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话核心语气词

时间:2022-02-20 05:55:58

摘 要:曲阜话中的语气词数量多,方言色彩浓厚,大都具有表义多能性特点,还具有足句或关联等其他功能,且同一种语气意义可用不同语气词表示。从分布和使用频率角度看,曲阜话核心语气词具有在语气表达中处于核心地位、分布广泛以及表义功能强等特点。按功能划分,曲阜话20组语气词中,核心语气词有13组,主要具有陈述、疑问、感叹、祈使和提顿5种语气表达功能。

关键词:曲阜话 核心 语气词

一、引言

语气是语言中表达情感意识的重要手段,王力(1954)指出,语言中对于情绪的表达方式叫作语气,孙锡信(1999)认为,通过语调或语气词等不同手段所表达的情绪就是语气,齐沪扬(2002)指出语气是说话者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随说话内容而表达的一种情感和态度,是通过语法形式表达的说话人针对句子命题的一种主观意识。这些观点都认为语气本质上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从语言功能层面通过语法形式表达的主观情绪。汉语中表达语气的因素有很多,赵元任(1992)J为是实词、副词或连词、语法形式的变化、感叹词以及语调变化,胡明扬(1991)认为,表达语气的手段是语音、词汇和结构,张斌(2000)认为,语调、语气词以及某些词语和结构格式是表达语气的三种手段。语气不是由单一的语气成分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于具体语境或语用成分的配合,言语交际中表达语气的因素构成语气系统,涵盖词汇、句法和韵律三个层面,系统结构成分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词汇语气系统的成分有语气词、副词、叹词、助动词、疑问代词以及部分连词等,句法语气系统由句式、人称以及时态等构成,韵律语气系统包括语调、停顿等。语气词是汉语言语交际中表达语气的一种重要手段,汉语古文献中没有专门研究语气词的著作,仅有一些对语气词的零星论述,《马氏文通》中具有“结煞实字与句读”功能的“助字”即为语气词,现在一般认为语气词就是处于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达说话者主观情绪的词类。

汉语句子都有如陈述、祈使或感叹之类的主要语气,在主要语气基础上可能还附加一些语气成分,用以消减或加强主要语气。主要语气从意义角度分为功能和情态两种,在句中表达说话者交际目的的语气是功能语气,表达说话者对命题的态度或情感的语气是情态语气,语气词是划分功能语气的主要形式标志。

汉语语气的分类有多种提法,语气意义分类不一的原因在于语气本质上表达主观情绪,而语句意义和语境相关联,语境分类的困难导致语气意义划分的不统一,总结出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范畴可能是语气分类的正确方向。

二、曲阜话核心语气词

曲阜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1987年版《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把曲阜话归属于中原官话蔡鲁片(李荣,1987),钱曾怡、蔡凤书(2002)等将曲阜话归为山东西区西鲁片。袁家骅(1960)指出,方言语气词都自成系统而不容许自由替换,都统一于该方音系统,有多少方言就有多少语气系统,因此用普通话解释曲阜话语气词时,有些只能描述句子基本意思,而不是严格的一一对应。

曲阜话语气词从分布和使用频率角度分为核心语气词和一般语气词两类,核心语气词具有在语气表达中处于核心地位、分布广泛以及表义功能强的特点;一般语气词使用频率较低,分布领域较窄,表义功能较弱,这类语气词往往在句中表现出实义成分,结构功能比较强。按功能划分曲阜话共有20组语气词,其中核心语气词13组,主要表现陈述、疑问、感叹、祈使和提顿5种语气表达功能:“也/嗳、呢、啊/呀、哩2、了、来2、喽2”表陈述,“也/嗳、呢、么、啊/呀、啵/吧/不/白、啦、蛮1”表疑问,“也/嗳、呢、啵/吧/不/白、哩2、了、来2、喽2”表感叹,“也/嗳、啵/吧/不/白、蛮1”表祈使,“也/嗳、呢、啊/呀、来2、咳”表提顿。

(一)也[i??]、嗳[??]

“也、嗳”可以在多种句型中加强功能语气,“嗳”是“也”的音变形式,两者在语气功能上略有区别。

1.句末“也”

陈述句“也”加强肯定和确认语气,含有事实或道理显而易见之意,在陈述句中通常用于反驳对方观点以加强肯定语气,在答语中表同意语气,即接受对方请求或肯定对方看法。

(1)不起就不起也,反能以后机会有哩是。(不去就不去吧,反正以后机会有的是。)

(2)甲:赶集起啵?

