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观鸟旅游分析

时间:2022-02-25 04:08:09

我国观鸟旅游分析

观鸟旅游是生态旅游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对资源、经济和社会有积极影响,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共同实现。本文从观鸟旅游的起源发展谈起,梳理了我国鸟区及鸟类分布情况,发现我国具有开展观鸟旅游的优质资源基础和有利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观鸟旅游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引言

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人和野生动物的关系经历了三个时期:狩猎采集时期、自然资源时期和生态文明时期。进入生态文明时期,人类意识到野生动物维系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自然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野生动物的非消耗性利用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如动物旅游的发展。观鸟人数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观赏中的最大人群。塞克斯哥路(Sekercioglu)认为,作为生态旅游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观鸟旅游对目的地环境影响的负作用最小,但是却能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观鸟活动最早起源于英国,是一种贵族休闲活动,已有200多年历史,现已成为西方一项盛行的户外运动。观鸟需要配备必要的观鸟设备,如野营装备、高倍望远镜等,购买一套观鸟设备大概需1-10美元,这也是观鸟活动最开始主要在贵族阶级兴起的原因。研究显示,只有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的地方,才会形成观鸟旅游的热潮。美国早期观鸟旅游的迅速发展离不开私人汽车的普及。2000-2002年美国的国家休闲和环境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观鸟活动。可见观鸟旅游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密不可分。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同比增长6.7%,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人均GDP约为8718美元。2016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44.4亿人次,同比增长11%,国内旅游总收入3.9万亿人次,增长14%,入境旅游人数1.38亿人次,同比增长3.8%。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优势明显,且旅游市场广大,旅游者基数大,分布年龄广,生态旅游偏好者多,具有发展观鸟旅游的市场优势。

一、观鸟旅游的发展

观鸟旅游,英文称为bird watching,是指借助望远镜等光学工具,观察自然状态下的野生鸟类的活动。观鸟旅游者们借助机、车和船等交通工具,在森林、沼泽、湖泊等自然环境中,寻找鸟的踪迹,观察鸟的活动,录下鸟的鸣叫,摄下鸟的姿态,鉴定鸟的种类。目前,世界观鸟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日本和澳洲德国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的观鸟旅游开始于19世纪初,而后皮特森(Pierterson)绘制的观鸟手册极大地推动了观鸟旅游的发展。19世纪中期,美国观鸟旅游发展迅速,其观鸟生态旅游活动和相关的学术研究相互促进,具有代表性。美国观鸟生态旅游的研究内容主要为生态观鸟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影响和观鸟者群体特征的研究。观鸟旅游在西方的发展有其独特的背景,得益于西方国家从小对鸟类知识的教育以及其鸟类组织与协会的发达,使得观鸟日渐得到各阶层民众的青睐。

我国观鸟旅游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5年,宋胜利在《中国旅游报》上首次提出在我国发展观鸟旅游的理论。民间观鸟活动起源于1990年代,最初由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鸟类爱好者发起,如今已初具规模。21世纪,观鸟旅游快速发展,观鸟人群和组织迅速增加。目前,我国已有180多个观鸟组织。据初步测算,现在观鸟人群总数已达数百万,观鸟旅游产业每年蕴藏的商机不下100亿元。

二、我国开展观鸟旅游的资源基础

经过我国的鸟类迁徙线路有3条,即“东非西亚迁徙线”的候鸟从蒙古进入新疆,跨越青藏高原后进入印度半岛,飞跃印度洋,最后在非洲落脚;“中亚迁徙线”从西伯利亚进入我国,最后在印度半岛停留繁殖;“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从美国阿拉加斯加到澳大利亚太平洋群岛,繁衍后再北上,经过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季节性进行南北迁徙的中国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是水鸟)主要有3条,即东部、中部和西部迁徙线。因此,每年会有数以万计的鸟类会在迁徙的过程中途径我国,在我国境内停留,这就形成了我国丰富的观鸟资源。此外,按照气候、土壤、植被和主要物种,我国鸟类地理分布主要分为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西南区、华中区和华南区等7个鸟类大区,7个鸟类大区又可以划分为16个亚区。各区和亚区的气候、景观特征各异,这也为鸟类提供了不同的栖息和繁衍场所。

近年来,鸟类栖息地逐渐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蒋爱伍,2012;杨勇,2011;邓文洪,2009)。鸟类栖息地是鸟类个体、种群或群落完成生活史的某一阶段(如繁殖、育雏等)所需的环境类型。鸟类栖息地为鸟类的生存和繁衍提供充足的食物和适宜的环境,故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鸟存活率、繁殖成功率、种群密度及鸟类分布。20世纪80年代,为给欧洲各国提供科学可观的保护区选定标准以确定具有保护价值的地点,国际鸟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提出重点鸟区(Important Bird Area, 简称IBA)计划并取得极大成功。2004年,国际鸟盟出版的“亚洲的重点鸟区名录”一书中,暂定确认中国大陆重点鸟区445个。但由于中国地域广阔,鸟类资源丰富,已列出的重点鸟类名录未能很好覆盖,2006年国际鸟盟与中国观鸟团体携手于2009年更新了中国重点鸟区资料。其中中国大陆重点鸟区总量512个,总面积1185.543km2,其中受到保护的重点鸟区320个,部分受到保护的64个,未受到保护的128个。显然,我国众多的鸟类保护区为开展观鸟旅游提供了有利的资源基础。

三、我国开展观鸟旅游活动的建议

观鸟旅游是生态旅游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对目的地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但是s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将成为我国开拓潜在旅游市场的重要部分。保护观鸟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加强保护区的管理。保护区应建立鸟类档案,对保护区的鸟的种类、数量、线路都有记录;正确看待观鸟旅游活动,避免为了吸引游客而片面夸大鸟类种类数量的行为;可以针对自己特有的珍稀鸟类进行宣传吸引游客。其次,开展正确观鸟行为的教育活动。目前,我国观鸟旅游虽然开展得不多,但是随着人们亲近自然的意愿越来越强烈,观鸟旅游作为一种生态旅游活动必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规范人们观鸟活动时的行为,增强人们对鸟类及生活环境的认识,有助于鸟类生存环境的改善,以及观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丰富观鸟旅游产品。可以依托区域优势旅游资源,整合区内观鸟资源,联合打造观鸟品牌,依据潜在市场需求规划一日游或深度游线路产品;针对不同年龄层次游客,开发适合年轻人的户外远足观鸟、适合父母照顾孩子的亲子观鸟活动以及适合老年人的观鸟产品;举办观鸟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如2009年“第四届中国贵州威宁草海国际观鸟节”、鸟类摄影大赛等活动。除了之外,对观鸟旅游的宣传和促销也很重要。可以利用网站和旅行社宣传观鸟地的鸟类资源。由于观鸟旅游者目的性很强,且他们活动的时间和地点都与大众旅游者不同,可供参考的详细资料对他们的出游决策有着巨大影响,如网站观鸟记录等。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

上一篇:美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及经验借鉴 下一篇:关于全域旅游的理论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