨大,除IT企业的巨大需求外,信息化浪潮下传统企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正呈爆炸式增长。

近几年,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需要配备大量的网络应用、网络管理人才,对网络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加。中国目前有政府、媒体以及各类专业网站,以及1000万家中小企业,它们要跟上信息化发展的脚步,最急需的就是系统掌握网络技能的专业人才。

分析网络生命周期,关注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有利于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有利于保证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对人才要求的一致性,有利于高效率培养适用人才。

2.1网络的生命周期

时至今日,网络的生命周期已经比较健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是网络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规划阶段的高级目标是设计网络最终状态,从而在最佳的可用性和性能状态下为所有业务服务提供支持。有效的规划不仅能够降低业务风险和支出,而且还能最大限度提高项目的成功几率。规划阶段的一般工作包括,网络拓扑分析、网络布局和设计、网络配置标准和策略决定、以及网络变更仿真和建模。

(2) 部署(安装与验收)

这一部分是大家所熟知的,就是网络设备的采购、安装与验收,以及网络上所运行的应用系统的采购、安装与验收。这个阶段包括大量工作,具体数量取决于项目的规模。

(3) 管理与优化

网络在生命周期的90%以上时间是处于管理与优化阶段,就是网络要根据应用的需求变化而进行调整,以保障应用的安全、稳定和速度。这部分恰恰是目前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短板。

(4) 故障诊断与排查

在网络运营阶段,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是不可避免的。当出现故障时,如何尽快查明责任和原因,并在最短的时间里排查才是关键。另一方面,如果对于网络和应用了如指掌,明白整个系统的短板,也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性的措施,以保障网络不间断地安全、高速运行。

2.2现有网络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去向

(1) 系统集成商、运营商及专网的代维公司

主要职位是网络工程师,主要职责和工作范围是综合布线和网络的设计、安装、配置、测试、验收、维护工作;网络系统的售后维护及故障诊断;运营商及专网的布线系统、网络设备和网络系统的安装、调试、验收。运营商接入网和代维,包含了不同级别用户网络的维护、测试和故障诊断。

这个职位的工作职责需要工程师能够充分掌握三种技术。

一是综合布线技术。综合布线技术人员不仅仅是会安装、打线、打模块、走线这些初级技术,还要了解国家相关标准(GB50312/GB50311)。具有设计、监理、测试、以及维护能力的综合布线技术人员,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于综合布线技术的多层次技术和管理的需求。

二是网络安装、测试和维护技术。网络维护人员不仅要熟悉网络互连设备的配置安装,还要了解国家标准(GBT21671),以及一些新的工业标准如无线网络802.11n,无源光网络EPON等。熟练掌握网络测试、网络验收、网络故障诊断技术,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于网络开通和维护工作的基本技术要求。

三是对目前最热的网络数据中心的设计、建设与维护技术。数据中心的标准化设计、建设和维护,于几年前在国外开始流行,我国也于今年正式推出(GBT50174)数据中心标准。了解并掌握数据中心的设计、安装、维护和管理优化技术,才有可能真正满足用人单位对于这种新技术的人才需求。

以上技术的掌握是体现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价值的重要指标。

(2) 第三方检测机构或监理公司

主要职位是网络监理师或监理员,主要工作职责是依据各种测试设备和手段,按照相应的国家(国际)或行业标准对计算机网络和综合布线从项目的设计、实施流程、设备的入场检测、施工验收、项目验收的全系列的技术把关,责任非常重大。

综合布线的线缆以及网络设备在安装测试完成前都只是半成品,监理师(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保证施工单位按照设计要求和国家相关标准,保质保量地将半成品转化为满足客户未来应用的成品。目前国内许多楼宇或网络,均采用世界一流的技术及其设备,但其关键应用的稳定性及其可靠性未能达到预期,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在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理,导致项目的先天不足。随着我国对网络建设的进一步重视,第三方检测和监理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监理公司在国内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往往是一些有名望的老技术专家主导,他们迫切需要已经掌握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新技术的新鲜血液。

(3) 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中心

主要职位是网络管理员,网络维护工程师,主要职责是对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布线系统、网络系统和网络设备进行调试、验收;企业网络的测试和故障诊断;桌面系统网络终端的维护。

