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组织中乳铁蛋白(LF)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的临床意义

时间:2022-02-23 07:21:19

宫颈癌组织中乳铁蛋白(LF)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乳铁蛋白(LF)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73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研究组(A组,n=73);将同期入院体检的100例健康志愿者归入对照组(B组,n=100)。两组患者均通过免疫组化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行LF检测,对比其LF蛋白与基因检测结果差异,分析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宫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对LF蛋白与基因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B组LF蛋白及基因检测结果显著高于A组(P

关键词:宫颈癌;乳铁蛋白;临床诊断

临床研究表明,宫颈癌作为一种常见妇科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具有较强隐匿性,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安全的头号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是促进患者病情转归,改善其预后质量的关键。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指出,乳铁蛋白作为一种单体糖蛋白,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1]。本次研究以此为方向,分别选取73例宫颈癌患者及100例健康志愿者为受试对象,分析其LF基因与蛋白表达差异,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4年5月通过病理检查确诊的73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纳入研究组(A组,n=73);将同期入院体检的100例健康志愿者归入对照组(B组,n=100)。A组患者均通过病理活检,符合《2014年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2]中相关诊断标准;年龄26-59岁,平均(43.1±4.1)岁;婚配情况:已婚62例,未婚11例;生育情况:已育65例,未育8例;肿瘤分期情况:Ⅰ期18例,Ⅱ期55例;病理类型:腺癌7例,鳞状细胞癌67例;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6例,中分化52例,低分化15例;宫颈淋巴结转移情况:转移62例,未转移11例。B组受试者年龄25-60岁,平均(43.5±4.0)岁;婚配情况:已婚82例,未婚18例;生育情况:已育85例,未育15例。两组受试者在年龄、婚配及生育情况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1.2纳入标准 ①符合相关诊断标准者;②临床资料完整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预计存活时间超过2个月者。

1.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妇科疾病、肝肾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恶性肿瘤者;②中途退出或随访期失联者;③未成年或年龄超过70岁者;④精神障碍、意识不清或听力、语言障碍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通过免疫组化法(SABC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行LF检测:

1.2.1 SABC法[3]:①常规组织切片,制作石蜡片;②置石蜡片于烤箱中57℃烘烤0.5h,取出冷却20min,依次浸入二甲苯Ⅰ溶液、二甲苯Ⅱ溶液及二甲苯Ⅲ溶液中各5min;依次浸入无水乙醇Ⅰ溶液、无水乙醇Ⅱ溶液及无水乙醇Ⅲ溶液中各5min,完成脱蜡;③常规抗原修复,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活性,小牛血清封闭;④将样本置入稀释后的LF一抗中12h(浓度为1:100,温度为4℃);⑤PBS冲洗30min,加入ABC试剂,静置2h;⑥ PBS重复冲洗30min,DAB显色;⑦苏木素复染后脱水封片;⑧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检测结果。

1.2.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①设计并合成LF引物序列;②分光光度计检测待检组织中RNA纯度;③合成cDNA,应用PCR技术新实时定量检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LF蛋白与基因检测结果差异,分析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宫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对LF蛋白与基因检测结果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LF蛋白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B组LF蛋白检测结果显著高于A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与B组对比P

2.2 LF基因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B组LF基因检测结果显著高于A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次研究为探讨LF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对宫颈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别选取73例宫颈癌患者及100例健康志愿者为受试对象,发现健康志愿者所在B组的LF检测结果均高于宫颈癌A组2-5倍,同李一丁等[4]研究者报告内容基本一致。宫颈癌作为威胁女性健康安全的常见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具有一定隐匿性,为临床确诊及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造成较大难度。LF作为一种具有杀菌活性的单体糖蛋白,广谱抗菌效果突出,不仅能有效抑制多种病毒,还能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提升机体抵抗力。本次研究发现,A组患者中,肿瘤Ⅰ期及未出现宫颈淋巴结转移的受试者LF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均较肿瘤Ⅱ期及存在宫颈淋巴结转移患者高,提示临床不仅可将LF基因与蛋白表达作为诊断宫颈癌的重要指标,还可将其用于肿瘤分期与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中,对后续针对性治疗工作的开展有利。仇志琴等[5]研究者也在报告中得到类似结论,其表明,LF参与铁的转运过程,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抗氧化及抗病毒作用突出[6],一旦临床检测其出现异常减少情况,即提示可能存在癌变风险,需引起高度重视,以尽早诊断尽早治疗,以此提升患者预后水平,促进病情转归。

综上所述,临床可将LF基因与蛋白检测作为评估宫颈癌的重要标志以提升早期诊断准确性,利于后续置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春芳,张秀琴,王静,等.宫颈腺癌发生相关蛋白的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8):5467-5472.

[2]周晖,彭永排,俞进,等.《2014年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续)[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7):505-507.

[3] 刘洋,许新华.常见妇科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4,33(18):101-103.

[4] 李一丁,赵先英,贺建,等.乳铁蛋白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6):678-679.

[5] 仇志琴,陶永辉,黄玉政,等.人乳铁蛋白对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免疫调节的作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6):467-469.

[6] 陈晓泓,张博恒.乳铁蛋白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0,37(1):119-121.

上一篇:彭素岚教授应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治疗COP... 下一篇:宫颈糜烂应用Leep刀和微波治疗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