乙:起也。

祈使句“也”重读,表达较强的请求、要求、催促以及命令等语气,功能上类似于普通话中表祈使的“啊”或“呀”,但语气较强。“也”通常用在三种情况,一是用于当说话者向听话者发出要求后因不满而再次强调自己的要求时;二是用于答话者对问话者的征询不满意时语气较重的回应;三是用于比较礼貌的场合,以催促或请求的语气传达客气的意味。

(3)你过来也!

(4)甲:你走啵?(你走不走?)

乙:你走也,俺不走。

(5)恁别光坐子也,都动筷儿也。(恁:你们)

一般疑问句末“也”加强疑问语气,反问句使用“动词+么+也”结构表示对某一判断的否定,语气比一般陈述句强。特指问、选择问或者反复问句中“也”进一步加强疑问语气。

(6)你什么时候去也?

(7)甲:咱逛超市起蛮?(咱逛超市去吧?)

乙:逛么也?又没要买哩。

疑问句中“也”除了表达疑问以外,还带有祈使语气,高增霞(1998)称此类句式为“疑问祈使句”,吕叔湘(1993)认为该结构形式上是命令句中包含问句,功能上仍是询问性质。胡裕树(1995)认为句子的内层结构是疑问句,外层结构含有祈使意义。因此就句子功能看,曲阜话句末含“也”的疑问句被称为祈使疑问句更合适,因为句子重心在疑问上,所以把“也”在疑问句中的功能单列出来而不是归到祈使语气中。

感叹句“也”构成“怎么+这(那)么+形容词+也”的结构表达感叹语气,该结构类似疑问表达的形式,但在具体语境中可以分辨出感叹语气,这种结构表达说话者较强的因不解而引起的感叹语气。

(8)天怎么这么冷也!

2.句中“也”

“也”位于句中表达语气有两种用法,一是用于称呼语后表示呼告,有提顿作用,该用法出现的语境有限,句子表达强烈的吃惊、生气或震惊等情绪,但这不是由“也”直接体现的,而是由其后的语句表现出来,“也”的作用是引起听话者对后续语句的注意。这种称呼语是说话者为了表达强烈情绪而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往往虚化而不用来指具体对象,一般和“也”构成固定格式,如“娘也、天爷也”等表示强烈的呼告。

(9)姐姐也,你白动了!(白:别)

(10)娘也,又下雨了!

“也”的另一用法是用在转折关系复句前一小句末尾,肯定该小句判断的语气,后续小句表示转折。曲阜话没有“虽然……,但是……”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该种关系的复句中通过语气词“也”既肯定前一小句的判断,又提示下一小句的转折关系。

(11)这个么儿看子不好看也,吃起来香子哩。(么儿:东西)

3.“嗳”

“嗳”是“也”语音变体,出现语境和“也”基本一致,但在语气上比“也”缓和,发音上开口呼[?]比齐齿呼[i?]响亮,表达的语气较明快。祈使句中对长辈使用“嗳”语气明快,对晚辈使用“也”带有要求语气。“嗳”和“也”在表示呼告的语境中区别不明显,语气词的选择多和说话者个人习惯有关。曲阜话中常用“称呼语+来2/也/嗳”表示呼告语气,男性一般选择“来2”和“也”,女性多使用“也”和“嗳”。

(12)甲:咱上坡里看看起蛮?(咱上地里看看去吧?)

乙:起嗳/起也。

(13)奶奶,你吃菜嗳!

(14)小娟,你快子点儿走也!

(15)娘嗳,这回完了!

(二)呢[?i?、?an?、?a??、?i??]

曲阜话中的“呢”存在四个不同的语音变体[?i?、?an?、?a??、?i???],这四个变体的用法基本一致,[?i???]一般是年轻女性的发音。“呢”可以出现在句末或句中位置。

1.句末“呢”

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问句以及假设问句等疑问句末“呢”读短的高升调,负载疑问信息的功能较弱,一般起加强疑问语气的提醒作用。

(16)我哩杯子呢?

(17)桌子搬走了,椅子呢?

