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科技创新生态链

时间:2022-02-22 01:21:10

激活科技创新生态链

出口的每台DVD机平均售价为39美元,但需要交纳55%的专利费和技术使用费,再除去43%的制造成本,中国DVD机制造企业的利润只剩下了2%。

DVD机只是中国众多出口产品的一个缩影。尽管中国的程控交换机、手机、彩电等产品的产量都超过了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但这些都不能掩盖电子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尖端型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匮乏、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等严峻现状。

集成电路、系统软件、关键元器件等核心技术掌握相对不足,难以支撑产业的迅速发展。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今年1~6月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4亿元,同比下降11%,而平均利润率降至1.6%,为几年来的最低点。

上周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会议,让人们精神一振。会议由信息产业部、发改委、科技部三部委共同举办,提出了“一体双翼”的信息产业科技发展总体思路,即围绕一个战略主体(企业),面向集成电路、软件和关键元器件等紧贴国家战略需求的发展瓶颈,面向信息化重大应用和市场需求,逐步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科技的整体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正如信息产业部娄勤俭副部长在会议上所指出,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设立独立研发机构的不足五分之一,开展正常研发活动的不足四分之一,有些运营企业尽管规模很大,但是业务创新能力偏低。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支持,真正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入主体,成为技术创新项目的承担主体,成为技术创新成果的拥有和应用主体,成为技术标准的制定主体,成为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主体。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全球科技研发投资的80%、技术创新的71%,都是由世界500强企业所创造和拥有的,60%的技术转让发生在500强企业之间。相比之下,我国信息产业企业研发实力较弱,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去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平均仅占销售收入的3.7%。

大部分国内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当前的第一任务是“活命”,在生存下来的同时挤出一点资金做研发,但大部分中小企业根本没有精力和能力做科研。即使有些大企业有能力成立研究院,投入10%以上的销售收入进行研发,也仅仅是技术产业研发,远未能达到前瞻性研究。

要改变这种现状,重要途径是完善产业创新体系,营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生态链。在过去20多年中,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一个自上而下的创新体系,为信息产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业内专家指出,这个体系在科研成果产业化、产学研相结合方面未能发挥足够的作用。

全国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会议上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建设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此,我国将设立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支持300家骨干企业建设国际级企业技术中心。这意味着,以往由科研院所扛大旗的局面将逐渐发生变化,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将逐渐形成。

为搭建信息产业科技创新生态链,未来还将进一步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技术服务体系,并着力建设开放式的信息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同时,科技法规与政策环境、投融资渠道、人才环境、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等,都是科技创新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何确保科技创新生态链的和谐运转,将成为信息产业科技能否实现整体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上一篇:消费者对电子卖场满意度调查 下一篇:“非对称管制”过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