只有全面掌握前面所说的综合布线技术,网络测试、故障诊断和维护技术,以及数据中心技术,才有可能满足中小型企业网络管理人员的基本技术要求。

在大型网络或网络依赖性很强的企事业机构里面,对网络的应用性能要求很高,对网络的安全性能要求非常高,那么网络应用分析技术、网络安全取证技术、服务性能分析技术等是毕业生晋级为网络分析员或网络分析师,以至IT架构师的必备技能。

(4) 运营商的数据部门

主要的职位是网络工程师,由于现在互联网技术的流行,基于IP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多,各大运营商现在都在进行着技术转型,将业务转到IP网络上来,这就给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

这个职位的主要职责是各种数据业务的性能评估,集团客户的链路以及服务状况,重要链路的故障诊断、故障排查、日常维护,日常网络的维护和故障诊断分析。这需要从业人员不仅仅要掌握上面所说的基本网络、布线的测试、维护、故障诊断技能,还要掌握最新的网络发展动向,掌握最新的网络技术,才能胜任这个职位。

作为网络结构最大、网络技术应用最先进的行业,运营商的网络还需要高端分析师。全网的应用性能分析与优化、服务性能分析、网络安全分析都是运营商数据信息技术主管或网络分析师(员)的基本技能要求,这些为运营商的网络以及服务的建设、应用的架构优化乃至资费的调整、投资的方向等提供数据支撑。

2.3网络人才培养急需改革

从以上网络生命周期和现有网络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去向分析不难发现,就业市场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首先要求专业定位应更关注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其次要求专业课程的设置能够提升毕业生的技能和知识的实用性及潜在价值,让学生在毕业后面对复杂的网络结构和状况,可以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提升其价值;第三要求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前瞻性,学生毕业后面对不断发展的网络新技术可以迅速理解掌握,成为“即插即用型”人才。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很强,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练习,将理性的知识和感性的操作结合起来,这点与高职教育特征非常吻合。事实上,上面分析的网络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去向绝大部分都适合高职学生就业。

目前,市场上一方面急需高技能网络人才,一方面学校培养的学生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主要原因是学校教育与市场脱节,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不能及时随着市场需求调节。网络的应用与发展呼唤高职院校对网络人才培养的改革,其改革切入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

网络的演进速度飞快,内容繁多,学生不可能在校期间掌握所有的知识,更不可能掌握未来的新技术。因此,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对于网络而言,可以简单地把网络分为三个层面,即应用层、网络层、基础设施层(不能完全与OSI七层协议对应)。无论未来技术如何变化,都是在这三个层面上的不断进化。因此,如果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三个层面的知识点,技能要素,就可以在未来的时间里举一反三,保持知识和技能的与时俱进。三个层面的关系见图1。

图1计算机网络的三个层面

应用层――应更多地关心应用时间的响应以及在各个过程点(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的时间戳,从而判断

应用性能瓶颈或故障出现在什么部位或者是什么原因导致,例如是否由于系统架构设计有问题,或服务器性能不足,或由于网络本身的原因。

网络层――如果网络本身出现故障,应能够判断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故障的发生或性能的下降,如某种流量、某个端口、某条链路或某台服务器出现何种故障导致。

基础设施层――包括承载着网络的铜缆、光纤、无线、移动通信等,如果这些基础设施本身存在着不符合相关标准或规范的情况,则无法保证运行在其上的网络及其应用的稳定、高速和安全。

(2) 专业和课程设置要有预测性

网络专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专业,很多新的技术很有可能在学生上学时尚未听说,而毕业时已经成为主流技术了。因此,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一定要有预测性。考虑到3~4年的培养周期,在学生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学习最新的或即将成为最新的技术。例如,以下的一些新技术已经或即将成为热点:

-无线WIFI; -IPV6

-LAT(局域网验收) -全光网络

-LTE/4G -IP语音和视频

-网络上的关键应用(如ERP等)

(3) 增设“网络分析与测试”专业(方向)

主要面向网络工程师、网络测试工程师(技术员)、网络管理员、网络监理师(员)、网络分析师(员)、IT架构分析师(员)等职业岗位,主要就业方向为:网络集成、安装及故障诊断,网络监理,网络分析维护管理,系统集成网络技术支持、企事业单位网络维护。其课程设置架构如图2所示。该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特点是:

更关注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结构化布线实训要求由第一代的只注重安装阶段提升到第二代的从设计、测试、监理到维护的全阶段培养,提升了学生的基本工作技能,满足了用人单位对于结构化布线方面的多层次技术和管理需求。

