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厅厅长报告

时间:2022-02-21 10:19:49

建设厅厅长报告

同志们:

这次全省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总结20*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2009年工作任务。下面,我讲几个问题。

一、顽强拼搏,积极进取,20*年建设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刚刚过去的20*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一年,我们接连经历了一系列大事、急事、难事的挑战和考验。全省建设系统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新形势下建设工作实际出发,一心一意重民生,聚精会神促发展,千方百计保稳定,奋力开拓新局面,全省建设事业在改革开放30年奠定的坚实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水平。

(一)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出色完成援川救灾工作任务。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全系统紧急动员,全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短短几天就认购了价值8432万元的活动板房,捐助了一批灾区急需的移动公厕、垃圾清运车等设备,并派出全国第一支城镇供水抢险队伍。5月下旬到7月底,8000多名干部职工奔赴灾区一线,克服地震余震、山体滑坡、道路不通、堰塞湖威胁等难以想象的困难,顶风雨、冒酷暑,在北川、成都和绵阳三个战场昼夜奋战,全力开展地形勘察、规划设计、板房安装、设施配套等工作,安装活动板房32876套,安置群众10万多人,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各级建设部门加强对板房生产、运输、安装及质量安全的调度、协调和督查,全力保障前方需要。我省建设系统的援建工作,得到灾区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受灾群众的广泛赞誉,得到中央领导和建设部的充分肯定,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多次作出批示,称赞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具有过硬的思想作风和政治觉悟,向灾区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为山东争得了荣誉,树立了敢打硬仗的良好形象",不愧为"建设铁军、援建先锋"。救灾转入恢复重建阶段后,及时编制了北川县城乡住房建设规划和17个乡镇的灾后重建规划,目前一大批干部职工工作在灾区一线,成为恢复重建的中坚力量。

(二)迅速行动,果断部署,全力落实中央和省扩大内需重大决策。中央提出扩大内需10项措施后,全系统立即行动,紧急调度汇总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调整原有计划,将具备条件的项目提前安排、提前启动。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成立省扩大内需领导小组建设厅办公室,负责承办建设领域扩大内需具体工作,各市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并积极开展工作。在各地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省里及时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争取,全省69个廉租住房项目、28个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被列入中央新增投资计划,分别获得补助资金1亿元、2.26亿元。目前这些项目大都顺利启动,开始形成实物工作量。

(三)大力实施住房保障,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圆满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住房保障工作任务。全省17设区城市、75个县市将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年内新增保障资金16亿元,是以往年份总和的4倍,新增保障3.2万户,累计保障6.02万户。全省完成经济适用房投资80亿元,竣工410万平方米、5.05万套。二是稳定房地产市场初见成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全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26条政策措施。公积金支持住房保障和住房消费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截至11月底,全省住房公积金覆盖率75.7%,累计发放公积金贷款477亿元,个人贷款使用率42.8%。1-11月全省完成开发投资1689亿元,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2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3%、13.4%。

(四)城乡规划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型城镇化研究深入开展。成立了山东省城市规划委员会,完成了《黄河三角洲城镇体系规划》和《鲁南城市带规划》初步成果。各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基本覆盖近期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设市城市和县城控规覆盖率分别达到95%、85%。全省乡镇总体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修编基本完成,中心镇详规覆盖率超过55%。省建设厅会同省委政研室、省政府调研室等10部门,赴省内外开展城镇化工作调研考察,研究提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思路、目标和政策措施,为省委、省政府召开高规格的城镇化会议奠定了基础。

(五)积极开展环境整治集中行动,城乡环境面貌和服务功能明显提升。为迎接奥运会和奥帆赛,集中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铁路沿线环境整治。青岛市建设系统全力以赴做好浒苔清运和环境整治工作,为奥帆赛顺利举办做出了突出贡献。开展迎全运环境整治集中行动,前11个月查处违法建设3.5万处、治理户外广告15万块、清理占道经营61万处、清除乱贴乱画340万处,建成了一批环境整治示范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预计全省完成城建投资576亿元,比上年增长7.9%。城市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4个国家园林城市和2个国家园林城镇,胶州、胶南、寿光获山东人居环境奖。城管综合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市政公用事业运营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数字化城管试点成效明显,15个设区城市和10个县市开通了"12319"热线。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得到加强,景区面貌进一步改善。

