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同:华扬联众在转型

时间:2022-02-22 07:27:47

苏同:华扬联众在转型

从最初的传统广告、到互联网数字广告、再到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苏同对环境变迁有着清醒和敏锐的认识,在他看来,不主动求变往往就意味着盛与衰、生与死的考验。

2008年初与WPP的合作搁浅后,是苏同在华扬联众十几年成长道路上最迷茫的一段时期—尽管,时隔五年后当记者问起,苏同讲述那段经历时言语中已是云淡风轻。

华扬未来怎么走?中国的互联网广告下一步会如何?“其实经常会迷茫”,苏同坦言。而这些问题也时时刻刻提醒着苏同不停去思考、去改变。

事实上,从2004年便长时间垄断国内数字媒介市场龙头地位的华扬联众,前年又一次开始了大的转型和探索。

现在的华扬联众已不再是单一性的公司,凭借这两年在技术、内容、资源上诸多新的布局,成为在数字时代为客户提供完整营销解决方案的公司。

不转型就走不远

“在数字领域,如果你只做一个简单的“商”,比如说只是帮客户做创意或媒介,那就很难走得比较远、比较深。在这方面我们的转型可能在行业中是比较早的。我相信未来如果想在这个行业里真正地能有影响力,你必须要做这样的改变。”苏同说。

说这番话的背景是,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互联网继续着一系列深刻变革:云计算、大数据更多被广告营销界提及,RTB开始频频见诸报端,社会化营销方兴未艾,移动互联网爆发而无线广告尚在探索中前行,等等。

“在互联网领域一切发展的实在太快,如果不尽早布局,两三年后现在的网络广告公司将会死的很难看”,苏同直言,“互联网行业没有技术便没有未来,关靠买卖不行,像我们这样的公司未来没有技术不会走远。”

在数据分析、精准广告、图片广告、DSP等方向,华扬联众通过收购、投入研发等方式做技术布局,并和各大网站深度合作,针对广告主和媒体开发了各类定向类产品,包括行为定向、图形定向等,比如子公司派择科技推出的“魔图”已经在各大门户获得成功;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华扬联众也正着手进APP平台优化、二维码、移动支付关联,移动视频的相关开发。

对于以微博为代表兴起的社会化营销而言。苏同认为其商业价值还没有充分开发出来,微博现在只是作为单一的媒体角度出现,虽然开放平台形成,在也看到有些思路,但相关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走,需要更多跟广告主、厂商、批发商、品牌主做渠道的整合。

不过,对于业界正在热议的RTB,苏同则给予了谨慎的评价:“DSP现在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媒体或许逐渐开放后台,但要想在中国成为行业主流很难,可能会是一个重要补充部分;而且媒体即便提供类似的产品但也离不开服务,不可能全靠自己——毕竟,媒体有成千上万个客户要经营,自己服务得需要雇多少人投入?另外,还有一个事实是,DSP所象征的购买受众为主的精准广告,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其实还很不理想。”

苏同透露,国内的公司去年还未真正重视DSP,2013年尚不确定,当然,长远来看DSP会影响未来和技术公司的格局,而一旦格局改变又将会带来新的意义,可能会有很多不一样类型的竞争对手冒出来。

技术类广告公司虽有发展的空间和未来,能做大的却很少——苏同不忌讳对潜在竞争对手的真实看法。“技术类公司大多数的结果是被收购。”苏同这样判断。他认为,在中国做网络广告必须有强大运营能力和合理的商业逻辑,而这对技术公司很难。如何整合这些技术并实现创新,如何灵活运用技术来为业务服务、为广大的广告主提供更好的服务显然更为关键。无法停止的步伐

在2012年第国际广告节上,华扬联众囊括了30项大奖,其中包括最有含金量的“最佳广告公司”,而苏同也被评为“中国互动广告十年英雄人物”。

看起来,华扬联众交出了足够完美的成绩单和让苏同获取成就感的资本。

“更多的感觉其实是辛苦。”苏同却这样告诉记者。“网络广告现在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状态,我希望它更加公开透明,未来要能够满足各种各样广告主合理需求——总想做得更好,投入越大,当然也就越辛苦。”

从最初的传统广告、到互联网数字广告、再到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苏同对环境变迁有着清醒和敏锐的认识,在他看来,不主动求变往往就意味着盛与衰、生与死的考验——也幸亏当年的4A们转身慢了一拍,才为如今这些耳熟能详的本土数字广告公司留下了生存空间。

在苏同能看得到的未来,数字广告将走向整合营销。线上数字媒体,包括视频、社区、搜索引擎、智能移动终端等。线下的户外广告和二维码识别等,经过深度整合,合理推送,才能让品牌或商品从海量的信息量中跳出来,才能在消费者最需要的时候,发挥引导效用。广告公司不仅要在技术性平台提供解决方案,还要深入了解消费者,在需要的时候做营销,不要硬性的打扰,以此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又要更懂广告主需求,并按所需定制服务或提供自助式服务。

广告环境在变,因而目标也会一直在改变。苏同表示。比如,曾经最满意的产品和案例,在那个时代感觉不错,放到现在都有不满意、不完善的地方。

不完美,这也是我们很多人有激情去继续投入的动力。当然,对于苏同来说,最大的动力或许还是来自于多年来的广告梦想。从还没毕业就开始做起广告,不觉间,苏同在这个行业已经打拼了近二十年。

“梦想就是中国的广告公司可以担当重要的角色。”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后,似乎掩藏着苏同让华扬联众走向国际化市场的“野心”。至少,在他看来,数字把本土广告与国际4A拉回了同一条起跑线,与国际4A公司相比,在如何经营数字媒体广告方面,本土的公司一点也不落后,甚至可以做得更好。

五大广告集团的成功,伴随的是欧美日经济输出的全球化步伐。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本身在国际上还没有那么大影响,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未来或许也将为中国的广告公司提供走出去的机遇。

“前行的路上面临的更多是失败挫折,失败了才知道痛,而一次成功什么也不代表,没有十年以上的坚持,不要谈梦想。”苏同说,“虽然辛苦,但前行的步伐已经无法停止,而背后的驱动力实际上也更为复杂,华扬联众发展到这个阶段,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公司,我的责任是做好自己的事,让它走的更远,更符合这个时代。”

诚然,梦想之路从来都是布满荆棘,而理想、事业、生活之间更是难以完美平衡。工作中的苏同给人的印象是严肃和不苟言笑,在生活中却有着诸多爱好,比如打球、旅游之类或看其他行业的专业书籍等等。“人在不同场合,扮演的角色不一样,不能放任自己的性格,这个没办法。”苏同认为。

“当然,最大的爱好是和闺女玩,这是我最放松的事。”说到这时,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苏同也第一次舒展着身体露出了微笑。

上一篇:女宿的故事 下一篇:我国粮价主基调“稳中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