选择问句中如果选择的项目是对事件的肯定或否定,曲阜话中不使用和“呢”有关的语气词,正反两方面的发问包含了追问语气,因此曲阜话此类选择问句多使用表催促或追问语气的“也/嗳”,而不使用表示提醒的“呢”。

(18)明儿里你起呢,还是我起呢?(明天你去呢,还是我去呢?)

(19)这样能,行不行也?(这样做,行不行呢?)

(20)这个洗头膏好用不好用嗳?

反问句句末“呢”通常发[?i?]。

(21)我告诉你有什么用呢[?i?]?

含有“如果……怎么办”意味的假设问句中有表示假设的连词“要、要是”,问句有充足的前提条件或语境,疑问域事先己为对方所知,句末“呢”用来提示新信息。

(22)甲:咱可前走走吧,前边儿当不着也有卖苹果哩。(咱朝前走走吧,前面可能也有卖苹果的。)

乙:要没有呢[?an?/?a??]?

是非问句答语“呢”发[?i?],表提醒,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和普通话“啊”类似,但语气更强烈。

(23)甲:他家没闺女啵?(他家没有闺女吧?)

乙:有呢[?i?]!

感叹句末“呢”形成结构“多+形容词+呢”以加强感叹语气,同时带有希望对方赞同的意味。

(24)这两天多冷呢[?i?]!

“呢”加强感叹语气时有两种情况,一是用在表示出人意料的事情上,加强吃惊的语气,暗含“你说奇怪吧”的意思,这种用法在普通话中找不到对应的语气词,通常使用副词“竟、竟然、居然”等表达该类语气。

(25)门儿道A他俩闹哩可臭了,知不道多咱俩人又好了呢[?i?]!(以前他俩闹得矛盾很深,不知道什么时候俩人竟然又和好!)

二是用在不如意的事情上,表示无奈又焦急的心情,暗含“你说怎么办”或“我有什么办法”的意思,常和副词“就是”连用。

(26)这孩子学习就是上不起呢[?i?]!

2.句中“呢”

句中“呢”的功能是作为话题标记或提示新信息,舒缓语气,有三种用法。一是用在主语后,相当于普通话“要说、至于”等,提顿凸显话题以引起下文。

(27)年时挣喽五千,今年呢[?an?/?a??],也就挣个四千。(去年挣了五千块,今年呢,也就挣四千。)

二是用在假设句或假设复句的分句末尾,使前面成分成为具有语义对比作用的话题。

(28)你要是想回来呢[?an?/?a??],就早点买车票起。

3.用于其他成分后

(29)你说哩那个事呢[?an?/?a??],咱赶等子再说。(赶等子:以后)

从“呢”在句中和句末的分布来看,[?i?]只能用于句末不能用于句中表提顿,在非疑问句中[?i?]表达较强烈语气,疑问句中[?i?]表达语气较轻。“呢”的四个语音变体在某些语境下可以换用,但是在轻重程度上有差别。

4.呢[n??]

曲阜话“呢”在某些情况下和普通话语气词“呢”[n??]发音相同,但其使用范围较窄,一般用于假设句或省略形式的特征问句中。

(30)他要是不来喽呢[n??]?

这里[n??]均可任意换成[?an?]、[?a??]或[?i??],在使用中没有严格区别。由于使用者大多为年轻人,可推测[n??]是受普通话影响后起的语气词。

(三)么[m?]

“么”是单纯的疑问语气词,没有揣测意味,用在是非问句句末加强疑问语气。

(31)你面儿里有事儿么?(面儿里:明天)

“么”在某些是非疑问句中和普通话“吗”功能相似,但和“吗”不同,“么”不能用于否定形式的问句。

(32)你不喜欢看电影吗?

(33)*你不待又看电影么?

(34)你不待又看电影啊?

例(32)是普通话用例,例(33)、(34)是曲阜话,用否定形式发问隐含问话者的心理预设,普通话和曲阜话中疑问值较低的“啊”与“吗”相似,所以可以换用,“么”不含说话者的心理预设,所以不能用于此语境中。

(四)啵[p??]、吧[pa?]、不[pu?]、白[p??]

这四个语气词在语用功能和语法结构上有一致性,主要功能都是表疑问语气,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啵”。

1.啵[p??]

