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弱智儿童的生活技能

时间:2022-02-25 11:54:10

培养弱智儿童的生活技能

摘 要:对弱智儿童日常生活技能的培养是文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分别从确定培养目标、创设培养情境、拓展生活经验、鼓励积极参与这四个方面,对培养弱智儿童生活技能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弱智儿童;生活技能;培养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侧重于社会能力,是指一个人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妥善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需要面临的挑战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在与社会、环境和他人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积极的适应能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弱智儿童的生存与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市场竞争的严峻考验,如何提高弱智儿童的生活技能,从而使之能够立足于社会,不仅是当前弱智儿童教育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要求的体现。

一、确定培养目标

要在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为弱智儿童的生活技能制订培养目标。总体而言,弱智儿童生活技能培养目标的制订要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儿童的潜能为基本原则,以日常生活为中心,根据这些孩子的实际能力情况、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爱好,有计划、有目的地分步进行。具体而言,可以根据弱智儿童的年龄特征,制订高、中、低等不同层次的生活技能衡量指标体系,并分别从生活自理、学校生活和社会适应等三方面来教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解决他们的社会生存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并定期对其进行测量、记录,并完整备案,为今后的衡量指标动态调整形成重组有效的数据基础。

二、创设培养情境

应通过多学科对弱智儿童的生活技能教育进行全方位渗透.才能有效发挥其教育功能。这就要求在弱智儿童生活技能的培养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弱智儿童的生活经验,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生活技能培养的积极因素,从而在互动氛围中为他们创设出充满乐趣、积极向上的生活技能培养情境。

研究表明:弱智儿童同样也具有较为强烈的创造欲望,这就意味着弱智儿童也能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正常儿童一样,同样拥有创造潜能,只要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的良好环境,就能有效激发其创造力。基于此,辅导教师可以在生活技能的教学中有效借助多媒体对现实生活的演示、示范和操作,使孩子们能够更加真实地接触到实际社会的生活,并由此举一反三,从而逐渐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拓展生活经验

首先,鼓励弱智儿童勤动手,并逐渐锻炼其思维能力,由此丰富弱智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并进一步开阔他们的眼界,使他们能够掌握未来生活所必备的生存知识和社会应急能力。为了培养弱智儿童的想象力,挖掘其想象潜能。例如,辅导教师可以在生活技能教育课程中为弱智儿童开设烹饪、修理、折餐巾、编十字绣、编织、缝纫、丝网花制作等一系列生活型强、格局特色的实践教育课程,这些技能教育既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又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有效互动的良好氛围,使他们能够通过一定时期内的学习,形成“人人有专长,样样都熟悉”的良好局面,并且还能在互动过程中养成助人为乐、乐于交流的良好习惯,这也正是他们能够养成积极情感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鼓励积极参与

弱智儿童不能长期生活在外界社会对他们的“特殊照顾和关怀”之下,最终都要迈入社会,生活在现实中。然而从目前来看,对弱智儿童的教育过于局限在理论层面,从而在弱智儿童和真实社会中形成了一道屏障。理论上,弱智儿童生活技能培养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鼓励弱智儿童服务社区来熟悉社区的地理环境、社区习俗、人文景观等要素,继而对其生活的社区萌生出亲切感和自豪感,并在这一积极情绪下逐渐掌握社区生活的技能。对于此,弱智儿童的生活技能培养和教育应该冲破这道屏障,使儿童能够真正做到主动参与和融入社会,从而获得真实的社会体验。基于此,本文认为,社区生活对弱智儿童的生活技能培养起到巨大的作用,社区生活是外界社会的一个缩影,弱智儿童可以通过对社区生活进行接触和了解,从而逐渐进入外界大社会的情境之中,并逐渐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由此熟悉和理解外部社会的基本生活内容及其相应的运作方式。相应的,社区居民也应对弱智儿童的社区服务行为给予积极的鼓励,在适当的时候恰到好处地给予帮助,使他们在社区服务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温暖,并由于自己的社区服务行为得到了其他人的肯定而逐渐获得了自信,这对其今后投身于现实社会的日常生活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山东省胶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上一篇:浅议幼师生“模拟幼儿体育活动课”选择游戏的... 下一篇:浅谈中职数学情境教学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