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自律规制论文

时间:2022-02-23 07:40:22

证券市场自律规制论文

摘要:证券市场的规制体系通常是由证券法律规制、行政规制、自律规制共同构成的一个结构化整体。在证券市场规制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它们相互补充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证券市场的规制结构。而自律性规制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辅、指导性、参与性、中介性和服务性。全球的证券市场主要有四种自律性规制模式:规范自律、分散自律、授权自律和法定自律。证券市场自律制度具有道德性、效率性、灵活性、专业性和成本较低等优点,也存在阻碍竞争、自律机构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和约束力不足等缺陷,应注意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模式。

关键词:证券市场;自律规制;模式

证券市场的规制体系通常是由证券法律规制、行政规制、自律规制共同构成的一个结构化整体。在证券市场规制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它们相互补充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证券市场的规制结构。证监会国际组织自律规制咨询委员会于2000年5月了题为《有效规制的模型》的报告,全面详细地阐述了一个有效的自律规制体系所应当具备的特点。该报告认为,在一个复杂的、动态的、不停变化的金融服务业里,自律规制既包含私人利益,又包含政府监控,是一种效果较好、效率较高的规制模式。

自律规制应具有三个基本要素:第一,组织内最初制定政策的人自身是实践者,这些实践者不仅包括中介机构,也包括市场的使用者;第二,自律组织由市场提供经费,而非由公共资金或政府拨款支持;第三,自律源于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利益。因此,自律规制可以理解为:由同业从业人员组织起来,共同制定规则,以此约束自身行为,实现行业内部的自我规制,保护自身利益,并维护本行业的发展。自律不是法律,但自律调整被规制对象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规范特征。因此,自律是一个法律问题,值得从法律角度研究。自律源于自律组织参与者的合意,自律规则的解释应按照合同法的一般原则来进行,从本质上讲,自律组织的规则具有契约属性。在证券市场,随着交易所的发展,自律的内容逐步扩及到生产者、批发商、交易、经纪交易商行为规范、投资者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交易所自律制度是契约的联合体。从更广义的角度理解,证券市场的自律还包括清算公司自律、会计师事务所自律、证券律师自律,乃至于各个投资公司自身的内控系统。从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自律成功的经验来看,自律性监督的成功有赖于以下前提:自律组织具有充分的权威性;违反规则的行为容易判定;个别违规者的行为不致造成全局性损失。

一、证券市场自律性规制的特征

辅。政府规制一般采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由于证券市场自身的复杂性使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不能够通过以上方式得以完全解决。因为证券市场的问题不单纯是法律和经济问题,还有道德问题,而且在证券市场的实际操作中,有很多技术问题等也非政府规制能够解决;在政府规制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自律性管理则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自律性组织通过自身的组织机构与行业管理,将国家制定的有关证券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落实到每个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中去,通过其媒介作用,使证券规制机构与证券市场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其演化为自觉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规制的压力。

指导性。自律性组织通过对会员的监督、指导,引导会员自觉地遵守证券法律、法规,通过对会员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不断提高证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业务水平,自觉防范证券市场风险。这种监督、指导是建立在会员公司和自律组织间平等、协商、协调、协作基础之上的,行业自律性组织主要是通过劝诫、检查、批评和罚款等行政性手段对其会员的违纪行为进行处罚,以维持自律管理秩序,推动行业发展。

参与性。自律性组织通过与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的努力,对证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所有问题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寻找证券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为证券规制机构提供证券市场发展的长远战略和政策建议。

中介性。在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证券公司的微观经济活动之间,需要有一个组织将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以此为桥梁,在证券规制部门与证券公司之间建立起上传下达、下情上知的双向交流机制。一方面,传达政府的意图,把证券公司及其整体的行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实现行业发展的正规化、长期化和稳定化;另一方面,协调证券公司的行动,反映证券公司的要求,使证券规制部门能够随时了解证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广泛听取各种建议和要求的情况下,使各项措施的出台更加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服务性。一是证券行业协会要为会员公司服务。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其面向所有证券公司的行业辐射优势,为会员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业务等方面的服务,使自律性管理始终建立在全面提高行业水平的基础上。二是要为政府规制部门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即市场调节机制的事后性和因公共产品等非赢利性引致的市场投入不足的弊端,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与公平的目标。

二、目前,在全球的证券市场中,主要有四种自律性规制模式

规范自律。规范的自律制度主要存在于1929年股市大危机以前的各国证券市场中。交易所往往是基于自律而产生,没有法定规制机构规制交易所的运行,因此,属于完全自律情形。交易所是发行人上市、信息披露、经纪商行为及其资本规模要求的唯一规制者。当时各个市场经济国家对于证券市场均奉行积极的不干预政策,属于纯粹的交易所自律阶段。股市大危机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国家逐步加强了对证券市场的干预,形成证监会规制下的自律制度。但以英国为代表的证券市场(包括中国香港地区)仍奉行市场自律制度。英国《1986年金融服务法》的颁布标志着英国政府对证券市场干预的开始,但仍是法律确认下的证券市场自律制度。1987年股市大危机以后,香港政府也逐步加强了对证券、证券市场的规制,并于1989年成立证券与证券委员会(SFC)。因此,1929年股市大危机以来,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在所有的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都对证券市场采取某种形式的规制。目前最接近规范自律制度的是瑞典。瑞典没有中央政府规制机构规制自律制度的运行,相应的规制权分散在各个州机构中。

分散自律。典型代表是加拿大。在加拿大,不存在中央联邦政府规制机构。每个省都有自己的证券立法与规制组织。加拿大的三家交易所分别根据各自省立法的规定,作为自律组织运作。因此,加拿大联邦政府也没有为证券市场制定全国性法律规范。