疑问句末“啵”既能表达疑问语气,又可以表达商量、邀请、要求或催促等祈使语气。

(35)游泳起啵?

大部分疑问句末的“啵”,用来加强疑问语气,是非问句中用法类似于普通话“吗”。

(36)他是恁表哥啵?(他是你表哥吗?)

“啵”用于是非问句很少用否定形式发问,表达否定判断时通常使用“是啵”形式,用于提示对前面小句所陈述判断的确认性询问。

(37)你不吃香菜,是啵?

“啵”在反复问句中以“谓词+啵”结构加强疑问语气。

(38)借你哩笔用用,行啵?

曲阜话反复问句的表达形式没有类似于普通话的“VP+]有”或者“有没有+VP”结构,而是“VP+不+VP”和“VP+啵”两种形式,使用频率较高的是第二种,语气词“啵”在此结构中一是加强疑问语气,二是构成反复问句不可缺少的成分。

“啵”用在反问句中加强质问、责备语气,类似普通话“吗”,但曲阜话中使用“啵”的反问句只有肯定形式,没有否定形式。

(39)这像人说哩话啵?

(40)*这些道理不是希明白啵?(希:很)

反问句中的“啵”还可以加强确定语气,一般是说话者在确定正确之后使用,是一种自我肯定的语气,不是单纯表示提问,而是提醒对方注意某种和先前判断吻合的结果,句中常出现插入语“我说、你看”等。

(41)我说这样不行啵,你偏不听。

感叹句末“啵”加强感叹语气,一般使用“多+形容词+啵”格式。

(42)那个闺女多俊啵!

句中停顿处“啵”起话题标记作用,引起后面的叙述。

(43)他这个人啵,人希好,就是忒罗嗦。

2.吧[pa?]

“吧”和“啵”语气意义基本相同,既用于祈使句末或疑问句末表达祈使或疑问语气,也可用在句中停顿处,作话题标记或提示信息。

“吧”用于疑问形式的祈使句中,可以和“啵”换用,但要求的语气更强烈。“吧”在祈使句末表达命令、要求、劝解等祈使语气,较疑问格式加重了祈使意味,因为该格式中“吧”的要求语气比“啵”强烈,因此倾向于“要求”的“吧”不能和倾向于“商量、请求”的“啵”换用。

(44)再喝碗吧?

(45)你先坐一会儿吧。

“吧”的揣测意味通常只能用在是非问句句末,说话者对所说内容有主观估计,但又不能确定,因此用“吧”表达这种不确定感,进而求得听话者的证实。“吧”和“啵”在此类用法上功能一致,但说话者心理预设的肯定程度上“吧”比“啵”大,使用“吧”的句子判断的准确性较大。有些情况下使用“啵”比“吧”更显得亲切,在使用频率上表疑问的“啵”高于“吧”,所以从土语感角度而言,“吧”可能是受普通话影响而后起的语气词。

(46)你是小张吧?

“吧”用在句中停顿处作话题标记,可用于主语后或假设小句后引起话题。

(47)小张这个人吧,就是忒精了。

(48)说句不好听哩吧,他这就是该子。

3.不[pu?]

“不”功能相当于“啵”的部分用法,用于祈使句中表达请求、催促等语气,用在是非问句、反复问句或反问句句末表达疑问语气。因为功能以及出现的语法环境与“啵”相似,所以使用频率不高,其产生应该源于“啵”的音变。

(49)睡觉不?

(50)老王哩闺女考上一中喽不?

(51)工资明天能发喽不?

(52)这么着对起自个喽不?

4.白[p??]

“白”是情绪色彩较重的语气词,功能类似于“啵”的部分用法,具有情态语气的意义,用在句中通常表达不满情绪。

祈使句末“白”表催促语气,带有明显不满之意。

(53)你说白?不说俺走了。

疑问句末“白”加强疑问语气,同时带有不满意、不相信等意义。

(54)光图贱,质量好白?

