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课心理健康影响探究

时间:2022-02-23 03:11:42

小学生体育课心理健康影响探究

根据近年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调查报告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人数呈递增趋势,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心理健康已成为中小学生接受教育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1.小学心理健康的教育与目的与任务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从了解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和内心的需要出发,通过心理教育和引导,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是小学生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提高认知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说到底就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以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数以亿万计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要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2)要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亦即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3)要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即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如果学生的心理出现障碍不但严重的影响小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会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二、学校体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学校体育对小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影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核心任务。它不仅是完成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完成其他一切领域实践活动的根本保证。学校体育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它能使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在进行连续的脑力劳动之后,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脑部的血液循环,使大脑得到充足的血和氧的供应,左脑得到充足的休息。能够消除疲劳,使学生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2.学校体育对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意志是人在社会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在小学阶段,是学生意志品质形成的最好时机,它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关键。研究表明,体育运动与形成良好意志品质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体育是一项极其艰苦、对抗又非常激烈的活动,紧张、易疲劳是其显著特点。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必须要具有明显的意志力和强烈的情感体验。所以说,通过体育锻炼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养成顽强勇敢、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3.学校体育对小学生个性品质发展的影响。人的个性是人体各种心理特征的综合。具体表现在兴趣、爱好、才能、气质、性格等方面。体育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作风和意识。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对培养和反战学生的个性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活动集体性特点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个性。实践表明,经常参加体体育活动的学生,兴趣广泛、性格开朗、豁达大方、有良好的气质。学校体育还有助于消除心理障碍,治疗心理疾病,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是克服心理障碍、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心理训练方法.通过体育锻炼活动,尤其是参加一些自己非常感兴趣,自己又非常擅长的体育活动,对于增强人的自信心、自尊性和成就感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强大学生的心理百多不必要的烦恼不安和自卑,转移注意力,宣泄压抑的情感,缓解紧张的神经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可见,学校体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4.学校体育有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同学之间的交往对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体育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之间交往的载体,促进人际交流。喜欢运动的学生往往会交许多爱好相同的朋友,大家和睦相处、友爱互助,•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体育运动还强调分工协作,尤其在集体项目中,由于对抗激烈,集体配合性强,在活动中不仅要充分发展学生的身体机能、技术和心理的能力,而且需要大家同心协力,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因此,通过这类的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具有现代人在竞争中善于与人协作共事的群体意识和团体协作的精神。把这种精神运用在社会生活中还会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5.学校体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的小学学生比较害羞,有的小学生甚至都没和陌生人说过话。在小学体育课上,无论是以自主探究为主,还是小组互动合作形式,自然离不开交流。在这种和谐温馨的氛围之下,内向的成员得到鼓励和支持,话越来越多,胆子也越来越大,慢慢地学会怎么与人交往。对于性格比较内向,孩子们都很不愿意与之交流,通过体育运动会很快让他们体会到快乐,并渐渐找回自信心,性格也会变得开朗,心理素质也会大大增强。总之,学校体育与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体育活动中可以渗透认知、情感、意志和心理适应等教育。同时,在体育教学活动框架内应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性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优良的心理品质,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作者:李荣强 单位:吉林省长白山池北区第一小学校

上一篇:医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分析 下一篇: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