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146 例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2-24 01:48:57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146 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392-01

【摘要】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96 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组146 例用喜炎平注射液静滴,对照组150 例用穿琥宁注射液静滴。分别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3天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 13.6557,P< 0.01)。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

【关键词】喜炎平;上呼吸道感染

秋冬季节来临,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呈明显增多趋势,其中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约占90%以上,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还有继续增多的趋势,若延误诊治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选用安全有效的药物,尽快控制症状是治疗的关键。我们在2010年11月~2011年11月选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将2010年1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门诊静脉输液观察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296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6 例,其中男 89 例,女 57 例;对照组150 例,其中男 84 例,女 66 例。治疗组年龄2~61岁,平均年龄37.8岁,对照组年龄5~78岁,平均年龄40.1岁。发病时间均在3天以内,均未接受任何特殊治疗。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咽痛、乏力、流涕、头晕、头痛、肢体酸痛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血常规检查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1)急性起病,病程≤3天;(2)体温≥38℃;(3)伴有咳嗽、流涕、鼻塞、声音嘶哑等症状;(4)可诉头痛、咽痛及全身酸痛等;(5)体检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6)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计算及分类病毒性感染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合并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3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对症处理:常规护理、不同措施降温、祛痰止咳及合并细菌感染者予以抗生素应用。治疗组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使用剂量和方法为静脉滴注:成人250mg/日.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纳注射液中滴注,1次/d;小儿剂量5~10 mg/(kg•d),最大剂量不超过200 mg/d,1次/d,3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应用穿琥宁注射液,成人剂量均为400mg,儿童剂量为200mg以下,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3天为1个疗程。

4 疗效判定标准:(1) 治愈:治疗3天,无咳嗽或仅有轻微咳嗽,无发热,咽部充血消退。(2)显效:治疗3天,以上临床症状及咽部体征明显改善。(3)好转: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减轻;(4)无效:治疗3天后,临床症状及咽部体征无好转或加重。

5 统计学方法: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二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总有效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 13.6557,P< 0.01)见表1,患者治愈率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4.9452,P< 0.01)见表2.

两组疗效比较(表1)

两组疗效比较(表2)

不良反应(表3)

三 讨论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本病全年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高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1个人1年内可有多次发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患。

2 喜炎平与穿琥宁药理作用比较

喜炎平注射液

1 成分:主要成分为水溶性穿心莲总内酯,主要有14-去氧穿心莲内酯(穿心莲甲素)、穿心莲内酯(穿心莲乙素)、新穿心莲内酯(穿心莲新苷,穿心莲内素)、14-去氧-11,12-二去氢穿心莲内酯等[1]。

2 药理作用

2.1抗病毒:对腺病毒Ⅲ(ADV3)、流感病毒甲I、流感病毒甲II、流感减毒甲III、呼吸道道合胞病毒(RSV)等有灭活作用; 对流感病毒甲Ⅰ型、甲Ⅲ型、肺炎腺病毒(Adv)Ⅲ型、Ⅳ型,肠合胞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有一定灭活作用。

2.2 抗菌: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对金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均有明显的杀菌和抑菌作用; 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能对抗由二甲苯或组织胺所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并对肾上腺素急性肺水肿有明显对抗作用;

2.3 解热消炎:对多种内毒素、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的发热有解热作用。其口服300mg/kg的解热作用与同等剂量的阿司匹林相当。对多种炎症模型如蛋白、组织胺、二甲笨等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巴豆汕出血性渗出等具有不同程序抗炎作用; 对细菌内毒素引起发热的家兔有较强的解热作用,能促进发热的消退,作用迅速并可维持4小时以上;

2.4 镇咳:舒张气管、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平滑肌痉挛,抑制浆液分泌,祛痰镇咳;

2.5增强机体免疫:提高血清备解素水平,增强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脾内T、B细胞密度、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

穿琥宁注射液

1 成分:属于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甲盐。

2 药理作用:

2.1 对流感病毒甲Ⅰ型、甲Ⅲ型、肺炎腺病毒(Adv)Ⅲ型、Ⅳ型,肠合胞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有一定灭活作用。

2.2 有较好的抗炎作用,能对抗由二甲苯或组织胺所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并对肾上腺素急性肺水肿有明显对抗作用

2.3 对细菌内毒素引起发热的家兔有较强的解热作用,能促进发热的消退,作用迅速并可维持4小时以上

2.4 试验能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白鼠睡眠潜伏期,延长其睡眠时间,还能加强阈下量的戊巴比妥钠作用,引起小白鼠睡眠,该实验结果提示本品有一定镇静作用;

2.5 可促进大白鼠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加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应急能力;

综上所述,喜炎平应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减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加速退热过程,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毒副作用极少,合并细菌感染时与抗生素合用起协同作用,可作为上呼吸道感染中成药类抗病毒的首选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莉莉.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感染10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医药,2002,3(22):162-163

[2] 陈九义,赵民生,曹秀红.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肺炎临床疗效观察[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3,26(3):65-66.

[3] 李荣,肖顺汉.穿心莲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8,30(3):131-133.

[4] 郑加嘉,杨小娟,杨万欢. 喜炎平注射液1089例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3):107-108.

[5] 翁维良.房书亭.临床中药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85.

作者单位 257200 胜利石油管理局河口社区钻井卫生院1

257055 胜利石油管理局海洋卫生院 2

上一篇: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调查分析 下一篇:脑脉通胶囊的药理分析及对凝血功能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