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三条线段和的最小值

时间:2022-02-20 04:50:45

在中考中频现三条线段和的最小值问题,这类题往往基于二次函数且与动点结合,考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和探究推理能力,对能力要求较高.本文以近几年中考题为例,从定点、动点角度予以归类解析,供学习参考和触类旁通.

一、两定一动,动点在直线上

[TP

.tif>,Y#][TS(][HT5”SS][JZ]图1

[TS)]

例1 (2010东营)如图1,已知二次函数y=ax2-4x+c的图象与坐标轴交于点A(-1,0)和点B(0,-5).

(1)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该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ABP的周长最小.请求出点P的坐标.

解析: (1) y=x2-4x-5;

(2)令y=0,得二次函数y=x2-4x-5的图象与x轴的另一个

交点坐标C(5,0).

由于P是对称轴x=2上一点,

连结AB,由于AB=

OA2+OB2=26,

要使ABP的周长最小,只要PA+PB最小.

由于点A与点C关于对称轴x=2对称,连结BC交对称轴于点P,

则PA+PB=BP+PC =BC,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PA+PB的

最小值为BC.

因而BC与对称轴x=2的交点P就是所求的点.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根据题意,可得

b=-5

0=5k+b

,解得

k=1

b=-5

.

所以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5.

因此直线BC与对称轴x=2的交点坐标是方程组

x=2

y=x-5

的解,解得

x=2

y=-3

.

所求的点P的坐标为(2,-3).

点评:由于AB是定值,关键求PA+PB最小.PA、PB都在对称轴同侧,把其中一条如PA关于对称轴反射为PC,这里借助了轴对称,这样化同侧为异侧,化“两折线”为“直”,属常见的典型的“将军饮马”型问题.

二、两定一动,动点在抛物线上

例2 (2010南通)如图2,已知抛物线y=ax2+bx+c经过A(-4,3)、

B(2,0)两点,当x=3和x=-3时,这条抛物线上对应点的纵坐标相等.

经过点C(0,-2)的直线l与x轴平行,O为坐标原点.

(1)求直线AB和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以A为圆心,AO为半径的圆记为A,判断直线l与

A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设直线AB上的点D的横坐标为-1,P(m,n)是抛物线

y=ax2+bx+c上的动点,当PDO的周长最小时,求四边形CODP的面积.

解析: (1)y=-

12x+1;y=

14x2-1.

(2)略.

(3)如图2,把x=-1代入y=-12x+1,得y=

32

,所以D(-1,32).

过点P作PH直线l于H,则PH=n+2,即

14m2+1.

又因为PO=

m2+n2

=m2+(14m2-1)2

=14m2+1,

所以PH=PO.

因为DO的长度为定值,

所以当PD+PO即PD+PH最小时,PDO的周长最小.

所以当D、P、H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由垂线段最短,PD+PH最小.

所以点P的横坐标为-1,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n=-

34.

所以P(-1,-

34).

此时四边形CODP的面积为:S四边形CODP=SPDO+SPCO=

12×(

32+

34)×1+

12×2×1=

178.

点评:此题中动点在抛物线上运动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原来还可以这样命题!若受将军饮马模型的干扰,如作点O关于抛物线顶点的对称点O′,DO′交抛物线于点P;或作点D关于x轴的对称点D′,D′O交抛物线于点P,都是错误的,属机械模仿,未看清本质.本质是求PD+PO最小值,把PD或PO关于抛物线反射走,这里借助了等量代换PH=PO,这样化同侧为异侧,把“两折线”转“直”.

三、两定两动,两个动点分别在两条直线上

例3 (2011福州)如图4,二次函数y=ax2+2ax-3a(a≠0)图象的顶点为H,与x轴交于A、B两点(B在A点右侧),点H、B关于直线l:y=

33x+3对称.

(1)求A、B两点坐标,并证明点A在直线l上;

(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TP

.tif>,Y#][TS(][HT5”SS][JZ]图5

[TS)]

(3)如图5,过点B作直线BK∥AH交直线l于K点,M、

N分别为直线AH和直线l上的两个动点,连接HN、NM、

MK,求HN+NM+MK和的最小值.

解析:(1)A(-3,0),B(1,0);

(2)

y=-32

x2-3x+332;

(3)可得H(-1,

23).

所以直线AH的解析式为

y=3x+33;

直线BK的解析式为y=3x-3.

y=33

x+3

y=3x-3

解得

x=3

y=23

即K(3,23),则BK=4.

过点K作KDx轴于D,则KD=

23.

过点K作直线AH的对称点Q,连接QK,交直线AH于E;连接QM,则QM=MK.

又因为点H、B关于直线AK对称,连接NB,则HN=NB.

所以HN+NM+MK=QM+MN+NB.

由于点M、N分别为直线AH和直线l上的两个动点,

所以当QM、MN、NB在一条直线上时,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此时其和最小.

连接QB,则HN+NM+MK的最小值=QB.

因为点H、B关于直线AK对称,

所以AH=AB.

所以∠HAN=∠BAN.

所以KE=KD=23.

所以QK=43.

因为AEQK,BK∥AE,

所以∠BKQ=90°.

在RtBKQ中由勾股定理得QB=8,

所以HN+NM+MK的最小值为8.

点评:HN、NM、MK均在两直线AH和l之间,借助于轴对称把其中两条如HN、MK反射走,反射到两直线外,保留两动点之间的线段MN,这样化“三折线”为“直”.

四、两定两动,两个动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两个动点的距离为定值

例4如图6,RtAOB的顶点坐标为A(-2,0),O(0,0),B(0,4),把AOB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COD.

(1)求C、D两点的坐标;

(2)求经过A、B、D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2)中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取两点E、F(点E在点F的上方),且EF=1,当点E、F在何位置时,AF+FE+EC的和最小,并求出最小值.

解析: (1)C(0,2),D(4,0);

(2) y=-12x2+x+4;

(3)要使AF+FE+EC的和最小,由于EF=1为定值,就要使AF+EC最小,因此要设法把AF、EC转化到同一直线上.

由于点D和点A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x=1对称,把点D向上平移到D′,使DD′=1,连接CD′,与对称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E,此时四边形EFD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F+EC=FD+EC=ED′+EC=CD′.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AF+EC最小.

因为D(4,0),

所以D′(4,1).

又C(0,2),

所以直线CD′的解析式为y=-14x+2.

所以E(1,74).

所以F(1,34).

因为AF+EC=CD′=

42+12=

17,

所以当E(1,74),F(1,

34)时,AF+FE+EC的和最小,最小值为

17.

点评:因EF为定长,关键求AF+EC最小.AF、EC均在直线EF同侧,借助轴对称把其中一条如AF反射为FD,化同侧为异侧.考虑到EF=1,故把点D向上平移1,先反射再平移使问题迎刃而解.也可先平移再反射.

上一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单词 下一篇:雷锋PK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