(六)狠抓污水和垃圾处理、建筑节能、城市节水,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取得重大进展,全省新建成污水处理厂33座,实现"一县一厂"目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2%。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推广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环卫模式,编制实施了三年建设规划,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3%。墙改与建筑节能扎实推进,关停、改造实心粘土砖厂400多家,新型墙材生产和应用比例分别达到79%、96%,设计、施工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分别达到100%、93.6%,建成节能建筑4600万平方米,节能236万吨标准煤、节地5万亩、利废3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615万吨。城市节水成效明显,新增2个国家节水型城市,总量(11个)居全国第一。

(七)大力推进村镇建设,村镇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深入开展"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新增21个省级中心镇。预计全年全省村镇建设完成投资650亿元,自来水普及率和道路硬化率分别达到80%、60%。扎实推进村庄整治和省际边界地区环境整治,4000多个村庄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各地继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周边村镇延伸,城乡一体化发展态势进一步显现。莱芜市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试点市。着手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垦利县、嘉祥县已先期试点。

(八)继续强化工程建设管理,建筑业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累计检查施工现场2.7万个,责令整改工程1519个。开展了勘察设计市场、建筑节能设计和工程抗震设防专项检查,举办了"建筑设计与城市文化建设"高峰论坛。切实强化招投标监管,全省应招标工程招标率、应公开招标工程公开招标率达到99%。加强标准造价工作,编制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8项,完成了房屋修缮计价依据和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建筑业实现稳定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600亿元、增加值1660亿元、实现利税300亿元,同比增长18%、19%、20%。开拓海外建筑市场业绩突出,前11个月累计新签合同额44.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8%、38%。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创"鲁班奖"工程11项、国家优质工程金奖14项、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21项。

(九)全力抓好建设领域和谐稳定,群众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努力维护建筑农民工合法权益,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加强城镇房屋拆迁管理,拆迁案件进一步减少。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建筑施工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3%、17%。

(十)狠抓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建设领域对外开放、依法行政水平和管理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省建设厅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省委学习实践活动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制定了建设系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进一步加强,在建筑节能、城镇规划等领域开展了与德国巴州的实质性合作。建设法制工作稳步推进,省人大通过了《山东省物业管理条例》、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建筑装饰装修管理办法》,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工作取得新成效。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全省累计11万人取得建设执业资格、已注册8.8万人。建设系统政风行风进一步改进,省建设厅两次在建设部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建设厅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20*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我省建设事业也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30年,是全省建设事业发展最强劲、变化最明显、业绩最辉煌的30年。建设工作在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一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30年来,我们不断破除旧思想、老框框的束缚和制约,不断学习吸收新理念、树立强化新观念,不断增强把握形势变化、驾驭建设事业改革发展的能力,努力使建设工作符合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建设事业每一次重大突破、每一次重大跨越、每一次重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我们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中的矛盾,以市场化、法制化、公开化、科学化、规范化为取向,在工程建设、住房制度、城建投融资、建设类企业、城乡规划、城市管理和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不断深化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建设事业发展展现出勃勃生机。二是始终坚持服务大局,推动发展。30年来,我们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义,始终把建设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进行审视和把握,自觉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坚持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主动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开展"齐鲁杯"和"十百千"活动、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崛起、组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等,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载体和强大动力,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建设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三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30年来,我们坚持从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做起,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抓起,下大力气抓了住房保障、环境整治、工程质量、拆迁管理、清理拖欠、城市安全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社会各界对建设行业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四是始终坚持集约发展,保护环境。我们把节约和珍惜各种资源作为各项建设的重要前提,坚持走内涵式、集约型发展的路子,坚持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全面推进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着力提高污水和垃圾处理水平,为生态省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五是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多年来,我们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党风廉政建设、抓干部队伍建设、抓行业作风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造了一支觉悟高、素质强、作风硬的队伍,形成了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良好风气,保证和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不够全面,对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城乡差距明显,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相对薄弱。三是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和消费增速下降,城建投资增速趋缓,大中城市普遍交通拥堵,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资金缺口较大。四是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力度不够,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展缓慢。五是系统内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党风廉政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二、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坚定做好今年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正确分析和把握形势,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工作涉及重大问题多,影响面广,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工作方针,对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认真分析形势,积极应对挑战,充分把握机遇,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第一,要正确分析和把握当前建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今年将是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年,我国的发展也将迎来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最大挑战。应当看到,由于国际国内形势急剧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设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明显增加,建设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异常复杂严峻,今年一季度的困难将会更大。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城市土地收益减少;因国家税收政策调整,地方财政增收困难;由于国际经济动荡,招商引资难以取得实效;同时各级用于民生保障和抗震救灾的财政支出大幅度增加,城建资金筹措难度加大。然而,维修维护和建设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保障性住房,开展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却大幅度增加,资金问题极有可能成为制约建设工作的瓶颈。另外,一些制造业和房地产企业资金不足,直接影响在建项目进度,可能造成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新的拖欠,导致已售期房不能按期交付、拆迁居民无法安置,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家一定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更周密一些,未雨绸缪,提前行动,积极做好应对不利因素的充分准备,防止因估计不足而陷入被动。