上述句子读降调,语气较重。“白”可能是“不”和“啊”的合音,因为“白”和“不”的功能基本一致,前者语气重一些,带有不满意的意味。

陈述句末“白”加强“没关系、随便”语气,类似于普通话“呗”,和疑问句末“白”在语义上的联系不紧密。“白”通常和“动词+就+动词”结构连用,表达语气上的不在意。陈述句表达往小里说、往轻里说语气特点的“白”和副词“就”的配合使用,原因是二者在语气意义上的匹配,“就”是表达主观量的副词,其语气义素归纳为[+确定][+小][+少][+早][+容易]等,这些义素与“白”接近,构成两者配合使用的基础。

(55)买就买白,又不值几个钱。

5.共同的历史来源

“啵、吧、不、白”四个语气词音节形式相似,都能用于疑问句和祈使句,且在祈使句中应用疑问形式表达祈使,“吧”甚至可以用于一般祈使句,四者有较大可能具有相同来源。孙锡信认为金元时期语气词“罢”主要用来表示“商量”,要求的语气强烈一些就带有命令意味,如果商酌对象是自己,就带有自我宽解的意味。明清时期“罢”有了表示估测语气的用法。表祈使语气的“啵”产生于元代,表示“敦促、命令、决定”语气,一般认为“啵”是“罢”的音变形式或者是不同的书写形式。出现于清代的“吧”最初是代替祈使语气词“罢”的使用,表示“商量、酌定”语气,后来用途逐渐扩大,增加了“忖度、句中停顿”等用法[13]。清代表祈使的“啵”和“吧”因相通而并存,随着“吧”演变出诸多新功能,导致生命力较强的“吧”兼并了“啵”。曲阜话中表祈使的“吧”可能属于近代汉语语气词“吧”的继承,就使用范围和频率来看,它在曲阜话中远没有“啵”广泛,除了在表示命令语气稍强的祈使句中不能被替代外,在其它的语境中均可被“啵”替换。曲阜话中一直沿用了表示祈使的语气词“啵”,并产生了音变形式“不”和“白”,且在发展过程中用途扩大,演变出揣测或句中停顿等用法。曲阜话“吧”和“啵”在语气轻重上略有不同,但由于“啵”的功用更广泛,因此没有像普通话那样出现被“吧”代替兼并的局面。

(五)蛮1[man0]

曲阜话中有两个音同语气词“[man0]”,用“蛮”作代表字,“蛮1”是核心语气词,主要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是非问句和祈使句的句末,“蛮2”是一般语气词,主要表假设语气和作话题标记。

“蛮1”在是非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并加强推测,凸显说话者的判断。

(56)天得下雨蛮1?这么阴呼啦哩。

“蛮1”在祈使句中加强询问语气,表示征求对方意见。

(57)咱也买个电视蛮1?

语气词“吧”和“蛮1”都表示说话者的建议或提议语气,“吧”表达说话者提出建议,希望得到对方赞同,自己有决定权,仅是出于礼貌使用商量语气。“蛮1”则是征求对方意见,暗含决定权在对方之意,在语气上希望得到允许或同意。

(六)了[l??]

曲阜话“了”只用于句末,类似于普通话“了2”,主要语法意义是说明原来没有的情况现在才有,或者申明本来没有注意或知道这件事,现在才注意或知道,其作用是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普通话中表示动态的助词“了1”对应曲阜话“喽”。

“了”在曲阜话中主要表示陈述功能,不带有强烈的情态语气,用在陈述句、感叹句或祈使句中。陈述句末“了”强调新情况的出现,当前面是名词、形容词以及名词性短语或形容词性短语时,“了”一方面强调或申明新情况并隐含变化义,另一方面有成句的功能。当“了”前面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时,陈述句表示对事件的肯定判断,新事件的出现可能发生在过去、现在或者未来,假如句中没有表示时间的成分,那么事件是当下发生的,当句中有表示时间的成分时,句子时态由之决定。

(58)天明了。

(59)他起过北京了。

(60)他赶面儿里就回学校了。(他明天就回学校了。)

感叹句中“了”构成“忒/可……了”格式加强感叹语气,“了”的申明语气因强化而成为感叹,感叹语气往往由句子变化义带来的对比落差形成,这种变化义表现为本来没注意或不知道变为现在注意到了或知道了。

(61)这个帽子忒小了!

(62)他唱歌可难听了!

祈使句末“了”强调命令、建议或劝阻等,这里的变化义表现为改变正在进行的某种情况或即将发生的情况,句中和“了”发生关系的是谓语动词,而不是整个祈使句。

(63)快晚了,你白吃了。

(64)天都黑了,你白起了。(白:别)

(七)啊[a?]、呀[ia?]

