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条机牵伸机构的优化设计

时间:2022-02-20 10:10:47

并条机牵伸机构的优化设计

摘 要:文章研究对影响主牵伸区握持距相关的十个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MATLAB进行编程求解,以提高牵伸机构的工艺性能。

关键词:并条机构;牵伸机构;握持距;优化设计

引言

我国并条机的发展非常迅速,随着并条工序对质量重要性认识的深化,进一步了解纤维牵伸的机理,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优化参数设计,提高我国并条机技术水平,加快我国纺织行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这对于我国纺织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采用可行性方法对影响主牵伸区握持距F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1 可行方向法

可行方向法的主要思想是在可行域内选择一个初始点,按一定的可行方向和适当的步长进行迭代计算,使迭代点逐步逼近约束最优点。

2 并条机牵伸机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已知条件:前皮辊半径R1为17mm,前罗拉半径R2为17.5mm,二罗拉半径R3为17.5mm,二皮辊半径R4为17mm。

2.1 设计变量选择

所涉及的变量包括:压力棒半径R5;压力棒与二皮辊中心距 L;压力棒与二罗拉表面之距离S;二皮辊前冲量B;二罗拉中心高出前罗拉中心距离H;前二罗拉水平方向中心距A。如图1所示。设计变量为:

X=[L,B,S,h,R5,A]T=[X1,X2,X3,X4,X5,X6]T=[20,5,1.5,4.5,5,34]T

图1 罗拉配置示意图

2.2 目标函数建立

在压力棒牵伸机构装置中,对条干的均匀度和质量影响较大的是主牵伸区握持距,而影响握持距因素有很多。在三上三下压力棒牵伸机构中,握持距比较大,难以适应短纤维的加工,在此情况下,对主牵伸区握持距进行优化是很有必要的。

主牵伸区的握持距:F=AB+BC+CD+DE+EF

由几何关系可知:

(1)DE的长度:DE=DT+ET=[(R3+X3+X5)2-(R3+X5)2]1/2

(2)EF弧长:EF=R3(A1-A2) 在O3O4O5中,据余弦定理得:

A1=arccos{[(R3+X5+X3)2+(R3+R4)2-X12]/[2(R3+X5+X3)・(R3+R4)]}

A2=arcos[(R3+X5)/(R3+X5+X3)]

(3)长度BC:O2M=X4+■-X1cos(A3-A4)

O5M=X6-X2-X1sin(A3-A4)

BC=O5P=[O5M2+O2M2-(R2+X5)2]1/2

(4)反包围弧AB:A6=arctan{BC/(R2+X5)} 在O2MO5中,A5=arctan{O5M/O2M} 所以AB=R2(A5-A6)

(5)CD弧长度:(R3+R5+s)}-A2-A6 O2O3=[A2+h2]1/2=[(X6)2+(X4)2]1/2

在O2O5O3中A7=arcos{[O5M2+O2M2+(R3+R5+s)2-(A2+h2)]/2(O5M2+O2M2)1/2;所以CD=R5A7=X5A7

2.3 约束条件确定

压力棒牵伸装置主区罗拉握持距大小取决于3个隔距参数。A:前皮辊偏心距 B:二皮辊偏心距 S:压力棒与二罗拉间的隔距。据经验可知,要取得较好的条子均匀度,参数的配置须符合以下要求:

(1)06 (3)BC3 (5)O1O5-X5-R1〉2 (6)1

部分主程序:

主程序:wgc1 A=[-1,0,0,0,1/2,0,0,0,1,0];

clear b=[0];

x0=[21,5,2,5,6,41,17,17,17,17]; options=optimset('largescale','off');

lb=[0,-5,1.5,4.5,5,0,17.5,17.5,17.5,17.5]; options=optimset(options,'tolx',1e-2);

ub=[25,5,5,12,10,50,25,25,25,25];

3 优化结果及分析

最优点:X=[20.0000,4.9826,1.5000,4.5000,5.0000,34.0890,19.

8935,17.5000,17.5000,17.5285]

最优解fval=32.5316重要参数:AB=2.9992 BC=14.5560 CD+EF=6.6248 CD=3.6140 X(1)-X(5)/2-X(9)=0

X(10)+X(5)-sqrt(O5M^2+O2M^2+(X(7)+X(10))^2-2*(X(7)+X(10))*sqrt(O2M^2+O5M^2)*cos(A5))=1

其约束作用:C(2) C(6) C(7) C=-2.9992 -0.0008 -0.6248 -6.4440 -0.1140 0 0

最优解fx=32.5316是主牵伸区的握持距,值越小,对短纤维的匀度和条干质量也越好。AB=2.9992说明前罗拉反包围弧较小,有利于条干质量的提高。压力棒半径X(5)=5.0,说明压力棒对主牵伸后区的摩擦力界贡献较大。CD+EF=6.6248大于6,其为压力棒和二罗拉表面的两段反包围弧总长度,其值大于六对后期摩擦力界影响较大。约束条件C(2)=AB-3=-0.0008和C(3)=6-(CD+EF)=-0.6248为关键约束条件,限制了握持距进一步缩短,防止条干恶化。

4 结束语

在实际操作中,优化设计牵伸机构罗拉中心距存在一点缺陷,目前还不能使纤维长度与罗拉中心距建立一种比较稳定的计算方法,如果能计算出这种方法,以后便可以动态地调节罗拉中心距来使其最优化,从而控制条干不匀。

参考文献

[1]徐铭九.高速并条机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3.

[2]孙靖民,梁迎春.机械优化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王贯超,张治中.高速并条机的开发(一)[J].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1996,10(3):289-294.

[4]宋育红.并条机牵伸机构优化设计[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12,28(1):5-10.

上一篇:地震切片技术在构造解释中的应用 下一篇:平面变压器在电源中的设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