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时间:2022-02-25 11:07:42

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摘要:在中学历史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史料是一个重要的中介条件。对于一个历史现象,要想使学生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历史知识,并使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价值观得到提高,就必须借助史料,充分发挥史料的价值,这样才能使师生共同回到“历史现场”去尽量接近历史真相。

关键词:历史教学 史料教学 价值

本世纪初开始的新课改是建国后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改革“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1]。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史料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理念,它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突出。可以说,任何一节优秀的历史课,都离不开史料教学这一重要环节。

“史料”即“历史资料”或“历史材料”,是研究和学习历史的基本素材[2]。而历史研究是一门注重实证的学问,故在我们的历史教学和研究中,更离不开史料了。历史史料的类型是多样的,主要包括文字史料、图画史料、口述史料、实物史料和影像史料等等。

在中学历史课堂上,史料选取和史料分析运用上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我们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认为,史料教学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史料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我们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教学的运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史料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枯燥无味,而是鲜活的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史料,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我们的历史教学走出“教学教育与实际效果相脱节的窘困之境” [3]。学生可以冲破时空的限制去感受当时的历史人物的看法和情感。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弥补了教材内容的不足,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课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比如在讲到“伟大的抗日战争[4]”这这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日本法西斯的残暴和野蛮,我不仅让学生看教材上的一些图片,而且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日本士兵在攻陷南京后野蛮屠杀中国平民的图片,还给他们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视频。放映结束后,我请了几位同学谈谈感想,很多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对日本法西斯的野蛮与残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样就更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让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二、史料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历史教材的理解

我们的教材由于篇幅和课时的限制,不可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背景知识,要想使学生深刻的认识一个历史事件,同时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历史知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必须善于运用史料教学,以弥补教材的缺陷。比如在讲到“西周分封制”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对分封制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就要引用一些典型的文字史料,如下面两段材料: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根据这两则材料,我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几位同学谈谈他们对西周的分封制有什么样的认识?经过学生的讨论我们知道,材料一中体现的是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材料二告诉我们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姬姓贵族,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还可以得出西周大规模的分封主要进行了两次。这样,就加深了学生们对分封制的理解。

三、史料教学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通过相关史料去启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在史料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同时在总结问题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看问题不够全面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一些典型材料,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如下面一段材料:

“义和团……于是把一切罪恶都归到洋人身上。洋人,附洋人的中国人,以及与洋人有关的事业如教堂、铁路、电线等皆在被打倒之列。义和团的人自信有鬼神保佑,洋人的枪炮打不死他们。”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同时我还展示了一幅义和团战士破坏铁路和电线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总结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学生们只想到了反动势力的强大,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的联合绞杀等原因。很多同学都忽视了一个根本的原因,那就是义和团本身的局限性,他们的行为是违背历史进步潮流的,“是我国顽固势力总动员” [5],这也注定了义和团运动必然失败。

通过这样的史料教学,能使学生以后在思考类似的历史问题时,会更全面的去分析,这样就大大锻炼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因此,在中学历史课堂中,如果我们能在史料的选取运用和史料的分析上多下功夫,那我们的历史课堂肯定是既体现了历史新课程的理念,又落实了新课标要求的高效的、有特色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1页.

[2] 何成刚:《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第42页。

[3]李海涛:《文史之辨》,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第1页。

[4]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版,第35页。

[5]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年7月第1版,第148页。

上一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工作的开展 下一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