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统计分析

时间:2022-02-20 04:08:44

入世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统计分析

作者简介:洪荣,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现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世界经济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践。

摘要:我国的服务贸易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自加入WTO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取得了迅猛发展,但在这期间喜忧同在。论文主要从服务贸易规模这个大方面,以及具体的贸易额、平衡状况两个方面对我国服务贸易入世以来的发展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方向性借鉴。

关键词:服务贸易规模;平衡状况;比较优劣势一、服务贸易规模分析(服务贸易额)

1.总述。尽管我国服务贸易起步较晚,但入世以来,我国认真履行加入WTO的各项承诺,对银行、保险、证券、电信等服务项目的向外开放度实行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并在积极推动服务贸易出口。

表12001―2011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

注:按国际收支口径统计,按照WTO有关服务贸易定义,服务贸易数据中剔除了政府服务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1―2011各年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量由2001年的719亿美元提升至2011年4209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在2011年达到了1828亿美元,相比2001年的329亿美元有飞速提升;服务进口额在2011年成绩为2381亿美元,对比2001年的390亿美元更是增长态势强劲。2009年则因为受到经济危机的牵制,服务进出口总量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减退趋势,同比缩减率为5.8%。此后的2010年则是实现恢复的一年,在此期间服务贸易总量有所复苏,出现了3624亿美元的较好成绩。直至2011年,更是呈现4209亿美元的骄人硕果。

2.国际比较。在国际比较层面上,我国服务进口总量分别在2001和2005年处于第十和第七位,出口总量则居于世界第十二和第九位,地位稳步上升。从2003年起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量一直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最前列。无独有偶,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双双于2010年获得同步提升,进口变为紧跟美国、德国的世界第三位,出口变为紧随美国、德国、英国的世界第四位。(见表2)

表22001―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在世界同领域中的地位

数据来源: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2001―2010年各年;WTO Press/628,World Trade 2010,Prospects 2011,7 April 2011

3.国内比较。我国货物贸易一直存在可喜的顺差,但与之相对,服务贸易的情况就不容乐观,多年以来仍然未摆脱逆差状态(见表3)。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在2006、2011这两年的服务贸易逆差分别为89亿美元、552亿美元,与同时期的货物贸易1775.2亿美元和1551.4亿美元的顺差相比,差距和恶化趋势不言而喻,从服务贸易逆差及其恶化趋势中可以看出服务进出口的失调性(见图1)。①

图1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失调性在数值上的表现

二、平衡状况分析

1.总体分布

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状况由来已久,早在1992年就已开始,除去1994年,从那时起,服务贸易就一直是逆差态势。入世之后的时间本来应是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时期,但却出现了逆差不断恶化的情况,具体表现在2001―2004年的逆差额状况,2004年数值为95亿美元,2005-2007年虽有所下降,但仍高达93、89、76亿美元,而2011年则达到552亿美元的有史以来的高逆差额。

2.分行业具体分布

入世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平衡状况呈现出不同特征和趋势,行业具体特征如下(见表3):

表3入世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各行业平衡状况特征

三、分析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在加入WTO之后发展步伐加快,在规模上的变化尤为突出,喜与忧同时存在:

1.从总量来看,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及进口、出口的世界地位出现大幅提升,服务贸易总额与国际逐渐接轨。但同时,这一数量在世界同期同领域中的比重处于弱势地位,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其对GDP的促进作用较为弱小,且在国内对外贸易中地位不容乐观,比重偏低。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发展在总量上差距甚大,在逆差状况上方向相反,严重失衡。

2.从平衡状况来看,服务贸易总体上长期处于内部结构不均的逆差状态,且逆差额呈现逐年扩大态势。

就目前而言,我国应该巩固在诸如旅游、运输、建筑服务等国内传统领域的比较优势,同时重点构建符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的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新兴领域的整体力量,通过这些领域的优先突破,培育和发展比较优势,促进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张莉,《“十二五”时期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国际贸易》,2011年第1期。

[2]陆燕,《加入WTO十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国际贸易》,2011年第9期。

[3]吕世平等.《国际服务贸易竞争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

注解:

①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1―2010年历年。

上一篇:电子商务教学中仿真教学应用研究分析 下一篇:政府行为对产业经济结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