曲阜话中“啊”使用频率比较高,“呀”是“啊”的语音变体。

1.啊[a?]

“啊”用于非问句、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反问句等疑问句句末。是非问句中“啊”用疑问进一步确认事实或判断,语句是有心理预设的发问,想求得对方的证实,句子不是真值疑问句。

(65)孩儿还没家来啊?(家来:回家)

特指问句的“啊”与表疑问特征的疑问代词配合使用,缓和语气。

(66)你呆哪里哩啊?

曲阜话中可用于选择问句的语气词有“呢、也、啊”。“呢”一般用于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也”用于对行动的选择,“啊”两者均可,“也”带有追问、催促语气,“啊”问句比较缓和,商量的语气较明显。

(67)你吃米饭啊还是馍馍啊?

“啊”在进行质询的反问句中表达不满语气。

(68)你不是说哩你会啊?

普通话疑问句里“啊”可以省略,句子疑问语气通过语调等韵律手段来负载,整句的疑问意义不会发生变化。曲阜话中用“啊”表达疑问的句子,语气词“啊”一般不能去掉,否则句子不成立。

非疑问问句中“啊”有多种用法。用在句中停顿处作话题标记,表示强调或解释等。

(69)这个么啊,得后晌看才还好看哩。(后晌:晚上)

(70)小张啊,脑子是好用,就是不上进。

用在并列词语的后面,表示列举。

(71)他葱啊蒜啊么哩都不吃。(么哩:什么)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列举的“啊”是不是语气词,尚存争议。有观点认为这是“啊”的语法功能,“啊”不是语气词。曲阜话句中“啊”可以省略,但是省略的位置须有一个自然的Z气停顿,省略后整句缺少缓和的情态意味,从这个角度看“啊”主要语法功能还是在语气上,因此本文认为可以把它看作语气词。

“啊”在陈述句末提供一个新信息,加强反驳、申明或否定语气,句子读降调,句末语气词重读以表达说话者辩解的态度。和另一个表示申明的语气词“呢[?i?]”相比“啊”语气更缓和。

(72)是我先看见哩啊。

“啊”用在假设小句末尾表缓和语气。

(73)今年栽上啊,得三年才开花哩。

2.呀[ia?]

“呀”是“啊”的语音变体,出现语境和“啊”基本一致,在语气上比“啊”更缓和。

是非问句句末“呀”体现说话者心理预设比较明显,不是单纯发问,带有“求证”之义。

(74)这个药是饭前吃呀?

特指问、选择问句和反问句中的“呀”表达缓和的疑问语气。

(75)老师说哩么儿呀?(么儿:什么)

(76)你喝白酒呀啤酒呀?

(77)这事儿他能不知道呀?

“呀”在非疑问句中有多种用法,如用在句中停顿处作话题标志。

(78)光窗帘呀,就花了将近五千哩。

用在并列词语之后表示列举。

(79)这作下学开车呀学厨师呀,都行。(作下:现在)

用于陈述句中,在申明的基础上加强情态语气。

(80)什么送哩,这是买哩呀。

用在假设小句和条件小句末尾缓和语气。

(81)他要是再有点小钱儿呀,那就更不是他了。

3.关于祈使语气

普通话中“啊”常用作祈使语气词,曲阜话“啊、呀”基本上不能用于祈使句,一是曲阜话中有使用频率高的表祈使语气词“也、嗳”;二是“啊”表示祈使语气时用于句首或句末,和句子主谓成分之间有较长停顿,其作用是加强叮嘱、催促等祈使语气,一般将其处理为语气叹词。

(82)你说这么办行啵,啊!(你说这样办行不行,啊!)

(83)啊!你快子点儿也!(啊!你快点儿啊!)

(八)啦[la?]

“啦”应是“了”和“啊”的合音形式。表陈述的语气词“了”说明事态出现或即将出现变化。“啊”发音响亮,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附着在“了”后产生“啦”的形式,表示较强烈的肯定变化的语气。

陈述句和祈使句句末的“啦”表示略微夸张的语气,该语气依具体语境而定,陈述句“啦”一是表示对事实的确认,二是在此基础上增强一定的感彩;祈使句“啦”可以用“了”代替,表示即将发生的事件,但是“啦”带有说话者的感彩,从而给听话者较强的提示。

(84)吉门儿真下雨啦。(吉门儿:今天)

(85)吃饭啦!

