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真谛 影像表达与摄影师的角色

时间:2022-02-26 03:46:02

摄影的真谛 影像表达与摄影师的角色

这张照片展示的是如何利用高处的有利视点,将我们最初的感觉转变成一种纯真的景象。照片是从一座高层建筑的窗户中拍摄的,因其构图神秘莫测,对照片的解读亦是多种多样,有些还颇为诡异。摄影—保罗·希尔 理查德·赛德勒

若将暗色形态叠置于浅色形态之上,你所完成的或许就不仅仅是一幅有趣味的构图或一次图形练习。从传统意义上讲,黑色形态象征着邪恶和可怕的未知,而白色通常象征着善良和纯洁。此处,莫名的黑色调人物,形状怪异,尤其是在静谧的茫茫雪地衬托下,更显得不祥且缺乏真实感。摄影—保罗·希尔

编者按:摄影意味着什么?对于不是摄影科班出身的摄影人来说,这是个非常令人困惑的问题。然而,早在20多年前,作者就已经着手写出了这本适合于“普罗大众”的专业著述,拿到今天来看,观点依然犀利而又中肯。书中一并呈现的摄影名作,更可以让我们通过那些穿透历史的影像来触摸摄影发展的脉络。

摄影探讨的不是焦距、胶片感光度和光圈,它探索的重点是影像:你的照相机对准了什么;你的取景器选取了什么;你将什么影像冲洗成了照片;你的照片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中拍摄的。照片是什么,我们过去是如何使用照片的,特别是我们现在又是怎样使用照片的?

伊士曼·柯达公司曾有一句广告语:“你只需按下快门,余下一切由我们来做。”这则广告语多少有点怂恿顾客在拍摄时无须思考之嫌。19世纪晚期,手持式照相机和胶卷给摄影这一媒介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使其走向了大众。如果柯达公司提供洗印,那么“摄影师”连洗印也无须知道了。由此,你会产生错觉:做一名摄影师——一位作者——只需按下快门就好了,法力无边却无需负责。照相机越来越简单高效,成像材料和成像技术得以改良,这一切都将摄影师解放出来,使他们得以去思考和探究拍摄出了什么,而不是去关注影像是怎么拍摄出来的。

批判性地评价照片,是一件既复杂棘手又常常无果而终的事。摄影师很少从总体上对摄影影像和这一媒介进行个人的审视。由于器材易于评估,大多数摄影师,作为照相机拥有者,依赖于手中拥有的器材荣获摄影师的美名,而忽视对自身拍摄照片的能力去做不同的判断。

对于摄影这种媒介,无论是其公开还是私下所具有的启示力与揭示力都不应夸大。但是对于摄影的实际功用我们就了如指掌了吗?更不用说摄影的艺术功用了。我们每天看过不计其数的照片,但又有谁会去费心留意一张照片,探求其究竟在“说”些什么?摄影师也应效仿其他艺术领域,展开紧张而有批判性的审视和频繁而缜密的辩论。

亨利·皮其·罗宾逊,是19世纪最成功的“艺术”摄影师之一。受拉斐尔前派绘画的影响,他创作了很多受沙龙聚会追捧的作品(有一点颇具讽刺意味,不得不指出,在19世纪50年代早期,很多拉斐尔前派的画家被指控抄袭了摄影作品)。罗宾逊“建构”了多幅摄影作品,这幅叫做《消逝》(1858年)的名作,是由五张底片合成印制而成的。

(皇家摄影协会特供)

很多人对摄影的轻视态度,并非源于偏见,而是来自无知。你若仔细想想,这一点不难理解。详尽的摄影史并不多见,就是在一般的历史书中,摄影也未曾作为主体独立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摄影确实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摄影作品为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制造商和服务行业所使用所依赖,因此它对我们的文明影响巨大。

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数照片是由业余摄影师拍摄的。即使是没有受过指导的爱好者也可以是严谨的摄影师,他们一丝不苟地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文化,可能比多数专业摄影师表现得更有力。摄影很能体现民主精神:每个人都可以拍摄影像;一切都可以被缩小或放大到与原物同样大小拍摄下来;一切东西拍成黑白影像,就都成了同样的单色标的部分。对多数人来说,也许正是因为缺乏神秘性,摄影的固有本质变得模糊不清;又由于其简单性,摄影作为表达载体的潜能难以实现。我们使用照相机,但是我们真的懂得摄影是什么吗?我们看着照片,但是我们真的知道它们意味着什么吗?

