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古诗 创新作文

时间:2022-02-21 11:59:59

品读古诗 创新作文

(四川省威远县小河中心学校642450)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朱熹借景寓理,以清澈的方塘比喻得到知识的真谛,那么学生作文从哪里获真谛呢?走进古诗文,可以寻觅到一条源远流长的清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写作技巧的提高,同时也更好的促进古诗词的阅读质量,再者还可以润色语言,点亮自己的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丰富文化底蕴,塑造“现代精神理念”,古诗文在这方面占尽风头,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是不朽的国粹,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学生学国语言最好的材料。对于他们模仿、借鉴优美的文学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铺垫作文功底无疑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从品读古诗词中学会创新作文技巧呢?

一、从教学诗眼中教会学生炼字的功夫

在诗词教学中,往往采用“美丽的诱惑”激发兴趣,如教学杜甫的《望岳》中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时,我引用了坡与他的妹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的故事。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个字,说出诗眼。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后来又改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但仍不属上品。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黄连赞妙不可言。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会很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的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泻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这个故事很好的表达了诗旨。这就是诗中关键字即诗眼的魅力所在,而这个关键字的酝酿过程就是炼字。

明白了这样的道理,那鉴赏“钟”和“割”这个诗眼,就易理解诗意了。如果我们把古人这种炼字之功,灵活借鉴,运用到我们作文当中,那文章就会出彩了。

二、鉴赏动词形容词的精妙,让作文生动形象

诗歌语言含蓄隽永,古韵悠悠,引导学生欣赏动词形容词的神奇作用,在勾勒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然而诗歌语言的生动传神等特点在动词的应用上,最为突出,如‘气蒸云梦泽,破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蒸”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憾”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又如人们常说提及的王安石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满’凡如是十余字,始定为‘绿’”。这里的“绿”就是形容词当动词用,“绿”字用得好,好在生动、形象,把春风吹拂、草绿花香、一派生机的形象巧妙的描绘出来,“绿”字中蕴含着诗人对春天来到的欣赏之情。作者用“绿”字是经过了反复推敲、锤炼的,这也是“炼字”。这些都说明古诗人非常注重动词的锤炼!

诗歌又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个“肥”字,一个“瘦”字,说明了女词人对雨后花情的深切了解,体现了作者恋花、爱花、惜花的深刻程度,表达了词人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在的无限惋惜之情,所以“肥”“瘦”二字特别传神。又如“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王驾《晴景》),王安石改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蝶”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的表现出完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像这样锤炼动词,形容词的例子在唐诗宋词中比比皆是,如果教学中灵活的引导学生赏析,慢慢的就会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古典诗词的阅读质量,铺垫文化之功底。

三、鉴赏数量词、虚词,让作文空灵

枯燥乏味的数量词,在优秀诗人笔下,仿佛是马良的神笔,可以画龙点睛,这个“睛”,就是那些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就可以迸发丰富隽永的诗情。如李商隐的《锦瑟》,开篇就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并非富于诗意的数量词,在高明的诗人的笔下,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却是不争的事实。“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因为改为“一枝”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早春“早”的特点。这也是对数量词的锤炼之功。

同样恰到好处的虚词的锤炼,可以悠扬婉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据说欧阳修《昼锦堂记》的第一句原本是“仕宦至将相,富贵返故乡”,待文章写完送走后,又快马加鞭追上前去,添加两个“而”字,改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返故乡”从而使文义大文增色 。如果教学中灵活的引导学生赏析,然后让学生学以致用,慢慢的就会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总之,教会学生品味鉴赏古诗文,然后学以致用,创新作文,一定会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

上一篇:英语课堂 “三实而立” 下一篇:基于自主性学习兴趣培养模式下的数学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