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媒体 构建语文阅读乐园

时间:2022-02-23 11:57:40

巧用媒体 构建语文阅读乐园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口增长而引起的教育要求、国际竞争和各种社会问题,21世纪的教育面临着这一系列的挑战,21世纪传统的教育需要改革,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就是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带来的不仅是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变革,而是整个教育的现代化!我们想象“坐地日行八万里”和“巡天遥看一千河”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当年伟人充满浪漫主义的想象今天变成了现实,“地球村”的概念变得真实可触。信息化的平台,为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的能力营造了理想的环境,为莘莘学子展示聪明才智提供了最宽广的舞台。网络信息的“知识海洋”的开放性和丰富性,促使师生尽情地在海洋中“遨游”。

1.多媒体的优势

1.1促进师生角色的转换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集教学内容的传授者、教学策略的设计者、学习效果的评价者等多种角色于一体。教师是中心,学生处于教师的严格管理和制约中,师生角色的差异容易使师生关系对立,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新手潜能的发挥,学生容易出现被动学的情况。教师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用声、形、色俱全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可以在展现的同时对学生加以指引,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助学者。在此过程中师生间的交互增加,从而由被动的受教育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构造者。由于教师死机的这种转变,使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地位,减弱了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从而使学生敢于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1.2优化了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表现为一种单项的传授关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为了不打破这种权威,往往处于封闭保守状态,更谈不上主动、自觉、自主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小组协作学习,教师走下讲台,成为学生遇到困难能及时给予帮助的朋友。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双向参与、沟通、平等协作的朋友关系。这种关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极大的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语文课一般具有情景性,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课文的背景、音乐、人文资料营造气氛或进行角色表演。这种情况下教师以朋友出现在舞台,师生交流增多、交互频繁,教师和学生人气都大大提高。

1.3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激趣导入就是其中的一种。激趣导入的方式除了“设疑”以外,还有“谜语激趣”、“故事引趣”、“谈话激趣”等等,而灵活运用多媒体的音像技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如教学《春》一课时,我抓住江南春天“美”的特点,采用课件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美丽景色依次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图与文相互对照,形、声、音、色浑然一体,创造出“意美感人心”的优美意境。此刻,学生仿佛来到了江南,看着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如同置身于鲜艳的野花丛中嗅到了花的清香……学生的情感已和作者产生了共鸣,陶醉在美的氛围之中。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反复阅读,认真思考,在浓厚的兴趣中咀嚼语言,分析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内在的意蕴,加深感受美的意境,牢固地掌握知识。

2.多媒体的运用

2.1突破课文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感悟文本更加轻松

借助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

如《奇妙的克隆》一课,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学生虽然对说明的对象感兴趣,但对“克隆”、“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等词语不理解,仅凭三寸不烂之舌想要让同学们完全理解内容是很困难的。我便用媒体展示相关的视频,结合课文,组织同学们认真观看。同学们看后,理解了这些词语的含义,让同学们交流体会也都能“入木三分”。此时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同学们就能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相关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发展。

2.2融情于文,让朗读教学得到更有效的提高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朗读的内容一般是描写事物具体生动而文字优美的句段,含有赞美语言的句段,含有寓意的句段等。这些朗读内容如果能和视听媒体结合起来,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视听媒体具有视听同步化、图像动态化的优点,它传递信息快捷方便、生动形象。如果在“点拨导读”阶段,教师使用视听媒体帮助学生模拟情景,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再让其使用传统媒体(教科书)读课文,一定能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大部分同学能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只有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才能使教学有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才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创造性及语文内涵的深刻感染力,才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多媒体网络化教学,为21世纪的师生共同开启了一扇前所未有的门,它等着我们每个人去“征服",去”挑战",我们要认清先进与传统的关系,使各种教学手段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有它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不具备表达方式的所有优点,语言、手势和表情的交互作用,对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而言在目前还无法达到。

上一篇: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