纵观摄影史,好像有两大主要阵营:一个阵营是充分利用这种媒介的逼真性(最大的阵营);另一阵营相信照片可以超越其所包含的信息。两大阵营不分伯仲——要拍出想要的照片,二者都需要技能;二者都引入其他难题——只是受不同态度和方法的驱动罢了。你对摄影了解得越多,你就越会发现摄影师必须应对哲学、种族、道德以及技术方面的诸多问题。

摄影面临一个现实,那就是它的各个方面均可以被清楚归类。通常按照主体进行归类。更为密切相关的,或者如希望的那样更有启发意义的,是指从视觉方面或知性方面针对拍摄题材所采用的方法。作为摄影师,你必须将镜头对准现实存在的事物。因此,你就有绝佳的机会来亲自解读这个世界而不是代言别人的观点与偏见。

尽管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他人的方法和想法的影响,但是你终将拥有自己的表达和交流方式。摄影这一媒介广泛存在,但这不应阻碍你用自己的方式来把握它。尽管为了详细研究这种媒介,精通各种摄影题材、摄影流派和摄影运动将大有裨益,但你的目标应是最终掌控自己的命运。

……

摄影即思想、经验以及信息的交流。正因为照相机能把你与特定的地点和理念绑定在一起,它才成了探索、观察和代表外部世界以及内心反应的杰出工具。依我看来,只有像摄影这种用镜头说话的媒介,方能成功做到这一点。

这张照片是一个极佳的例子,阐释了摄影是如何将影调、结构和线条抽象出来的。即使是“普通”的被摄主体,如这里的采石场的采掘面,也可以拍成激动人心、生气勃勃的影像。灰色标度上整个影调范围都在这幅画面中得到了体现,而且还得到了摄影师的积极称颂。摄影|保罗·卡波尼格罗

光线是摄影师永恒的灵感之源,它能做不可思议的事。照片中女孩躯体的影子成了一个男人的头像,而这个头像似乎在压倒她。摄影师时不时地会碰到好运。不过,关键的一点是,你要做到有目的地让那种好运发挥作用。摄影|保罗·希尔

照片中空旷无物,只有微小的细节,让人看了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我们的目光无法寻找到可以辨认的物体来聚焦。这张看似月球表面般没有特色的照片摄于美国的科德角,其主旨正在于表现其“空旷无物”。你不得不让自己沉入其中,细致入微地查看可能会看出一些奥妙,也可能不会,这完全取决于你的态度。摄影—哈里·加勒汉

摄影师将自己的影子拍入照片,必然让画面带上了个人的色彩。照片表现的模糊含义被用来加强一种不安的感觉,普通的景物以极度主观的方式表现出来往往会令人忐忑不安。照片中,泳池的扶手成了他的“手臂”,黑色的水成了一片“深渊”,而前景的水泥地看上去像天空。摄影—保罗·希尔

最不可能而又是寻常的情景可以表现超现实主义的幽默。那个公共电话亭怎么会立在杂草丛中?只有摄影师能做出解释。但是,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照相机可以摘取一个片断,而摄影师可以巧妙地运用视角,两者相加,就能提供这样一个令观赏者费解的画面。摄影—保罗·希尔

《摄影的真谛》本书旨在写给那些对待摄影严肃认真,不再停留于“对准——拍摄”阶段的人。为方便起见,书中涵盖两个领域。前几章专注于影像的生成与拍摄实践等基本方面:如何通过摄影表达自我,与人交流;在当今世界,摄影如何被应用以及应用于何处等等。后几章主要讲述当代摄影界关于摄影师身份的不同态度,摄影师被认为是事件和人物的观察者,是自然造物和人工造物的颂扬者,是心理学编年史的撰写者,是美术家,是观念艺术家和辩论家。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作者:保罗·希尔

页码:168页

定价:78.00元

在一组个性化的照片中,排序应以影像的视觉联系或情感关联为目标,而不是遵从时间顺序或纯粹的认知顺序。譬如,右图以手的姿势以及与透明物体的接触相关联,右图中的电线杆与左图中的道路和悬崖相呼应,而人物的肢体又用来传达着一种隐喻。左、右图中都有尖角三角形。这是一组以儿童为主题排列的照片中的两张,儿童天真无邪,可摄影师却将他们的活动置于一种压抑的环境中。儿童的行为有戏剧性的夸张成分,而摄影师也就戏剧性地表现这一切,让我们注意到笼罩着我们日常生活的紧张和焦虑。摄影师不仅用视觉的语言,而且用社会中最娇嫩的群体把这一切串在一起。摄影—保罗·希尔

上一篇:全幅单反——巨头之战 下一篇:影像世界·科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