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2-24 11:24:46

关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从现状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存在问题为出发点,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总结了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关于基本农田划定的工作建议。

【关键词】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布局调整;工作建议

1.前言

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基本农田质量的好坏、数量的多少,不仅仅关系到农业生产以及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和轻工业生产发展的好坏,与此同时还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对于永久基本农田并没有准确定义,结合基本农田的基本特性,可将永久基本农田定义为在基本农田范围内划定出农业配套设施完善、土壤肥沃、地力上等、抗灾能力强的一部分作为永久性基本农田,用于保障一定时期商品粮供应和辖区内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对永久性基本农田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实行农田用途管制,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壤地力实施综合保护。一经划定,长期不变[1]。

2014年10月18日,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了《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8号),并下发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106个重点城市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做了详细说明。2015年3月30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做好106个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下发了106个重点城市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初步任务,并细化、明确了推进划定工作的具体要求。据此,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正式启动。

2.存在问题

从1988年湖北荆州最早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1994年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正式建立以来,我国基本农田保护经历了保护区全面划定、调整划定到全面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保护的内涵也从数量保护为主逐步向数量质量并重保护转变[2]。

在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实际工作中,基本农田保护刚性不足是首要问题,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与优质耕地的重叠度较高,城市发展占用优质耕地的现象仍比较突出,对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不够;其次,基本农田的质量逐渐下降,对基本农田的补充过程中“划劣不划优”的做法还依然存在,城市周边还大量优质耕地未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再次,地方的政府对基本农田保护的态度不坚决、不积极,往往一味的追求经济的迅猛发展,而忽略了对农田的保护;最后,也是较为重要的是,农民对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意识比较单薄,并没有意识到基本农田的重要性同时也缺乏对基本农田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素质等等。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对基本农田实行最严格的用途管制势在必行。

3.布局调整

本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要与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及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充分结合,依据《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基本农田布局的划出划入调整应遵循以下思路:

1) 坡度大于25度且未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耕地、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耕地;因生产建设或自然灾害严重损毁且不能恢复耕种的耕地;经合法认定程序确认的严重污染的基本农田以及零星分散、规模过小、质量较差的低等别耕地均应划出基本农田。

2) 国务院批准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中计划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的耕地应划出基本农田。

3) 现状基本农田中,不符合划定要求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以及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其他农用地,应该划出基本农田。

4) 城镇周边及交通沿线尚未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质量等别和地力等级达到本市(县)平均水平以上的现有耕地应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5) 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尚未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的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应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6) 基本农田布局调整时不允许把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拆分成零散的小块基本农田。

4.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建议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做好106个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的同时,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城市周边未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图斑,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先行开展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随着工作的局部开展,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有几点建议。

1)优先考虑生态安全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要求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协同开展,考虑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的同时,应该重点考虑耕地的生态功能,耕地生态系统是一类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其存在生产力价值、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及自然美学等。在进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时,建议以生态安全为基本出发点,在保持耕地的基本生态功能的基础上,优先考虑耕地的生态安全,确保水系、生物廊道的完整性,构建生态屏障网络,全面保证区域生态安全。基本农田划定后,要充分发挥耕地的生态功能在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中的重要作用。

2)优化布局建设用地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要求结合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工作协同开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对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无序扩张具有刚性约束作用,对城市串联式、组团式、卫星城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永久基本农田边界确定后,优化城镇建设用地布局是保障城镇化、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优化城镇建设用地布局,一方面要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此类建设用地与永久基本农田冲突无法避免的,要以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为原则对基本农田布局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提高建设用地利用集约水平,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另外,带有污染物排放的产业用地,应远离基本农田保护区,以保障农产品安全。

3)认真研究界定标准

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过程中,对有关标准如何界定,应结合区域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制定。按照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有关要求,对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定基本农田,城镇周边范围如何确定,交通沿线以两侧多远距离为标准,以及集中连片如何界定,均需要以各地区实际情况出发,研究界定相关标准,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黄建平,柳建军. 彰显保护的刚性―划定与保护永久性基本农田的思考[J].中国土地.2009.3:54-56.

2. 唐健,卢艳霞.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研究―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82―91.

作者简介:孔令苏(1982年-),男,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从事土地利用研究工作

上一篇:试论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构建“以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