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联系的初探

时间:2022-02-23 04:03:15

独家原创: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联系的初探

【摘要】体育教育与人民教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体育教育的精神本质上是人文的精神,是人类普遍价值所在。如果不能达到人文、提升人类普遍价值之目的,那么再大的赛事,再多的金银奖牌,也会缺少意义。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体育教育方法与途径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体育教育地位得到了提升。它不再仅仅局限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发学生的智力及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上,而更深远地强调了人文教育。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体育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体育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法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由此可见,注重体育文化的学习、提高体育文化素养是体育学科追求人文素养的核心。

一、认识人文教育

人文,广泛地讲,它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概括地讲,“人文”是“人”与“文”的统一。“人”,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文”,强调的是“以文化人”。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的根本地位。也就是说,人既是根本目的,又是根本手段。在处理任何事物的过程中,始终把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这就是以人为本。所谓“以文化人”,就是通过文化的方式教化、涵养和培育人,也就是通过教育和文化的手段不断地更新人的思想观念,进而转变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最终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人文精神:是人类为争取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自由,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追求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文化精神[2]。人文精神高扬人的意义和价值,反映着主体内在的精神特征。从总体上说,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的主体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的主体价值的精神。

人文教育就是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被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从而成为维系社会平衡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文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培养“全人”的教育,它是不能脱离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

提到人文教育许多人都认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认为人文教育的内容很广,我们中学老师难以胜任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其实不然,这是对人文教育的肤浅认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属于人文范畴,如道德、思想、心理、情感等都是以人的情感和精神状态为基础的,还有我们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人文,教师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二、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1、对真、善、美有共同的追求

体育学科的理论表述和建立过程体现着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如体育中的人们对“公正、公平”的追求,体育的竞争精神与合作精神,以及对“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的追求;而人文精神的本质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2、人文精神是体育的思想基础,体育是人文精神的形象表现

人文教育应被教育中的各个学科所关注,而作为关注身心健康的体育学科更不能忽视人文教育的渗透,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体育教育应该弘扬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意义,着眼于塑造良好发展的理想人格,关怀人的困难和痛苦,容忍人的弱点和缺点,发展人的自主和自觉,鼓励和促进人的创造才能,激励个性与民主发挥等,使体育在人的良好发展中,体现对人健康成长的关怀,成为人的一种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以达到人类自我实现的崇高目标,其表现能通过体育来展现。

3.、都以实践为主

体育教学是实践课程,而人文精神主要靠体验与感受;体育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各种活动达到体育的目的,而人文精神的培育不是靠说教所能达到的,它同样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在活动中去感悟,即它们都是以实践为基础。

三、在体育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创造人文示范

示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所以,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人文示范。人文教育最本质的方式方法就是浸润,就是润物细无声,就是“穆如春风”、耳濡目染、率先垂范、躬行实践,所以教师本身就应该是人文教育的典范,教师的衣着、教学语言、示范,这些言传身教的“活教材”都能成为渗透人文教育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应具有责任意识与职业理想,有责任意识才能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事来做,才能主动去做,而职业理想是一个人的目标,有了这两点教师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其次,教师明确自己的教学观与学生的发展观,从传统的“知识、技能本位”转向“育人为本”,让课堂充满生命的互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提升教学人文品位。教师具备这两点是做好教师的最基本品质,这样的教师才有慈母般的爱生之心,才有执着的敬业精神与高尚的人格品质。这样,在实施教学任务时教师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学生也才能感受到教师身上强烈的人文气息,而学生这种感悟到的东西要比教师的说教效果更有效。

2、营造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教学环境,社会环境,人际环境;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中,其要素应该是学校体育文化、教学内容、身体活动、教师、学生、场地、器材等,它们相互作用构成学校体育的教学环境。体育课程是一种“活动课程”,与其它“非活动课程”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上有明显不同的运作形式。体育教学课堂不同于一般文化课的非活动教学课堂,教学场所相对宽阔开放,场景丰富,师生沐浴在自然的阳光、空气之中,即便是场馆,也有丰富的色彩、声音、器材摆放的和谐环境;教师、学生、器材、教材、教师输出信息,学生接受信息,教师的示范,手把手地教,教学效果直观,学生之间的互相练习,情感的交流等,均体现着体育老师与学生的贴近,体现着与环境诸因素的相互融合,构成了和谐的画卷,这一景象正是体育教育切入人文教育思想的优势之所在。另外,教师在具体的实施中要营造出和谐的人文环境,如自然环境中的温度、光线、色彩等;社会环境中的情感培养与审美教育;教学环境中的场地器材与班级人数等;还有人际环境中的生生关系与师生关系;营造出和谐的人文环境学生才能在人文教育的课堂中健康的成长。

3、开展人文实践

人文教育是实践课程,不是靠说教所能做到的,它需要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与体验。那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体育运动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学生可以在体育活动中认识体育的本质,打开一个认识人生、认识社会的窗口,培养竞争意识、拼搏进取精神。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让学生体验体育运动中的不同角色,学习体育角色的技能,体会体育角色的责任,处理角色与同伴、与全队、与对手的各种关系;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从而发展社会认知能力。这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和人格品质。

4、传授人文知识

学校教育是一种坚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过程,积累的过程是灌输性的,通过灌输把它送入人的主观世界里去,使人慢慢地丰富起来,那就需要长期的熏陶和教育,所以在课堂中渗透人文知识的教育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人文知识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它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是生精神的首要路径。人文知识的内容较为广泛,在体育教学中提倡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传授,如奥运知识、相关项目的知识等,以拓展学生的体育文化视野,提高学生鉴赏能力与文化素养。

5、倡导人文价值

因为体育本身具有很强的人文价值,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倡导人文价值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都特别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内容不但增加了人文知识的比重,而且新课程标准在所有课程的“课程目标”或内容标准中,都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其中的一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人文”,关注和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重视人文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能够促进人文教育并促进人文精神的回归。因此,倡导人文价值,挖掘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资源,就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人文教育。

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创设人文视野下开放的、多元的综合体育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形式势在必行。(3500字)

参考文献:

[1]高焕祥.人文教育:理念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

[2]许苏民.人文精神论[M].武汉: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3]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上一篇:独家原创:浅析急诊护理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独家原创:县区招商引资企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