授权自律。此种自律制度运行于日本。日本财政部将规制权授予挑选出来的自律组织。最突出的是日本证券交易商协会。该协会的理事由政府任命,与政府合作规制证券市场。

法定自律。突出代表为美国。该种自律制度由国家法律认可,国家法律既赋予了自律组织为履行职责所必须的权力,同时也对自律组织权力的行使给予限制,是在法定框架下运作。绝大多数成熟证券市场运营的是该种自律制度。

三、证券市场自律制度的优点

道德性。法律具有刚性,规制者只能依法制裁违法行为。正是这种刚性决定了法律不能规范市场的全部问题,否则会扼杀市场的活力。证券市场属于金融信用制度的高级阶段,这种信用属性决定了证券市场也需要商业道德来支持和维系,因此自律规制的力量之一,在于对证券市场本质上并非非法,但违反道德准则的做法或行为进行规制,以处理政府无法处理的违反法律精神的行为。因此,自律的范围一般宽于政府法规边界,包括道义劝告等伦理和道德标准,在某些法规触及不到的领域显得更为适用。

效率性。自律意识和自律机制强的市场有助于提高规制能力和规制效率。因为自律意识强的市场,市场参与主体在价值取向上有高度的一致性,容易达成共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高,具有良好的法治基础;自律意识强的市场,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自律机制,自律组织能比较充分地发挥作用,使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更为理性,有助于降低规制成本;自律意识和自律机制强的市场,非常强调信用和信誉。市场参与主体更加珍惜自己的信誉,信誉的损害要比可能受到的惩罚更被看重,从而使中介机构不敢贸然违法。

灵活性。自律规制者能在早期阶段察觉与理解复杂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这种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作出反应的灵活性,能够使得潜在危机在发生之前得到缓和、缓解或解决。自律管理者往往具有商业敏感性,他们更了解某项规则对投资者及自身的影响,因而在规制方式、时间安排上具有灵活性。这是注重形式、讲求审慎决策的司法或行政机关所做不到的。在解决问题时,自律规制具有灵活性,因此,自律规制者可以尝试创新的办法,以更好地满足特定情况下的需求。对于自律规制者某些不当的做法,被规制的组织与个人可以对自律规制者施加压力,要求自律规制者修改规制的方法,促使其以有效、可行的方法规制。

专业性。由于自律规制者来自被规制的组织与个人,因此,自律组织储备着大量的专业人士,包括其会员组织中的管理人员与雇员。在自律规制的过程中,这些专业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同时,通过让会员组织参与规制过程,经常从问题出现阶段就开始让他们参与,会员组织会很清楚规制要达到的目的。因此,自律规制的工作人员与被规制者愿意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使得具体的规制规则以及整个规制制度更加有效地运作。

成本较低。自律规制一般作为会员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运作,因此存在使规制成本最小化的动机。另外,由于自律管理组织的经费是由会员自己出的而不是由纳税人负担,自律管理者更愿意提高规制效率,减少规制成本。自律规制较少受程序上的限制,因此,可以及时、迅速地采取行动,从而降低了规制的成本。

四、自律规制的缺陷

阻碍竞争。绝大多数传统交易所均为会员控制,会员数量多年来维持不变。即使间或有新的进入者也往往享有与原来会员不同的权利。比如,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会员数量百余年来维持在1366名不变。传统交易所的互质决定了交易所的自然垄断性,阻碍了竞争。由于自律组织是依靠批准加入组织和强制开除出组织作为最基本的手段来维护其运行秩序的,如果该自律组织又恰如现实中经常发生的那样,居于一个独一无二的垄断地位,那么已加入组织的既得利益者就具有一种强烈的排斥后来者进入的倾向,所以被签发的许可证数量将总是太少,行业自律组织将因此而获得垄断租金,进而扭曲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

自律机构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自律者具有追求私人或集团利益最大化的潜在动机,这种自利引致管理者的非超脱性,从而难以保证管理的公正。常见的是,证券业协会常常由大公司会员占主导地位,易产生对小公司的歧视待遇;证券交易所为扩大市场规模而放松对会员公司的规制。尽管在传统交易所内部,每名会员对于交易所的事务享有一票的投票权,但由于会员在交易所中拥有不同的利益,因此大的会员很容易控制交易所,从而形成规制过程中的不公平。同时,很难保证交易所有充足的资金与人员投入交易所自律规制工作。交易所自律的制裁程序实质上是自己惩罚自己,这必然影响交易所惩罚功能的发挥。

约束力不足。没有统一的专门立法做后盾,散见于多部法规之中的条款间常有漏洞可被利用,对违法行为的约束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效力,即管理手段较软弱,规制权威性和力度不够。自律组织对不是自律组织会员或附属机构的个人或机构无法行使管辖权。自律规制组织缺乏足够的法定强制力,特别是在调整跨国交易时可能效率很低。比如,某些经纪人如果违反了行规但并不触犯国家法律,自律组织所能做的也就是把他们开除在组织之外,使其从事该项业务的资信受到客户的怀疑,除非由国家的法律明确规定,受到行业自律组织开除的经纪人不能再从事经纪业务,那么,这些经纪人继续从事其经纪活动的资格就难以被剥夺。而如果国家的有关法律是按照上述的假设来制定的话,而实际上成为了政府的一个附属机构,如美国的全国证券商协会就是这样的机构,而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自律组织性质。特别是交易所公司化后,矛盾更加激化了。

参考文献:

[1]徐雅萍.证券业自律研究[C]//野兽之美•世界股市重大事件启示录.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12):196-198.

[2]李强.期货市场规制变革动因及最优规制模型[J].求索,2005(4).

上一篇:混合资本工具资本管理论文 下一篇:浅析银行信贷风险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