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公办大学校长选拔机制探究

时间:2022-02-24 02:48:09

台湾公办大学校长选拔机制探究

摘 要:1992年,台湾大学率先打破教育主管部门统管校长任命事务的局面,开启了台湾地区推选校长的先河。之后,台湾地区的其他大学陆续效仿,推行大学自主择聘校长的遴选方式。由此,台湾地区的大学教育行政体系由政府集权转向大学自主。这是台湾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变革,为台湾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台湾公办大学;校长选拔机制;台湾师范大学

一、背景分析

1992年以前,台湾地区的公立大学(军事院校除外),一般由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其校长由教育主管部门直接聘任。而且,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大学,均要严格遵守教育主管部门制定、颁布的大学管理相关规定。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台湾地区走上教育先行、依法治教的教育现代化道路,促进了台湾高等学校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使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始终保持着一定的秩序性。但是, “事必躬亲”式的管理往往会导致学校自的丧失。1987年,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界开始对这种集权管理的办学体制予以抨击。

1992年,台湾大学率先打破教育主管部门统管校长任命事务的局面,自行推选校长。此后,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陆续效仿,自行举办选聘校长的活动。在各大学自主选聘校长活动的推动下,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于1993年12月7日修订了大学管理办法的相关条文,并于1994年1月5日公布实施。修订后的大学管理办法赋予各大学充足的自治权,允许各高校逐步向宏观调控下的自主办学方向发展。自此,台湾地区的大学教育行政体系由政府集权转向大学自主。这一台湾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举措,为台湾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遴选程序

下文将以台湾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台师大)2003年第11任校长遴选为例,剖析台湾地区大学校长的遴选程序。

(一)成立校长遴选委员会

1994年1月公布的台湾地区大学管理办法规定,大学校长应经校内一定比例的教师代表、行政人员代表、校友代表、社会人士组成的校长遴选委员会遴选产生,其中教师代表人数不得少于遴选委员会总人数的1/2;各校校长遴选委员会可遴选2~3名校长候选人;公立大学须将遴选结果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并择优选聘。根据上述规定及学校的组织规程,台师大成立了校长遴选委员会,广征人才,参酌各方意见,本着独立自主的精神,自行合议遴荐最合适的校长人选。至2003年台师大第11任校长开始遴选时,学校已进行过两次遴选。

2003年10月,台师大第10任校长任期即将届满。按照《台湾师范大学组织规程》规定:“校长聘用采用任期制,第1任任期为4年,任期届满前10个月,由校长向校务会议提出治校绩效与未来规划理念,经校务会议代表以无记名方式行使同意权,获代表总人数之1/2以上同意后得连任1次,任期两年”,但台师大第10任校长并未成功连任。2003年10月1日,原校长以校长的身份,组织成立第11任校长遴选委员会。自此,台师大第11任校长遴选工作正式启动。

1995年,台师大制定的《校长人选遴选办法》规定,校长遴选委员会委员共19名,包括教师代表16名、行政人员代表1名、校友代表1名及社会人士1名。据此,台师大第11任校长遴选委员会由各级单位的代表组成(见表1)。

(二)公布大学校长的候选资格

根据台湾地区教育人员任用条例的规定,大学校长应具备下列资格之一:具有博士学位,曾承担教授或相当于教授之学术研究工作,且担任教育行政职务合计4年以上、成绩优良者;具有硕士学位,曾承担教授或相当于教授之学术研究工作,且曾担任教育行政职务合计7年以上、成绩优良者;大学或独立学院毕业,曾任大学或独立学院教授5年以上,或曾承担相当于教授之学术研究工作10年以上,并曾任教育行政职务3年以上、成绩优良者;大学或独立学院毕业,曾任分类职位第十四职等或与其相当的简任教育行政职务5年以上,或曾任政务官2年以上,并具有教授资格,成绩优良者①。以上四项条件,学历越高者所需担任的教育行政职务时间越短,而第四项虽然在规定中列出了大学或独立学院毕业者均可获校长候选人提名,但获得提名机会的候选者几乎都具有博士学位。

2003年10月16日,台师大校长遴选委员会召开了第2次会议。该次会议修正的《台湾师范大学校长候选人推荐作业要点》指出,可接受下列各种方式所推荐的校长候选人:第一,“台湾研究院”院士,台湾地区、大陆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大专院校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讲师、学术研究机构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编制内研究助理30人以上连署,可推荐1人;第二,经台湾相关部门核准成立的各学术团体正式讨论,可推荐1人;第三,本校校友60人以上连署,可推荐1人;第四,经本校学生自治会正式讨论,可推荐1人。推荐人应提供被推荐人个人基本资料、学历、经历、著作、作品、各项学术奖励及荣誉事迹、治校理念摘要等。