第二,要充分看到和把握做好今年建设工作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我省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因为金融危机而逆转,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省委、省政府对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大政方针已定,方向明确,措施有力,为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其次,多年来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建立的良好机制、形成的有效做法,为推动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再次,中央18号和省委、省政府21号文件,确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分别推出10项、21条重要措施,进一步增加投资、扩大内需,这对住房保障、房地产业、建筑业、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建筑节能、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等,无疑是大好的机遇。相信随着国家和省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我省经济一定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利于建设事业发展的机遇将会逐步增加。只要我们审时度势,充分利用好这些条件,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完全可以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要准确领会和把握党委政府的新要求和群众的新期待。党的十七大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省委工作会议确定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目标,要求繁荣发展服务业,扎实推进区域和城乡统筹,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新愿望,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把扩大内需的许多重要工作交给我们建设系统,对这些工作寄予厚望。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精心谋划工作思路,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切实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努力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建设"两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坚定信心,积极作为,不辱使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做好2009年各项工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贯彻中央和省扩大内需决策部署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一年。全省建设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总体要求,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主线,以举办"十一运"为契机,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突出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房地产市场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住房建设、城乡环境整治集中行动,全面提升城乡规划、质量安全、节能减排、城市管理、建筑业发展水平,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努力保持建设领域和谐稳定,推动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积极贡献。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这是建设领域扩大内需工作的首要任务,必须抓紧抓实抓好。要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保住一头、启动一头、放开一头"的要求,认真贯彻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20*]131号和鲁政办发[20*]73号文件,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切实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要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确保将保障范围全部覆盖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增保障2万户,累计保障8万户;突出抓好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廉租住房项目,年内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5万套,将实物配租比重提高到20%。要增加经济适用住房供应,确保年内建成5万套。要大力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和城中村改造,确保年内改造棚户区260万平方米。要鼓励支持企业建设职工公寓,启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二是大力启动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要会同民政、财政、国土等部门,科学编制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规划,与小城镇建设、村庄整治、迁村并点、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及扶贫开发相结合,合理确定农房建设和改造的目标、任务、时序,按照"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先易后难"的原则分类实施。要尊重农民意愿,以农民和村集体组织为主体筹集农房建设资金,建立政府适当补助、住户投资投劳、社会积极帮扶的农村危房改造运作机制,市县建设部门要加强质量监管和技术服务。要科学确定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县镇村,采取新建、修缮加固、空闲房利用、租借等多种方式安置农村困难群众,积累经验,逐步推开。三是放开搞活房地产市场。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鼓励支持居民住房消费的税费和信贷优惠政策,清理房地产收费,提高居民购房支付能力,降低开发成本,促进住房消费,努力保持房地产投资规模增长20%以上。要规范和强化住房公积金管理,大力发展公积金个人贷款业务,加强对居民住房消费的支持。全面实行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商品房预售和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开发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备案三项制度,实施房地产开发全过程监管。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房品质。加强房地产运行情况调度和市场监测分析,抓紧建立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上半年17市必须全部开通,年底实现全省联网。

