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轮到你说话!”

时间:2022-02-26 02:46:36

教室里正在上课。

坐在后排靠窗的一个学生,突然往窗外看了看。这个小小的举动,大扫正在上课老师的“兴”。老师很生气,要求男生起立,并且解释为什么开小差。旁边的同学看到老师怒气冲冲,急忙帮助“圆场”:老师,他只是看了看外面的小鸟。

“什么时候轮到你说话!”老师对帮忙解释的学生说。

那个姑且是帮忙辩护的“善意”学生,未经老师“批准”就开口了,固然是有失礼貌和规矩,我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就有“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要诚恳”“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不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他人要道歉”的规定。该名学生的确没有站起来回答,匆忙辩解也打断了老师对其他同学的批评教育。

但这个“什么时候轮到你说话!”的“轮”字,怪味十足,显示出一种怪怪的思维和逻辑。

“轮”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要分前后,要分主次,甚至可以说,要分尊卑,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古装电视剧里的经典对白,经常是一些充满威严的管家老妇人对家人、得宠的恶妃对下人,或者是富人对地位卑微的穷人:什么时候轮到你说话?一句话,九个字,尤其是一个“轮”字,掷地有声。素质教育喊了差不多三十年,第八次课程改革也改了差不多十年了,师生平等、人格平等也标榜得深入“师”心,深入“生”心。这个“轮”字的确把教师的“高高在上”表演得淋漓尽致,’也不知有多少老师以自鬻他们尊严的各种手段获得了卓越的教学成绩、家长的尊敬和五花八门的荣誉。

“轮”给人的第二种感觉是,“说”和“听”不同。我该说,你不能说,起码是我先说,你后说。“说”应该是人生存在社会的一种基本的表达和交流的手段。“听”了就要“说”,“说”了自然也会听听人家怎么说。在一般的情况下,老师教育学生的确是苦口婆心,从犯错的前因后果,到犯错的主因内因,分析得无比透彻,谈个把小时是小事,学生只有听的份,没有讲的份。偶尔也有说话的时候,就是老师一番教育之后,总会语重心长地说:我刚才说的你听到了吗?你说我说得对不对?学生回答:听到。对。仅此而已。“为什么迟到?”“今天早上闹钟坏了。”“分明是说谎!”“真的,老师”。你越是“顶撞”老师,老师就越觉得你不“听话”、对自己所犯的错认识不够深刻,越是认为要多加教育你。

“什么时候轮到你说话!”“你”是谁,充其量是一个学生,再本事也只是学生。我是谁,再糟糕也是老师。有些仁兄甚至还“搬”出一条看似有道理的“论据”:在学校,你就得听我的,以前的学生都这样!学校理所当然是教书育人的圣地。学生是学生,老师是老师,没啥不妥当。正是这种身份有别的心理作怪,才出现诸如强剪学生头发,命令学生长期罚站,在全班面前讽刺某一个学生等等的行为。其实,孔子早就说过,教学应该“相长”,意思是说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再说白了,师生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不是说,你就得跟我学,你就得听我话。

教书育人本身就是一种“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教师与学生分别是一个独立而又经常碰撞的个体。就说话这么一件简单的事,别老带着一种逻辑:先后有序,说听不同,你我有别。

上一篇:间周规划+昨日细化+晨曦日程+黄昏思辨 下一篇:笔下情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