2003年10月30日,台师大校长遴选委员会召开第3次会议,讨论征求校长候选人的公告启事。依据台湾地区教育人员任用条例及《台湾师范大学校长人选遴选办法》,会议拟订了《校长人选遴选委员会征求校长候选人启事》,并详细阐述了推荐方式及所应提供的资料。除将启事公布于学校网站外,遴选委员会还将启事翻译成英文,刊登在其他大众传播媒体上,力求做到公开和透明化。会议指出,台师大第11任校长候选人除应符合有关法令的规定外,还须具备公认的学术成就与声望、高尚的品德情操、卓越的行政领导能力、清晰的教育理念、能超越政治党派利益(以书面形式,承诺于担任校长期间不得兼任任何党政职务)。

(三)推荐校长候选人

2003年11月6日,台师大校长遴选委员会召开第4次会议,讨论校长候选人公众听证会举行相关事宜。为集思广益,台师大在校本部及分部校区共举办了2次公众听证会,邀请了校务会议常设委员会代表、各学院代表、学生自治会学生代表、校友代表、教育界相关社会人士出席。公众听证会主要讨论校长人选宜具备的条件、校长遴选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其他有关课题。公众听证会结束后,相关人员将会议纪录送交遴选委员,并将其刊登在《师大校讯》及师大校长遴选委员会网页上,供校内外相关人员参考。

2003年11月20日,台师大校长遴选委员会召开第5次会议。此次会议依据台师大《第10任校长候选人审查及推荐办法》,制定了《第11任校长人选遴选委员会审查及推荐校长候选人作业要点》,明确了审查及讨论候选人推荐名单、提请校务会议同意及确认校务会议结果等三项工作程序。审查及讨论候选人推荐名单的办理顺序依次为:程序审查、资料审查、讨论推荐名单、提请校务会议同意。之后,遴选委员会开会确认校务会议代表行使同意权的名单,提请学校报教育主管部门择聘。

(四)对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访谈、投票

截至2003年12月26日,遴选委员会共计收到各界推荐的6位候选人的资料,并在2004年1月6日举行的第7次遴选委员会上公开拆封,加盖验证章。第7次会议依据《第11任校长人选遴选委员会审查及推荐校长候选人作业要点》的规定,对候选人资料进行程序审查并签名认证。委员会将推荐2~3名与候选人学术专长领域有关的委员,就候选人的学术成就与声望进行讨论并提出报告,再由全体委员进行审查、评定。关于遴选委员与校长候选人座谈环节,也要提经该次会议讨论并做出决议。

2004年1月12日,遴选委员会召开第8次会议。经遴选委员组成的学术成就与声望审查小组审查,6位校长候选人提交的资料均合格。至此,候选人初步名单讨论完成,并立即发函通知候选人择期抽签决定序号,以便参加2004年2月11日举行的座谈。座谈会规定,每位候选人需分别用10分钟、5分钟作中、英文简要情况报告,内容自订。之后,遴选委员再以中文或英文提问候选人,答询时间共30分钟。委员每次只能提一个问题,但可多次提问;候选人每次回答的时间以3分钟为限。与校长候选人座谈、经全体委员充分讨论及评分后,由全体委员对每名候选人个别行使同意权,获得半数同意票者的前3名列入推荐名单,若过半数者不足3名,就得票数最高的4名候选人,再以同样方式进行第2轮投票。

2004年1月30日,遴选委员会召开第9次会议,初步设计校长候选人遴选投票形式:每位候选人的名单单独印在1张选票上,由遴选委员圈选同意或不同意。若投票结果获得过半数同意票者不足3名,先将获得过半数同意票者列入推荐名单,另将其余候选人名单印在同1张选票上,由委员逐一圈选同意或不同意,获得出席委员过半数同意票者,依得票数高低依序补入推荐名单,至产生3名候选人为止。如果遇到候选人所获同意票数均超过出席委员半数且票数相同致无法顺利产生3名候选人的情况,则仅将前述得票相同的候选人依上述程序进行。经讨论,以姓氏笔划顺序对候选人进行排序。