(二)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以规划为先导促进区域和城乡一体化。推进城镇化,对于增加投资、稳定就业、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推进城镇化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重点,改善城乡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重点地培育一批综合承载能力强、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使其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增长极。新形势下,总的要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相互促进,坚持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环境生态化协同发展,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有机融合、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一是精心筹备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已确定,今年要召开一次高规格的城镇化工作会议。省建设厅将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会同省有关部门,精心做好会议筹备工作,重点研究起草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使之成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城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有关会议具体事项,请各城市积极配合,确保开成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会议。二是扎实推进区域统筹。抓紧编制完成《黄河三角洲城镇体系规划》和《鲁南城市带规划》,着手编制新的《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探索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强化山东半岛城市群、山东省海岸带和济南都市圈等区域性、战略性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着手构建区域统筹规划、产业统筹布局、设施统筹建设、市场统筹配置四大体系。三是继续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审查报批工作,继续编制或修订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各类专业规划及分区规划,确保控制性详细规划年内覆盖城市规划建成区。要创新规划编制方式,积极组织编制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或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统筹布局城乡居民点、产业发展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农田保护空间和区域基础设施通道,明确划定适宜、限制、禁止建设区,实现城乡规划县市域全覆盖和空间资源管制硬约束。要继续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县域村镇布局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大幅度提高小城镇详细规划覆盖率。四是提高规划管理和服务水平。要特事特办,提高"扩内需、促增长"项目的规划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要根据新的省域铁路建设规划和高速公路建设计划,调整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超前编制换乘枢纽、物流园区等建设规划。要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精心打造建筑精品和城市亮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优良载体。要建立健全市、区、街道和乡镇、村居四级规划监管网络,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用地和建设行为。加强城乡规划效能建设,争取建立实施省派驻各市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五是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和村庄整治。要结合"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继续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突出抓好道路硬化、排水管网建设和村庄整治,积极推进城市供水、燃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向周边村镇延伸,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共享水平。要学习借鉴胶州经验,提倡县、乡两级政府为开展整治的村庄提供水泥、苗木等物资补助,推动村庄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学习借鉴诸城经验,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中心村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综合配置科教文卫、治安、社保等服务设施,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全面完成迎全运环境整治集中行动,进一步提高城市功能和环境质量。第十一届全运会今年10月将在我省举办,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深入细致地做好工作,争取使全省城市环境面貌和重点景区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一是扎实开展集中行动。要按照去年省政府电视动员会的部署和鲁政办字136号文件的要求,逐项对照检查搞整治、抓落实,使比赛场馆和接待场所周边、交通干线沿线、城市出入口、重要景点、主要商业街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面貌发生新的变化。要把工作往前赶,8月底前主要整治项目必须收尾,必须整治到位。二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地要以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道路桥梁、危旧管网改造等为重点,抓紧启动一批前期工作成熟、建设条件落实的项目。要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中央和省级财政新增投资及时用于土建安装和设备材料购置。各地要抓紧新建、改扩建一批城市道路、公交场站和公共停车场,改造一批城市供排水、燃气、热力管网及防汛设施,实施一批城市水系整治和园林绿化工程,济南、青岛要尽快启动轨道交通项目。要推进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创造条件发行市政债券、企业债券,积极利用世行、亚行贷款。三是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城管执法工作,对于维护城市运行秩序、保持良好市容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城管执法装备水平,抓好城管执法规范化考核。继续推进城管执法进社区,扩大执法覆盖面,倡导文明执法、人性化管理,提高执法效率,提高城管执法的社会形象。认真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推进市容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加快推广12319服务热线,设市城市年内要全部开通。积极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精确、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要完善城市道路建设联席会商制度,推进管网与道路同步建设、同时施工,择机调整城市道路占用挖掘费标准,全面推广地下管线不开挖施工技术。要以建立完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为重点,抓好城建档案管理和应用。四是提高市政公用行业运行和服务保障能力。继续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完善特许经营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完善政府监管体系和工作机制,培育和规范市政公用事业投资、建设、运营、作业市场,理顺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提高运营效率。抓好天然气供应,加强供热情况调度,确保供气、供热安全稳定。积极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保持出租车行业稳定。五是抓好风景名胜区管理和园林绿化。要加快编制和完善风景名胜区规划,建立健全景区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景区内建设活动的监测监控,严禁未经评估和许可在景区内搞开发,促进风景名胜资源严格保护和永续利用。要大力发展节约型绿化,培育种植耐旱、节水、涵养水源的植物,普及滴灌、微灌、管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深入开展园林城市和人居环境奖创建活动,做好济南园博会筹备工作,突出抓好齐鲁园建设。

