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时间:2022-02-22 10:11:24

略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内容摘要 :本文运用价值理论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内在结构,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

关键词:价值 核心价值体系

价值及其特征

(一)价值

1.价值。哲学的价值范畴是表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概念,是指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即对人的有用性。主体是现实的人,客体是指进入实践活动领域并和主体产生联系的客观事物。客体自身的属性构成价值的客观基础,人的需要构成价值的主观条件。在主客体相互关系中,客体是否按照主体的尺度满足主体的需要,是否对主体的发展具有肯定的作用,这种关系的表现就成为价值。价值是客体及其属性在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所形成的为主体服务的效果。价值的实现,一方面要有客观条件,一方面要有主观需要,二者缺一不可。价值评价是主体对客观现实所持的态度,或者肯定或者否定,即表明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在什么意义上满足主体的需要,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主体的需要。价值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联系之中,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是主体需要与客体自身属性的统一,这是价值的本质。价值是以主体需要的满足和主体尺度的体现为实质的,所以,价值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关于人的问题。

2.价值观。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思想理论,是人们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在内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人的认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属性与本质运动规律的认识,形成科学理论。一类是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即价值的认识,形成价值理论。前者是追求真理,解决是什么事物的问题;后者是创造价值,解决做什么用的问题。在价值理论中,价值观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形成一定的价值目标、价值理想。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成为人们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和行为规范。

3.核心价值体系。人们关于价值的理论,在思维中形成的主次、轻重、高低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体系。在价值体系中,处于最基础、最根本地位上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任何社会里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因社会制度、历史时代、人们需要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价值体系。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国家现代化的建设,全体社会成员的福祉,形成了多方面、多层次的价值取向,构成了复杂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处于最根本的地位,决定着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的基本方向和前途,规定和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行为。

(二)价值的特征

1.社会性:人是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人的价值是在与他人的社会关系中体现出来的。人生就是人的社会生活过程,就是人们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生价值观就是人对其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的态度和认识。

2.能动性: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人们利用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动的创造力。人们以自己有目的的劳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同时也改造着人类自身。人类社会中的一切物质形态价值和精神形态价值,都是人们能动创造的结果,是人的价值的体现。

3.历史性:人们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在不断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时,同时改变自己的思想方式。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人们会形成不同的价值理念、价值观点和价值评判,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行为和价值实践,使价值具有历史的时代感。

4.双重性:人一方面进行创造活动,生产社会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另一方面,人们又是自己生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消费者和享受者。人既是价值物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物的消费者,人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始终是手段和目的统一。

5.差别性:由于人们生存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社会地位的不同,在体力、智力、意志、兴趣和主观努力程度上的不同,人们的能动创造作用也不同,所创造价值物的多寡、优劣、有无也不同,人生价值的实际差别也就很大,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选择。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一) 人的社会价值

人的价值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人与社会关系问题。如果以社会为主体,人的价值就是人对满足社会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所做的贡献,这是人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社会所做贡献的多少。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和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担负的职务有一定的关系,但这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们为社会、为他人努力工作,多做贡献,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思想和行为。

(二)人的个人价值

1.人的个人价值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另一个方面,是社会给予社会成员个人一定程度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如果以个人为主体,在现实生活里,人也需要人,有获得别人帮助和支持的需要。人们还有生产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需要,实现思想文化创造的需要,实现个人理想和追求的需要等。这些需要都是人们在交际互动的实践中互相提供的。因此,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主体间的关系中,人同样也可以成为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的价值客体。从他人或社会的需要出发,我们每个人都是价值客体。

2.人在本质上属于社会。一个人只有在对社会、对他人做出贡献之后,才能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这是人生的价值所在。人生价值一方面是个人对社会所尽责任和所做出的贡献,一方面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在这两者中,个人对社会尽责任、做贡献是前提,社会对个人的尊重、认可和满足是结果。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价值的两种表现方式。社会提倡自己的成员积极工作,对社会多负责任、多做贡献,同时,社会要尽可能满足每个成员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必要条件。

3.个人价值是对自身生命及劳动的肯定,也是对个人内在素质的肯定。人的生命价值在于能够劳动和创造,对劳动和创造的肯定也是对人自身的肯定。人内在素质的高低是个人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志,包括人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发展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的潜在价值有时难以实现,对这些现实的矛盾和问题应该正确对待,采取切实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三)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

1.价值存在于主客体的统一中,表明主客体的关系。人的价值体现在贡献和满足的辩证统一。人作为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是一种特殊的价值类型,从价值客体上说,其价值与其他客体的价值具有某些相同点,这就是以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为标志。但是,人又有与其他价值物不同的地方,物是以它的属性或功能直接供人们消费的,从而表明物对人的有用性。而人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体现和实现价值,人的实践活动对人和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对社会有益,对他人有用,而且这种贡献越大越有价值,也会越加得到社会的赞赏和褒奖。

2.强调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并不否定社会满足人的正当需要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决定了人的价值必须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才是科学的。一方面是人对社会的贡献,一方面是社会对人的正当需求的满足,对人的肯定也要同时从这两个方面加以明确或评价。从人对社会的意义来说,人的价值必然体现为人对社会有用、有贡献,为社会所需要。从社会对人的角度来说,社会只有尊重人的劳动和创造,合理满足人的需要,人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肯定和正确评价。因此,只有做到贡献与满足的辩证统一,才能客观地实现人们的价值。

3.人的价值的实现,体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合理整合。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这种整合的理论成果,是全社会的公共价值,代表了全社会的最高价值理念。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合理界限,实现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辩证统一,意味着人们由现实人格向理想人格的升华。理想人格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共同认同的具有榜样性的人的形象。理想人格的追求则是个人把自身的价值融于人类社会的整体价值之中,实现真善美的现实统一。在理想人格的追求中,把人的社会价值放在首位,积极奉献社会,体现更大的社会价值。而社会价值也内在地包含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组成部分,离开了个人价值的社会价值,客观上是难以成立的。个人价值是通过社会价值得以体现、得以实现的,个人价值不能脱离社会孤立存在。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辩证关系说明,人的社会价值处于基础的和根本的地位,这完全是由人的本质即人的社会性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处于统领地位,是价值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科学化的最新成果,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人共同的价值理想。价值理想是解决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共同价值理想的高度概括。富强才能振兴,富强以综合国力强大为基础,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特征。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文明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要坚持先进文化方向,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两个精神,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核,是中国人民的价值品格,是应有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人民对自己祖国最深厚、最神圣的情感。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表现为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韧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爱国是起码的道德规范,要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脱离人民为耻,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是根本价值准则。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要树立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倡导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热爱劳动是美德,要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崇尚科学、辛勤劳动是基本价值取向。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行己有耻”,要反对以私利为中心。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人无信不立,诚实是根,信誉是本。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是起码价值品位。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要懂法、守法、用法,建设法治国家。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和我们党优良作风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科学的价值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以此为指导,在全社会确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引导全体公民的价值选择,形成文明向上的价值取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的价值理想,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增强人民的向心力、凝聚力,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企业文化,形成符合企业特点的多种形式的企业精神,发挥其在企业中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是激发职工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活力源泉。总之,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国家建设,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现代化,这种作用会日益明显和突出。

参考文献:

1.辽宁省委党校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

2.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

上一篇:信息系统在猪肉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马克思的计划调控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