在高级局域网管理方面,由早期的只针对单一互联设备的调整和配置实训,提升到包括全网级的依据国家标准进行认证级的测试评估、全网网络故障诊断,以及协议分析基础(协议分析是网络安全分析的基础技术平台)。

新增加的数据中心的管理与维护是目前用人单位IT部门最关注的事项之一,里面涵盖了从布线技术、网络技术、网络和布线测试技术以及电学、热学空调等诸多技术的组合,是目前大型运营商、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建设一个可永续运行的数据中心不可或缺的能力。

图2“网络分析与测试”专业(方向)课程体系

更关注如何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相关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

第二代结构化布线实训以国际标准(TIA568C/ISO11801)和国家标准(GB50312-2007)为依据,从基本的安装、设计、测试,到监理、故障诊断实训,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程度,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迅速解决现场问题,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价值。

新增加的数据中心管理与维护实训是目前用人单位投入人员、资金、以及资源最多的项目,这个实训是个综合的实训,它覆盖了多种技术,有国家标准(GBT50174)和国际标准(TIA942)支持。基于国家标准的实训可以使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数据中心的维护管理技术,提升学生的就业机会。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新增加的局域网认证测试、故障诊断与协议分析实训可以使学生对网络的结构和数据传输原理更加清晰,面对实际工作中的网络问题,可以迅速使用标准的维护方法和思路,快速解决故障。局域网测试、故障诊断实训是基于国家局域网认证标准GB/T21671进行的多层面实训。网络的故障诊断已经成为当代网络管理人员的必修知识和基本技能。

无线局域网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在已经在大型企业用户和运营商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由于无线网络的技术特点,导致其对接入设备的安装地点和容量、频谱规划有特殊的要求。因此,无线局域网的安装勘测、故障诊断和测试也是网络维护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具有技术前瞻性

新加入的网络协议分析是基于网络七层协议分析技术的实训,是网络安全、网络故障诊断的基础技术知识。网络协议分析技术对于网络管理人员在日常的网络维护管理非常有意义,网络协议分析也是网络安全及网络分析管理的基本手段之一。

新加入的全网流量与网络性能分析与优化实训、网络应用性能分析与优化实训、IT服务性能分析与优化实训和网络安全认证实训,是针对目前的大型企事业专网和运营商网络的最新技术需求和目前的工作方向而设定的实训课程,剖析了当今网络应用、性能、安全和流量分析管理的概念,对学生上岗后迅速理解网络分析的最新技术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新加入的WLAN无线网络和IPV6网络都是目前主流的网络应用技术和未来的网络发展方向,掌握最前沿的网络技术有助于学生上岗后迅速地融入所在的工作领域,从而提升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潜在价值。

使学生掌握不断学习的能力

不论网络技术如何发展,归根结底,是在基础设施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不断进步而成,而网络测试与分析专业(方向),恰恰使学生掌握了从不同视角去透视整个网络,从而对整个网络了若指掌,当有新的技术或应用时,可以清晰地了解其对整个网络的影响;而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利于其掌握最新的技术。

总而言之,“网络分析与测试”专业(方向)不仅可以满足现有的网络技术要求,还可以更紧密的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提升毕业生职业技能的潜在价值,保持了知识技术的前瞻性。

但是,在高职院校独立开设“网络分析与测试”专业 (方向)还有相当的困难,首先,师资就是一个大问题,其次,实训条件需要极大改观。因此,必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考虑将各种特色技术实训整合到现有的网络专业中,作为技术实训的补充,从而提升原专业的技术含量和价值。

网络是一个实时运行的系统,网络建设、监理,运行维护、综合治理,信息安全与保障等,无不对从业人员提出技术的、职业的、道德的要求。对高职院校来说,如何培养这一领域高技能人才,需要校企高度的紧密结合。

3结束语

美国前教育部长Richard Riley认为:2010年最迫切需要的十种工作在2004年时根本不存在,我们必须教导现在的学生毕业后投入目前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根本还没发明的科技,解决我们从未想象过的问题。

目前,高校IT类专业的设点数和在校生数都位居全国各专业之首。近年来,由于IT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与其相关的许多领域都发生了变化,涌现出了许多新职业。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学生能够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又要教导学生在毕业后投入目前还不存在的工作?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用人单位要有责任与院校积极合作。

关注产业发展,预测人才需求,培养计算机类高技能人才需要官产学联手,共同努力。

上一篇:高素质\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校企合作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