(四)狠抓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促进"两型"社会建设。一是切实加强污水和垃圾处理工作。要以南水北调、"两湖一河"流域为重点,加快配套完善污水管网,实施污水处理工艺升级改造,建设污泥处置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集中处理率和处理质量。加强供水管网维护和改造,鼓励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强制推广节水器具,积极创建节水型城市。各地要引导和鼓励人口多、实力强的小城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倡临近乡镇共建共享。要以城市水源地周边地区为重点,开展村庄污水处理试点。建立和落实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快建设规范化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争取到2011年底实现"一县一场"。要学习莱芜、烟台莱山等地城乡环卫一体化做法,按照"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逐步健全村镇垃圾收集和转运系统,重点抓好乡镇垃圾周转站建设。二是深入推进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加大新型墙材专项基金征收力度,对基本"禁实"地区要加强监督检查,防止实心粘土砖反弹,重点抓好建制镇规划区"禁实",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禁粘"工作。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审查监督程序,确保节能标准落实到工程建设各环节、全过程。要按照统筹规划、示范先行、先易后难的原则,建立财政支持、企业自筹、社会资金和受益居民共同投入的投融资机制,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确保年内完成935万平方米。积极开发推广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力争全省应用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抓好绿色建筑、低能耗建筑试点,大力推广城市照明节能技术。三是积极开展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改造。继续推进供热体制改革,推进供热分户热计量。各地要对热源、热网、换热站、用热户等环节全面检查分析,找准高能耗原由,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措施。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供热技术和工艺,限时淘汰高能耗、高成本、低效率落后的供热系统、工艺和设备。要建立实施供热能耗指标考评制度,将不达标企业清出供热市场。

