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况报道中的预测新闻

时间:2022-02-21 05:10:56

“禽”况报道中的预测新闻

全球化的浪潮将地球缩小为一个“地球村”,在这里,一切政治、经济、社会的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人类文明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复杂化。人类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迫切需要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动提出预测。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预测新闻报道脱颖而出。在非典报道、印度洋海啸、人民币升值、矿难等重大事件报道中,预测新闻大显身手。2005年,禽流感在全球暴发,预测新闻再度吸引人们的眼球。打开百度搜索,到2005年10月28日14:03止,有关禽流感的报道就达18.5万条。主要包括疫情报告、各国行动、中国应对、综述评论、认识禽流感、图表解读等方面,这些新闻报道很大一部分是预测新闻,为人们控制禽流感蔓延、疏导国民心理起到了行动指南和心理镇静剂的作用。

一、什么是预测新闻

何谓预测新闻?根据美国学者沙利文所著《预测学原理》的解释:预测就是对不能确定的或不知道的事件作出叙述。在多数情况下,这些事件是未来事件。把它与新闻学定义相结合,预测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预测性事实的反映,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的报道。与普通新闻相比,预测新闻是一种将来时,它报道的侧重点不是事实,而是建立在事实之上的预测,并且提出警示。预测新闻具有如下特性:一是科学性。新闻采写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通过收集大量资料,采访专业人士,对所有信息进行科学归纳和分析,最后才能得出准确度较高的预测结论。二是服务性。此类新闻不是形而上学的抽象论理,它的落脚点是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社会各行业的发展提供预测,并指导人们如何趋利避害。三是前瞻性。预测新闻报道的是即将发生的变化,属于未来学范畴。四是不确定性。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任何预测新闻都存在不确定性,我们的努力只是如何最大限度降低这种不确定性而已。

二、“禽”况预测剖析

预测新闻一般以如下几种方式出现:一是政府部门公告性信息。包括政府部门以行政手段要求强制实施的一些决议、命令、通知、措施,以及政府官员代表官方的发言。如《国家林业局紧急通知:要求全力防控候鸟传播禽流感》(《人民日报》2005年10月28日)、《:中国政府能够控制禽流感》(新华网2005年10月26日)。二是权威人士的谈话。如《专访:日本专家谈如何控制禽流感蔓延》(新华网2005年2月7日),《陈贤义:一旦出现人感染病例,及时治疗防止扩散》(人民网2005年10月28日)。三是记者或评论员综述评论。记者或评论员通过充分占有资料,严密推理论证,提出预测。

综观这些预测新闻,其报道手法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具有全球视野。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在事物的宏观背景下透视微观现象,有利于发现它的发展规律。对禽流感的预测报道,是在“全球人类休戚与共”的宏观视野下进行报道的。二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一些预测新闻以知识性的信息告知群众如何应对禽流感,体现了对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的尊重;而一些反应性预测,则对人们未来工作和生活提出了指引。如《禽流感风暴:五大行业将受重创》(《新快报》2005年10月23日),《禽流感暴发可致全球经济衰退》(《羊城晚报》2005年10月25日)。针对人们可能出现的恐慌心理,一些报道及时进行疏导,唤起人们的信心。如《中科院著名病毒学家高福谈禽流感:公众不要恐慌》(《科技日报》2005年2月16日),《卫生部长高强:中国禽流感疫情在控制中》(《中国青年报》2005年10月27日)。三是在新闻手段上注意新闻的易受性。在新闻体裁上,消息、评论、通讯等多个品种精彩纷呈,在表现手法上增添了新闻的人情味。

三、预测热潮中的冷思考

从禽流感报道的预测热潮中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以下问题。

第一,要注意预测的科学性。要提出科学的预测,首先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要充分了解事件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再次要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严谨的逻辑论证或者实证研究。否则,就有可能成为危言耸听。1989年12月13日,国内一家媒体转播外电称:一颗小行星有可能撞击地球,届时地球一半的人口可能遭到毁灭。一时间引发巨大恐慌。事实证明这是一则虚假的预测新闻,主要归咎于记者没有充分采访各方专家,没有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而是人云亦云,结果造成不良影响。

第二,注意把握好预测的时机。俗话说:观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在事件出现量变苗头之际提出预测,既有可能及时改变事物发展的方向,又能博取受众的认同,而不至于被认为是奇谈怪论。如《世卫总干事称禽流感人传人暴发只是时间问题》(《新快报》2005年10月27日),在禽流感已经传染到人类但是还未出现人传人之际提出预测,是对未来禽流感发展趋势的一个振聋发聩的警告。但如果事物的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甚至出现了质变,此时预测的效力和新闻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非典事件中媒体起初出现的集体失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的麻痹大意心理,从而失去了将非典扼杀于萌芽阶段的大好机会。

第三,要把握好预测新闻的度,不能炒作。预测新闻的最终目的是唤起政府和社会对于即将出现的危机引起重视,并提出一定的建议,而不是惊世骇俗、哗众取宠,因此,必要的度的把握极为重要。度把握不好,容易造成恐慌心理等负面影响。在此次禽流感报道中,一些报道出现了过度炒作的问题。如《俄专家称:禽流感如大暴发,半年可杀15亿人》(《新快报》2005年10月26日)、《印尼:禽流感又杀一人》(金羊网2005年10月26日)。这些新闻一看标题就吓人一跳,再说,禽流感半年可杀15亿人,这一预测的科学性实在引人质疑。

第四,要注意预测新闻的写作策略。预测新闻毕竟是对未来的预测,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预测风险。因此,记者要尽量多采访专家及相关专业部门,在写作时直接引用,并注明出处,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新闻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新闻媒体及记者的预测风险。

总之,预测新闻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未雨绸缪,化解风险;使用不当,则可能引起误导,引发恐慌。预测新闻虽然有很大风险,但作为普利策所说的“时代航船的望者”,新闻记者必须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监测环境”的重任,用新闻的“望远镜”发现时代前方的暗礁,为营造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杨彩霞

上一篇:数字付费电视为何难进百姓家 下一篇:互联网对中国新闻传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