(五)确定候选人名单

2004年2月11日,校长遴选委员会召开第10次会议,按照候选人抽定顺序排定座谈,上午3人,下午3人,当日下午6时进行投票及开票作业。

2004年2月19日,校长遴选委员会召开第11次会议。本次会议的第一项提案是讨论校长候选人于2月26日举办公开说明会的事宜。当日,本部、分部同时举行视讯会议,以便所有关心校长遴选的人士均可在视频现场直播状态下,同步观看说明会现况;第二项提案的内容为:提送校务会议的3位候选人,若发生获校务会议代表同意者不足2人时,委员会建议其按照惯例再投1次,至多投到第3轮,并依有关规定办理。

(六)选聘大学校长

根据台湾地区大学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大学设校务会议,讨论校务重大事项,由校长、副校长、教师代表、学术与行政主管、研究人员代表、职员代表、学生代表及其他有关人员代表组织。2004年3月至5月,台师大召开了3次校务会议,并将最终名单送回遴选委员会确认,再报请教育主管部门择聘,由教育主管部门代表所组成的遴选委员会负责大学校长最后的选聘。根据台湾地区大学管理办法的规定:“教育主管部门应分别聘请具有崇高学术地位的人士及教育主管部门代表共5~9人组成校长遴选委员会,择聘各公立大学校长”。

2004年5月25日,校长遴选委员会召开第19次会议,同意第3次校务会议临时会代表行使校长候选人同意权的结果,经委员确认后,即依有关规定办理3位候选人报教育主管部门择聘事宜。2004年7月10日,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邀请遴选会主席赖明德做台师大校长遴选工作报告。经过教育主管部门遴选委员会与3位候选人的面谈,时任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杜正胜于7月28日任命黄光彩为台师大第11任校长。8月2日正式举行新旧任校长交接。

三、启示

台师大校长遴选工作历时近10个月,一共召开了19次会议,涉及遴选的各项具体工作是台湾地区大学校长遴选工作较为常见的标准流程。台湾地区在遴选初始最紧要的是成立校长遴选委员会,遴选程序的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依托遴选委员会工作的有效施行。各校遴选委员会不受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管理,而是依据大学章程组成,公布校长任职条件,对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访谈、投票、上报候选人名单,在校长遴选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两岸具有一脉相传的现代大学制度。台湾地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经验可以为大陆所借鉴,其大学校长的遴选经验可以为大陆高校选拔校长提供有益的参考。

第一,更新观念,从思想上认识校长选拔的重要性。作为大学的最高行政首脑,大学校长向来被认为是领导大学的灵魂人物。具备良好校长素质的人才从哪里来?当然是从选拔中来。因此,我们必须把校长选拔作为高校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件大事来抓。

第二,建立健全教育法规,赋予大学法人实体及遴选机制法律地位。社会造就大学校长,大学校长对大学进行改革和推进。因此,在规范校长选拔过程的同时,应该使校长选拔制度上升到法律高度。

第三,扩充校长选拔队伍,增强校长选拔的民主性。民主有利于集思广益。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大学校长,拥有最合格的素质和最广泛的群众基础。通过民主选择,往往能选出好的校长。

第四,加强校长选拔透明度,让有识之士参与竞选。大陆地区高校校长的选拔、任命都属于行政领导干部管理的范畴,基本属于组织部门考核任命,校长选拔相对封闭。民意测验常常是在候选人基本内定以后才进行。因此,大陆地区应当加强校长选拔的透明度。

当然,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我们还应当明确政府职责,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实现“政校分开”,改革大学管理体制,实现大学去行政化,促进大学校长职业化,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注释:

①根据台湾地区公务员制度的相关规定,公务员中的事务官分“简、推荐、委”三级。依照台湾地区公务人员任用办法,官等(Rank)系任命层次及所需基本资格条件范围之区分,职等(Grade)系职责程度及所需资格条件之区分。官等分委任、荐任、简任,以简任为最高。职等分第一至第十四职等,以第十四职等为最高,委任官等为第一至第五职等,荐任官等为第六至第九职等,简任官等为第十至第十四职等。一般事务官公务员由“委”级开始,经考试,逐级向上晋升。政务官的范围包括特任及特派人员等。

参考文献:

[1]台湾教育相关规定[EB/OL].http://edu.law.moe.gov.tw/,2013-06-20.

[2]台湾教育资讯网[EB/OL].http://www.edu.tw/,2013-06-20.

[3]大学校长遴选委员会组织及运作办法[EB/OL].http://edu.law.moe.gov.tw/,2013-06-20.

[4]台湾大学校长遴选委员会组织及运作要点 [EB/OL].http://host.cc.ntu.edu.tw/sec/All_law/1/1-19.pdf,2013-06-20.

[5]台湾师范大学第11任校长人选遴选委员会总报告[R].台湾:台湾师范大学,2004.

上一篇: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国际化策略研究 下一篇:国际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