(五)创新工程建设体制机制,提升建筑业整体竞争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管理。要全面加强对各类扩大内需项目的监管,督促建设单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严格按规定使用中央和省补助资金,引导建设单位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省内材料、设备和设计、施工队伍。依法强化建筑市场监管,加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严肃查处转包、违法分包、挂靠和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加强建筑市场信用平台及评价机制建设,引导市场主体逐步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气。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和执业人员责任保险。坚持贴近市场、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完善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和劳动者权益的标准体系与造价机制。建立招投标信息平台和网络监管平台,抓好建设工业产品备案管理,强化建设机械市场监管,加强对工程监理、招标、造价咨询行业的引导和管理。以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建设执业师注册和管理,抓好项目经理向建造师平稳过渡工作。二是提高建筑设计和工程勘察水平。我省新建的42个全运会场馆,山东设计的不到1/10;全国新评的27名设计大师,山东只有1名,值得我们深思。必须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设计人才,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和研讨,并采取经济、技术、行政等多种手段,繁荣建筑创作,鼓励多出精品,鼓励优秀设计人才脱颖而出。要继续深化勘察设计体制改革,提高行业竞争力。抓好初步设计审查和施工图审查,建立健全工程设计质量监管体系。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做好重点工程及生命线工程抗震鉴定与加固工作。开展工程勘察质量专项治理,重点强化现场作业质量和试验工作管理,提高勘察文件深度和精度。三是提高建筑业核心竞争力。要抓住国家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强产业指导和服务,提高建筑业发展水平。继续支持大企业、十强县、劳务基地发展,积极参与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贯彻落实《山东省装饰装修管理办法》,促进装饰装修业健康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加大外出施工力度,国内向中西部薄弱地区和后发市场转移,国外向非洲、东南亚、中东、中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拓展,打造山东建筑业良好品牌。要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和参与北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六)着力抓好工程质量和行业安全,保持建设领域和谐稳定。一是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加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实施监督管理,完善"企业自控、社会监理、政府监督"的工程建设保证体系,加快推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突出抓好大型公共建筑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工程质量,创建经得起社会监督、历史检验的优质工程。要把城乡结合部、招商引资和各类园区工程建设纳入政府监管,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和建设标准,确保所有工程主体结构质量处于受控状态。二是抓好建设领域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从严控制特种作业人员市场准入,建立完善事故预防和防范机制。加强建筑施工和燃气安全监督检查,加强城市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安全监管,抓好城市防汛工作。加强建设系统应急管理,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三是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机制,加强日常排查和监管,避免敏感时期出现投诉上访高峰,防止发生。积极推行标准化工地建设,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民工维权工作,引导企业把农民工养老、医疗、失业、意外伤害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四是依法强化拆迁管理。认真贯彻国家和省《拆迁条例》,坚持依法拆迁、和谐拆迁,维护被拆迁群众合法权益。严把拆迁项目审批关,合理安排年度拆迁计划和安置房建设计划。加强拆迁队伍建设,规范拆迁行为,从源头上减少上访案件。

(七)加强建设法制工作和对外交流合作,提高依法行政和对外开放水平。一是加强立法工作。省里今年将研究起草《山东省城市容貌与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山东省建筑节能管理条例》,修订《山东省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山东省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规定》,开展《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立法调研,进一步完善我省建设领域法规体系。各市也要结合实际,争取制定出台一批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二是加大执法力度。要深入落实建设行政执法责任制,结合重点工作,开展住房保障与房地产、城乡规划管理、风景名胜区、建筑市场秩序、墙改与建筑节能等执法检查。省人大刚刚通过、今年"五一"将正式施行的《山东省物业管理条例》,历时八年才完成立法,社会关注程度高,创新内容多。建设系统各主管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扎实组织实施,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强调一下,今年省市两级将陆续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各市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超前考虑,主动研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和争取,在机构改革方案未正式前,现行部门职能和管理体制不准变动。三是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要不断加强与国外和境外国际机构、对口行业和企业的联系,积极引进国外智力,推动我省建设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开展合作。要做好建设项目包装和招商前期准备工作,重点在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建筑节能和房地产等领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八)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深入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内涵,结合实际,深入调研,查找问题,剖析原因,认真整改,真正把学习成果应用和体现到具体工作中。二是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建设系统各部门"一把手"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本单位、本行业反腐倡廉工作负总责,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全省建设系统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方案》,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在规划管理、房地产开发、工程承发包、资质审批、资格认证、质量安全监督等环节,完善工作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透明度,减少自由裁量权,切实从源头上堵塞漏洞,遏制建设领域腐败现象。要继续大力支持纪检监察工作,进一步加大廉政教育和案件查处力度。三是进一步加强行业作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营造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塑造良好的行业形象。要扎实开展文明行业创建活动,积极开展"迎全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积极推进企业文化、行政文化、行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文明素养和思想道德建设水平,提高建设队伍整体素质。要继续深化"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抓好"安康杯"竞赛,推进工会维权和劳动保护工作。

同志们,做好今年建设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拼搏、扎实苦干,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干劲、扎实的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上一篇:建设厅现场会讲话 下一篇:建设厅厅长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