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2-23 07:09:24

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三联疗法,治疗组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口服奥美拉唑,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时间、Hp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差异。 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病情均得到缓解,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0%,而对照组仅为8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的疼痛缓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Hp清除率及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小儿;消化性溃疡;奥美拉唑

[中图分类号] R5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c)-0079-03

儿童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指多种因素导致的儿童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的儿童中。该病是由于胃、十二指肠黏膜及基膜组织的局限性所导致的一种缺损,其形成的基本因素为胃液的消化作用,因此称之为PU。小儿PU多由存在于胃窦黏膜中的螺旋杆菌引起,临床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上腹疼痛等[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治疗的98例PU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奥美拉唑治疗小儿PU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98例PU患儿为研究对象,男50例,女48例。临床入选标准:①诊断症状为典型PU(包括胃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②所有患儿均经儿童电子胃镜检查,胃镜下见病变黏膜缺损或病灶周围肿胀隆起;③粪便Hp抗原检测呈阳性;④无其他严重疾病;⑤病程均在1年以内。患儿年龄2~12岁,平均9岁,其中≤6岁者28例,>6岁者70例;主要包括胃溃疡36例,十二指肠溃疡58例,复合型溃疡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8例,研究组50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溃疡类型、溃疡面积及临床症状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传统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即静脉注射西咪替丁[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905]20 mg/(kg・d),4周为1个疗程;阿莫西林胶囊(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880)50 mg/(kg・d),服用4周;三钾二枸橼酸铋(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20098)8 mg/(kg・d),服用4周,进行抗菌、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奥美拉唑[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北京),国药准字:H20083763]0.6 mg/(kg・d)。4~6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根据PU的主要临床表现(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等),以有无缓解、疼痛缓解时间、Hp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为主要观察指标,辅以胃镜检查溃疡恢复情况。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溃疡完全愈合,胃镜下观察溃疡部位黏膜呈现正常形态;有效:临床症状显著减少,溃疡愈合较好,胃镜下可见粗大颗粒状的再生绒毛;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恶化,胃镜下未见溃疡部位好转。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溃疡类型与患儿年龄的关系

>6岁患儿的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高于≤6岁,随年龄的增高,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有所增加(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两组患儿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为8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疼痛缓解时间及Hp清除率的比较

两组患儿的疼痛缓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比较

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27.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PU是儿童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有研究显示,有2%~50%的成人PU原因可追溯至儿童时期的发病,所有发病的患儿中,4岁前发病的比例占1.6%[2]。儿童PU可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并发症较多,且较为严重,需高度重视。

本研究结果显示,传统的西咪替丁、阿莫西林和三钾二枸橼酸铋三联治疗法可通过抑酸、抑菌及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对消化道溃疡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总有效率为87.50%,疗效较好,但仍有不少患儿不能被治愈。治疗组的患儿在传统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口服奥美拉唑,使总有效率升高到98.00%。奥美拉唑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壁细胞膜H+-K+-ATP酶活性,通过阻断H+被分泌至细胞壁外,可抑制胃酸分泌[3]。因此,奥美拉唑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与传统疗法相结合后,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且降低了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中,虽然对照组与治疗组在疼痛缓解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8%,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到10.00%,且腹痛、恶心呕吐的情况均有所好转。

小儿PU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考虑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一般认为,PU是消化道黏膜的防御因素与侵袭因素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导致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受损,继而发展为溃疡[4]。根据文献报道,可能与发生溃疡相关的原因主要有Hp感染[4]、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激素等对消化道黏膜所造成的刺激[5]、不良饮食习惯及其他不明原因。也有少量文献报道称[6],小儿消化道溃疡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且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倾向,但该报道并未被证实,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中,未见明确的家族史。

小儿PU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上腹、脐周或中上腹反复间断性腹痛,但其疼痛程度不一,无明显规律。疼痛过程中常伴有恶心、呕吐、晕厥、便血等症状[7],腹痛的性质、疼痛程度及发作方式和规律均无明显特征。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尽早确认诊断结果,明晰病因,以便及时对症治疗。儿童胃镜检查及Hp检测是确诊小儿PU的重要方法[8],以避免发生误诊,为患儿及时对症治疗赢得宝贵时间[9-10]。

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奥美拉唑,极大提高了患儿PU的治疗效果,提高了Hp的清除率,减少了治疗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反应,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幽门螺杆菌科研协作组.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J].胃肠病学,2008,13(1):42.

[2] 叶克本・波拉提.儿童消化性溃疡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8):193-194.

[3] Miwa H,Inoue K,Ashida K,et al.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efficacy of the addition of a prokinetic,mosapride citrate,to omepr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a 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1,33(3):323-333.

[4] 袁道.对30例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杂志,2011,(9):88.

[5] Yakoob J,Jafri W,Jafi N,et al.Prevalence of non-Helicobacter pylori duodenal ulcer in Karaehi,Pakistan[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5,11(23):3562-3565.

[6] 张志枫.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及原因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3):109-110.

[7] 邹春燕,王叶红.儿童消化性溃疡152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82-183.

[8] 王强,谢跃文,辛焰.211例上消化道症状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2):268.

[9] 蒋丽蓉.小儿消化性溃疡病诊断治疗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9,25(11):959.

[10] 由利芬.小儿消化性溃疡病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0):136-137.

(收稿日期:2014-05-28 本文编辑:林利利)

上一篇:强化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一篇: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护理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