疑问句末“啦”加强疑问语气,表示说话者对已然事件的发问,语气较强,表达说话者较深的疑问程度,甚至带有吃惊的意味。

(86)恁闺女出嫁啦?

(九)哩2[li?]

“哩”是曲阜话中使用广泛的一个虚词,既可以作结构助词,也可作语气词,前者记作“哩1”,后者记作“哩2”,“哩2”一般要和相关副词连用构成某种结构。

肯定句中“动词+(子)+哩2”结构强调动作正在进行或者状态正在持续,“子”是表示动作持续的时态助词,相当于普通话“着”,“哩2”本身不涉及正在进行或持续的时态,它出现于“动词+(子)+哩2”的结构中,陈述某种事实。

(87)衣裳呆橱子里放子哩2。

否定句中“哩2”说明某种动作或状态尚未结束,表示轻度的吃惊语气。

(88)俺哥去城里了,还没回来哩2。

感叹句中“数量词+哩2”结构加强感叹语气,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带有吃惊或惊喜语气,不仅说明数量,而且表达因数量较大引起的感叹。

(89)人家那屋值八万哩2!

“形容词+子+哩2”结构使句子语气确凿,体现说话者对判断的肯定,传达给听者的不仅是一个事实,而且强调说话者的感叹。结构中形容词后一定是“子”和“哩2”的连用,因此可以将“子哩2”看作一个连用的语气结构,专门表达感叹语气。

(90)他们那里富子哩2!

其他结构加强情态语气,“哩2”与副词“还”配合的“还……+哩2”结构指明事实,表达意外、吃惊或感叹等语气,语气略带夸张。

(91)这么多年没见过面,他还认哩我哩2!

“才+形容词+哩2”加强高兴或生气语气的程度。

(92)甲:听说那孩子没考上大学。

乙:没考上才好哩2!你看他整天傲哩那个样。(傲:骄傲)

“才+不+动词+哩2”结构强调判断的正确性或坚决不做某事的语气,“哩2”在结构中加强情态语气,省略“哩2”和“才”句子就变成了一般的陈述语气。

(93)这门对子才不能是他写哩哩2。(门对子:春联)

吕叔湘认为普通话“哩”是“呢”的变体[14],曲阜话“哩2”和“呢”使用条件不同,表达语气相异,是语气系统中不同的因素,“哩2”不能用“呢”代替。

(十)来2[l??]

虚词“来”在曲阜话中有两种用法,“来1”是表示过去时制的助词,“来2”是语气词,用于句末时和“哩2”功能相近,多数情况下二者可换用。

1.句末“来2”

“来2”在句末位置表陈述语气,指明某种事实。

(94)你睡觉,叫活,想哩希恣儿来2。(希:挺,恣儿:舒服)

肯定句中常用“动词+(子)+来2”的结构,陈述某种正在进行或持续的情况。

(95)甲:恁闺女还上子学哩啊?

乙:上子来2。

否定句中“来2”用来陈述某种尚未发生或未完成的状况,增强委婉语气,“来2”通常要和副词“还”共现,这里的“来2”和“哩2”能够换用,但“哩2”带有较轻的吃惊语气,“来2”增加了委婉意味。

(96)甲:他s集回来了啊?

乙:还没去来2。

感叹句中“来2”形成固定结构以加强语气,“数量词+来2”强调因数量程度较高而引发的感叹,“形容词+子+来2”和“形容词+子+哩2”作用相同,表示感叹的语气。

(97)我呆那里住喽八天来2!

(98)这黄子怪子来2!(这家伙怪着呢!)

2.句中“来2”

“来2”在称呼语后面构成呼告结构引起听话者注意,常用表达方式是“(我哩个)+称呼语+来2”,称呼语字面意义通常虚化,是说话者下意识的选择。后接带有某种强烈语气的句子,如带有惊讶夸张语气的疑问句或不满语气的祈使句。“来2”的这种用法是语气词“哩2”所没有的。

(99)娘来2,这点儿东西值一百块钱啊?

(100)我哩个小祖祖来2,你别能啦!(能:弄)

(十一)呕[?u?]

