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作品分析教学体系的完善与改革

时间:2022-02-24 01:18:40

论音乐作品分析教学体系的完善与改革

摘要:随着我国音乐教学的不断改革深入,音乐教学体系得到了不断的完善。然而,在我国目前的音乐院校中存在着教学体系方面的问题,在音乐院校音乐作品教学分析中的理论体系和内容体系的进展和变化存在不足,很多先进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没有完全融入教育教学中,在很多教学方式中存在局限性,从而导致国内一些优秀且先进的科研教学理论不能及时地补充到音乐作品教学体系中,这对做好音乐院校的音乐教学工作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则从音乐院校作品分析教学中的研究效果及原则做简要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作品分析 教学体系 结构 原则

音乐院校中的作品分析教学需要教学者对音乐和音乐作品有足够的研究,将作品和音乐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这对从师音乐教学的人来说是教学和音乐创作的基本要求。为了能够将音乐作品和音乐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在很多音乐院校中都进行了专题科研研究,将最新的科研理论付诸于教学实践,在音乐作品分析教学中起到较好效果的则纳入教学体系中,对于音乐教学的科研作者在创作中的灵感和内容则不断地融入教学体系中,不断地进行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改革。

一、完善和改革音乐作品分析教学体系研究效果分析

(一)音乐作品分析教学方法分析

在我国音乐院校中,很多音乐教育学者都是将音乐作为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在音乐作品的相关章节中做重点分析、重点教学,理论上讲,这是音乐教学的最基本手段,也是基于音乐作品教学中的具体范畴。然而无论从音乐的艺术性和技术形象表现中都能够看出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不是通过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概念来加以讲解,这对于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方式方法有着密切的协调关系,以完整的动机和音乐旋律在潜移默化中完成音乐作品的教学才是更应该采用的方法。但是,在音乐作品的逐渐发展中,基本的教学分析方法应针对不同的时代和风格人物的作品,要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教材的反复推敲,对于不同门类的音乐作品要进行重点集中讲解,做到对音乐作品的学习方法和艺术品质进行鉴赏,在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可从教学表现方法上通过形象的文字和语言来表达当时的音乐意境,对于音乐原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要进行较好的表达,通过语言和曲目的表达形式来传递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从而能够使学生在作品分析中理解音乐作者的创作层次性和选择性。

(二)音乐作品分析教学方法中的表现形式

音乐作品分析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表现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能够将作者的背景和当时环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实地表现出来,通过在教学上的音律和音响的有效组合,对音乐作品有效的表达出来。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很多音乐院校中的音乐作品教学都只注重与形式,将教材作为重点,不能将音乐的旋律进行有效表达,使传统的音乐作品教学表现僵化。而音乐片段的讲解过程中在对音乐的曲调和曲词上应表现出各种不同结构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音乐的内涵的深入了解。通过各种不同的音乐乐段的组合能够使音乐的“自由乐段”得到更好的发挥,然后在音乐的语言表达上进行有机的结合,从多个方面分析音乐作品,让学生中在音乐作品的曲调和乐曲组合上有了深切的认识。

二、音乐作品教学体系完善和改革的原则

(一)教学体系原则分析

1.并列组合原则

把各曲式部分根据并列累积的原则进行组合,是曲式结构最简单的组合方法,简称为并列组合原则。单一部曲式是并列的基础,没有单一部曲式存在就说不上并列开始,因此可以把一部曲式列在并列组合原则之下。虽然它本身并没有并列因素,但它可以在发展中产生这种因素,从而向二部并开过渡。

2.再现组合原则

能够比较有效地克服并列组合原则弱点的高一级组合方法,就是在曲式的最后、再现、曲式最初的结构部分,从而形成再现组合原则。“再现”带给曲式结构的非常重要的功能含义。它不仅比并例原则更明确有力地体现出功能运动的各个阶段,而且明确地体现了矛盾统一的,辩证原则:两端再现所形成的稳定骨架对抗着中间部所产生的离散力量,从而巩固了结束功能;它在肯定第一次出现的主题材料的主导地位时,也就更有逻辑地发挥了概括总结的功能。然而,音乐作为在时间中层示的艺术,应用时间上先后出现的再现表现手段,在这里并不产生思想内容表达的先后在次序上的时差观念。

3.分章组合原则

它是套曲曲式的结构基础,是并列组合原则在最高结构级别套曲曲式上的复制。在套曲曲式级别上有时可以复制出再现原则,甚至用乐章的多次再现复制出循环原则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作品分析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改革是我国音乐院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音乐教学分析和学生学习音乐作品这门科目的有效发展途径。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体系应不断的深化音乐教学体系改革,对于音乐教学中的改革应从细节做起,对于复杂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学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然后从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出发,培养学生分析作品背景的意识,使学生能够从音乐作品中学习其中的结构和艺术表现,为我国音乐院校中音乐作品分析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改革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中骏.创作无愧于新时代的音乐佳作——新世纪初湖北音乐(歌曲)创作态势评析[J].政策,2003,(12).

[2]张海龙.“五四”运动对音乐艺术的影响[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5,(02).

[3]廖小芒.《曲式作品分析》课程教学中的比较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12).

上一篇:潜移默化塑造人——关于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 下一篇:关于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