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地区中酸性花岗岩类与有色金属矿产的关系漫谈

时间:2022-02-25 06:21:19

湘南地区中酸性花岗岩类与有色金属矿产的关系漫谈

[摘要]湘南就地理位置而言处于南岭的中段部位,是南岭多金属成矿一带的重要构成部分,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尤其以有色金属矿著称。为适应普查找矿工作的需要,对该地区进行了调查、预测以及物探等一系列的勘察以及科研工作,从而明确了该地区金属矿产的成矿条件以及规律,不仅证实了该地区的资源潜力,同时也为了类似地区的中酸性花岗岩类与有色金属矿产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关键字]湘南 酸性 花岗岩 有色金属 矿产 关系

[中图分类号] P5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95-1

湘南地区从加里东晚期到燕山晚期,不同期次以及阶段都伴随有中酸性花岗岩类的岩浆活动,所形成的岩体遍布各地,同时形成了成群成带的分布特点。

湘南地区具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与中酸性花岗岩类密切相关,相应的研究表明,不同时代、不同规模以及产出环境的岩体的强化强度和规模的不同,以及不同成因类型的岩体将具有不同的成矿属性。

1成岩时代与矿产的关系

湘南地区当中金属矿产相关的W,Sn,Pb和Zn等相关的岩体大多为燕山期岩体,而加里东期、印支时期的岩体多不具备矿化的作用。南岭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主要在燕山期形成,而燕山早期是本区有色金属矿产成矿的最为主要的时期,这说明中酸性花岗岩类在形成有色金属矿产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的分异以及演化,然而其演化的程度与成矿并无直接的比例关系,也就是演化程度越高并不一定对成矿越有利。

矿化的富集阶段往往是在岩浆经过较强的分异演化之后,在岩浆活动最为活跃以及入侵最广的阶段,初期与演化末期都难以成矿。

2花岗岩成因类型与矿产的关系

根据本地区中酸性花岗岩类物质是来源以及形成的机制,通过与其成矿特点按照相应的方案,本区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可分为转换型以及混合型花岗岩类两种类型。

转化型花岗岩类是该区的主要岩浆岩,数量巨大、分布较广且面积较大,在矿产成因的各个阶段均有产出。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为主。

该地区内的W ,Sn,Mo,Bi、Sb以及Nb,Ta等矿产的形成于该种类型的花岗岩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能形成大型的Pb,Zn矿床,从而表示出了W ,Sn,Pb和Zn以及其他稀有金属成矿的专属性。

混合型花岗岩类仅仅限于某个地区内部,数量较少,分布面积仅仅占据整个地区花岗岩类的1.4 9/5~1.5,以花岗闪长斑岩、花岗闪长岩为主,同时存在少量的石英斑岩、英安班岩,所行程的矿产主要为Pb,Zn矿,而后为Cu矿,伴随有Au矿。由此说明了Cu,Pb,Zn成矿专属性。

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岗岩类的成矿专属性不同的特征,其与成矿元素的丰度以及矿化剂的类型和浓度相关,同时也与岩石化学特性密切相关。相关的研究表明,花岗岩的成矿类型与岩浆岩的演化分异程度相关,由此其成矿元素的行为受到氧化状况的控制。

3岩体规模、形态、产状与成矿

大型岩体大多以岩基产生在隆起区域、隆起与坳陷接壤的区域以及坳内褶皱带,同时其延性多转换为酸性花岗岩类。虽然其分布面积占整个区域岩浆岩面积的绝大部分,然而与其相关的矿产地很少,若是大岩体为复式的岩体,由于其由不同期次的小岩体所构成,其演化分异较为彻底,从而便于成矿。

小型的岩体一般以岩株、岩枝以及岩脉的方式产出,并且其在燕山时期集中形成,同时大多受到断裂控制,岩性包括转化型酸性花岗岩类,同时也包括混合中酸性花岗闪长岩类。区域内部大多数有色金属矿产以及全部的稀有金属矿产具有与小岩体的形成相关,包括复式岩体当中不同期次所入侵的小岩体。尤其是面积小于10km的小岩体成矿数量多、质量好、规模大。

转换型花岗岩,由此其一般是大型岩基的枝体,同时其岩浆又为一种结合了液体、熔体以及气体等的综合体,由此呈现出了含气相的液态形式。

岩浆上升的动力本身来源于系统内部高温高密度气体所形成的高压。岩浆在上升侵位之时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而这种类型的空间在地层中并未首先预留,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挤占。而该种形式将导致地层当中的原始裂隙缩小,导致矿物颗粒变形甚至产生整体的塑性变形,降低了孔隙度。然而在这整个过程当中,其气相以及液相热流体将向外逃逸,正是由于小岩体周围存在的高逃逸的势能,由此使岩浆房当中所包含的矿产以及含有溶矿剂的气液体成分通过小岩体持续向外逃逸。那么成矿金属元素由于其离子的半径较大,在持续逃逸过程中将逐渐落伍,并且在成矿反应的范围内部,成矿元素的离子浓度越来越高,相应的化学反应平衡向着成矿的方向运行,同时在热流体的搬运能力降低部位进行富集以及沉淀。该种热流体的搬运能力突降处,也大多为流向改变之处。由此可了解到,岩体的产生状况与矿体的空间产出位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湘南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不仅仅与岩体的规模相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岩体的形态以及产生状况的影响和控制。矿床在成矿岩体当中以及其周围的分布状况是不均衡的。有色金属尤其是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矿体,由此其空间分布位置以及产出形状均受到岩体接触形态的影响,并且其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规律:在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上,岩体向上内弯的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在超过45度的陡倾斜或者缓倾斜的平滑接触地带对成矿不利,缓倾斜的波状接触带之弧形弯曲地段往往是矿化较为富集的地段。

参考文献

[1] 胡新发,周春仙,艾国栋. 湘南地区成矿特征及其找矿前景分析[J]. 湖南有色金属. 2006(02) .

[2] 资柏忠,侯茂松,廖茂忠. 湘南花岗岩体稀有稀土元素成矿地质特征的初步认识[J].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7(01) .

[3] 姚军明,华仁民,屈文俊,戚华文,林锦富,杜安道. 湘南黄沙坪铅锌钨钼多金属矿床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定年及其意义[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04) .

[4] 陈湘立,金艳辉. 湘南地区内生锡矿床锡的赋存状态[J]. 地质与勘探. 2003(04) .

[5] 黄革非,龚述清,蒋希伟,谭双喜,黎传标,刘东红. 湘南骑田岭锡矿成矿规律探讨[J]. 地质通报. 2003(06).

上一篇:未雨绸缪 从容不迫 下一篇:浅析广西防城区锰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