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理安全

时间:2022-02-23 05:09:56

浅谈护理安全

【摘要】目的:阐述护理安全在护理管理及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性。方法:通过详细分析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来说明护理安全的重要性。结论: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护理服务的重要保障。

【关健词】护理安全;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加强护理安全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病人在整个治疗期间身心始终处于接受治疗与护理的良好状态,并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未发生任何医源性疾患,比较顺利地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从而重建健康。[1]

随着老百姓的自我保护意识、法制意识等逐渐提高,许多医疗纠纷都由司法部门介入处理,护士的护理行为也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与监督。只有通过加强普法教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常规,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才能确保患者和护士的自身权益不受侵犯。

护理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护理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护理安全能减少医疗纠纷,缓解医患矛盾,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知名度。确保护理安全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护理服务的重要保障。

1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1.1管理层的因素

1.1.1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是医院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医院没有编制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文件,没有建立规范化安全管理平台;有的虽然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没有健全的管理组织进行监督,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1.1.2上级对下级的监控缺乏力度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定期召开全体护士会,对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识别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没有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服务规范用语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缺乏有章可循,随意性较大,存在安全隐患。

1.1.3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提高,对护士的业务培训不到位、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这不仅是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当前护理专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的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及时根据专业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提高人员素质,这些方面因素对护理安全影响将越来越显著。

1.1.4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护理人员的缺编,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患者造成不安全影响或隐患。当护士人手紧缺、工作超负荷时,多数护士无法适应多重角色的转换,出现角色冲突,长此以往,将使护士身心疲惫,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1.2护士自身的因素

1.2.1法律意识较淡薄[2]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如进行治疗和护理时没有注意遮盖患者的隐私部位或随意议论患者的隐私;漏记、错记临床护理记录单;在做护理、治疗前未充分做好解释工作,征得患者同意,这些都可能侵犯了患者的权利,为医疗护理纠纷埋下隐患。可见在护理工作中一些不在意的小事情都会隐含了法律的问题,护士若对护理行为缺乏足够的法律认识,工作中侵犯了患者的权利,就可能引起护理纠纷。

1.2.2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很多时候是一人值班,一些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患者参与,所有的诊疗和操作不可能都让患者签字或知情,虽有记录但没有旁证, 假如为了有旁证,叫醒患者或陪人,既影响他们的休息又会招 致抱怨,由于没有及时签字或履行好告知义务导致护患纠纷发生。很多时候执行人情医嘱,即医生口头下医嘱,病历不记录。护士碍于情面不好意思不执行,当发生纠纷时由于没有记录,护士往往处于被动,挨打被骂事时有发生。

1.2.3缺乏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容易情绪化,对患者态度生硬,有的护理人员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后果,这些常常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1.2.4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3]由于人员的编配不足,对病人的护理时间相对减少。更因为许多护理人员的观念仍停留在功能制护理模式上而不注重与病人交流,导致护患间的沟通不及时,造成护理质量不能保证,病人不满。

1.2.5缺乏娴熟的专业技能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不断增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风险增大。从统计分析来看,低年资护士由于她们专业知识不够丰富,技术操作不娴熟,与同事的协作较差,平时不重视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容易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

1.3患者的因素

1.3.1患者或家属对治愈的期望值过高若病人心理承受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就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等心理现象,不信任医生,怀疑诊断错误,更不听护理人员的安排,拒绝服从治疗,导致病人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1.3.2患者的不良心境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疾病,特别是突发疾病的影响及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等因素,容易产生不良心境,导致过激行为,引发护患冲突。

1.3.3患者的自身素质由于部分病人所受教育的限制,素质不高,对护士的出言不逊或不尊重行为,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一个因素。

2 加强护理安全的措施

2.1提高全员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要明确安全管理不应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而是全员参与的过程,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要做到这一点,安全教育就不仅是讲授一般的大道理,而是要围绕如何有效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分析不安全因素及其产生原因,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

2.2树立质量观念是确保护理安全的核心组织常规制度学习,抓住薄弱环节特别是新上岗护士的培训,使护士明确职责,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成立护理质量监控组,每周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书面总结汇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于思想松懈、工作懒散、责任心不强者,要实行零度宽容。严格按规章制度处罚,使每一位护士明确制度不容践踏,要每时每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慎独修养,为患者提供安全保证。

2.3增强法制观念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医院应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教育应注意与规章制度学习、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做好护理安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加强法制学习,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理人员关系较密切的法律、规章制度,使护理人员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均有可能涉及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让护士认识到违法的后果,加强责任心,自觉地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工作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其次,还要懂得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即使发生了纠纷,处理时才会从容不迫,有理有节。[4]

2.4提高整体素质是保证护理安全的根本护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及操作技能培训,只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效地指导康复训练,做好出院指导。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紧跟学科的发展。各个专科之间,也可以派出业务骨干,互相深入渗透,学习护理经验和技术。同时还要有侧重地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提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

2.5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是促进护理工作的动力鼓励护士间的相互协作精神尤为重要。由于护理工作较繁忙琐碎、重复性强而又缺乏新意,但又要求有高度的准确性及责任心,致使护士心理上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因此要求鼓励和培养护士间的团队精神,倡导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2.6提高专业技能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必须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直接关系,是维护安全护理最重要的基础。因此要培养护士终生学习观念,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在护理过程中遇到难点、疑点时,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并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确保患者安全。

2.7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障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专科的护理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护士长对排班模式可以进行尝试性改革,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护理工作量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医疗高峰时实行弹性排班,当天的突发事件发生和危重病人抢救,都应实行动态排班,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2.8对病人履行告知义务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可行性措施各科设立缺陷登记本,以制度规范约束护理行为,建立风险管理告知制度。将护理操作中高风险的项目归类成册,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告知病人。完善签字记录,患者从入院至出院,都要依照程序,把护士需要做的护理内容和目的告知患者,告知时要注意语言艺术,使患者感到可靠和信任,自愿接受和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总之,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病人的生命安危休戚相关。随着现代社会人们法律意识的日益提高,医疗护理纠纷也随之增多,确保护理安全的呼声日渐增高,只有护士懂法、知法、学法、依法办事,才能确保护理安全,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落实到实处,也才能保证医院事业腾飞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维新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

[2][3][4]李小妹 护理学导论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上一篇:围手术期患者心理护理临床研究 下一篇:红外线照射治疗小儿肺炎的机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