“呕”用于句末加强赞同、确认或辩解等情态语气。

(101)甲:张渠哩葡萄最好吃了。(张渠:地名)

乙:这就是呕。

“多+形容词+呕”的结构表达感叹语气,表明说话者对某种情况的主观评价,多数情况下带有希望听话者赞同的心理暗示。

(102)这个闺女多俊呕!(俊:漂亮)

曲阜话中“多+形容词+啵”也是表达感叹的形式,但在说话者的心理暗示上“呕”带有希望与听话者交流的愿望,希望获得对方认同,“啵”只是强调自己的判断。

(十二)喽2[l?u?]

“喽”在曲阜话中有三种功能,“喽1”是表示动作完成的动态助词,“喽2”是加强确认和肯定的语气词,“喽3”是表示可能的语气词,其中“喽2”是核心语气词,通常和“得、当然”等配合使用,加强肯定、确定等语气。

(103)甲:这钱得尽快哩还给人家。

乙:那是喽2。

(104)他哩话我当然不听喽2。

(十三)咳[x??]

“咳”一般位于主语后引出话题,其后略有停顿,在语气上有往小处说的意味。“咳”的作用凸显话题,既为下文的说明做铺垫,又引起听话者注意,多用于感叹句和反问句。

(105)他咳,有俩儿钱儿就知不道姓么。(他呀,有点儿钱就不知道姓什么了。)

(106)这点活儿咳,咱还毛喽它啊?(这点活啊,咱还能干不完?)

三、结语

(一)曲阜话语气词特点

相比于普通话,曲阜话语气词具有数量多、方言色彩浓厚的特点,有的语气词在普通话里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形式,有的则很难找到,有些在词形上跟普通话相同,但在意义及用法上不一致。某些语气词分布于不同句式中表示不同的语气意义,这种表义多能性增加了τ锲词描述的难度。同一种语气意义往往可用不同的语气词表示,即曲阜话里不同的语气词可以表示相同的语气意义,存在的差异比较细微。曲阜话语气词在基本功能之外,还有足句功能或关联等其他作用,缺少时句子结构会变得残缺不全或者缺少逻辑关系。

(二)核心语气词分布

分布指语言成分或语言单位出现的环境,能够反映语言成分的用法。语气词句法位置单一,句法功能相对单纯,考察分布能较好地揭示其功用。语气词可以位于句末或句中,句末和句中的关系体现了包容性,句末语气词是大范畴,包容了句中语气词,句中语气词是小范畴,只是句末语气词的一部分,在这一前提下很多学者将语气词定义为处于句末表达说话者主观情绪的虚词。曲阜话中句末语气词粘着在整个句子之后,起赋予句子语气的作用。13组核心语气词中只能位于句末的7组是“么、蛮1、了、啦、哩2、呕、喽2”,只能位于句中的1组是“咳”,两种位置都可以出现的5组是“也/嗳、呢、啵/吧/不/白、啊/呀、来2”,同属一组的“啵、吧、白、不”在句法位置上分成了两组,“不、白”只位于句末,“啵、吧”句末、句中皆可。

(三)语气词具有动态性

作为封闭词类的语气词,从内部构成看仍处在运动变化中,如曲阜话中“呢[?an?/?a??]”由中古汉语代词“那”语法化而来,如果以“啊”作为分析对象,“啵、白、吧”出现在“啊”之后,由“啊”和具有实义成分的否定词合音而成。有些语气词还没有完全虚化,有的语气词则处于刚开始语法化的过程中,曲阜话语气词不是在一个共时平面上突变形成的,而是历时发展逐渐积淀的结果,这个过程仍在继续。

参考文献:

[1]高增霞.疑问祈使句[J].语文学刊,1998,(5).

[2]胡明扬.语言学论文选[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4]李荣,熊正辉,张振兴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纂.中国语言地图集[Z].香港:香港朗文(远东)有限公司,1987.

[5]吕叔湘.吕叔湘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6]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7]齐沪扬.语气词与语气系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8]钱曾怡,蔡凤书.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与山东方言分区[J].中国语文,2002,(2).

[9]孙锡信.近代汉语语气词[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10]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中华书局,1954.

[11]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

[12]张斌.现代汉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13]赵元任.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J].方言,1992,(2).

上一篇:基于远程自动抄表系统设计分析 下一篇:IT专业嵌入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