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莱生平及诗歌研究

时间:2022-02-19 02:54:35

吴莱生平及诗歌研究

[摘 要]吴莱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与黄、柳贯并称“义乌三先生”或“浙东三大家”。因为身无功名,历史记录不足,因此其生平以及诗歌创作情况极少引起研究者的注意。本文从吴莱的生平和诗歌创作情况入手,对其诗歌的分类、特点、收录情况以及评价做了整理和分析,以期能正确还原这位白衣大儒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将为研究吴莱的思想和其他学术、文学创作提供必要的史料支撑。

[关键词]吴莱;诗歌;特点;评价吴莱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与黄、柳贯并称“义乌三先生”或“浙东三大家”。因为身无功名,一生为病痛所困扰,年未及中寿而亡,所以历史记录不足。吴莱的学识渊博,颇受赞赏与推崇,是元代被推崇的几位诗人之一。吴莱虽然英年早逝,且未有功名在身,但是他的诗歌文章还是在后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一、吴莱生平

吴莱所在的吴氏家族,族中人才济济,家学延绵,可谓是浦江的一大文化望族。自宋、元以来,吴氏族人科第连绵,驰誉全县。“曾祖讳闻,赠中奉大夫、福建道宣慰使、护军,追封渤海郡公。妣盛氏,追封渤海郡夫人。”[1]p415上

吴莱“祖伯绍,累赠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柱国,追封国公。妣金氏,追封国夫人。”[2]p210上其父吴直方,以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致仕。《新元史・吴直方传》的评价如下:“……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直方有焉。”[3]p421。《康熙金华府志》则书其为人谦和,即使位高权重,但待人“恒如布衣时,受一饭之恩必思报之,人以是称焉。”[4]p51

吴莱(1297-1340),字立夫,本名来,弟子宋濂在《渊颖先生碑》中记载:“初,盛夫人怀娠始七月,翰林公忽梦西域神人飞空而来,直止夫人之寝,心异之。越翼日,先生遂生,因名曰来。”[2]p210上而吴莱之“莱”,则是由吴莱的老师方凤命名的。吴莱“七岁,善属文,有奴仆命骚之言,岩南先生方公凤见而奇之,曰:此邦家材也。取南山有台诗中语,更今名。”[2]p210上而“渊颖先生”则是其门人宋濂等所议的私谥。“据其谥议,取经义玄深为渊,文词贞敏为颖也。”[2]p1下

吴莱的记忆力是异常惊人的,《元史》一八一《黄传》记载:“莱,字立夫。集贤大学士直方之子也。辈行稍后于贯,天资绝人,七岁能属文,凡书一经目辄成诵。”[5]p4189《浦阳人物记・吴莱传》则载:“族父幼敏家素多书,立夫每私取读之,幼敏从傍窃窥乃班固《汉书》也。乃指《谷永杜邺》谓曰:‘汝窃观吾家书能诵此当贷汝罚。’立夫琅然诵之至终篇,不遗一字。幼敏以为偶,熟此第三易他编,皆如初。因尽出所有书使读之。”[6]p28

吴莱春试不中后,退居深袅山中。一生研究经史,并涉及制度沿革、兵谋术数、阴阳律历、山经地志、族谱字学等诸多学问,其中尤以文学闻名。《元史》中提及柳贯时也说到了他对吴莱的评价:“贯平生极慎许与,每称莱为绝世之才。”[5]p4189

二、吴莱诗歌的分类

吴莱诗歌涉及的题材很多,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记游诗

元代,学子们或出游或入学或宦游于各地。

吴莱是好游之人,他认为“胸中无三万卷书,眼中无天下奇山川,未必能文。纵能,亦儿女语耳。”[6]p28所以他“平生喜远游,每到名胜古迹或昔人争战之地,常慷慨高歌、饮酒,自谓有司马长之风。”[7]p19

延佑年间,吴莱上京赴考,参加春试,面对着浩浩汤汤、气势磅礴的扬子江、河口运河的繁荣有感而发,写下《风雨渡扬子江》《夕乘月渡荆门闸》等诗作。而出游海东洲,,吴莱留下《登岸泊道隆观观有金人闯海时斫柱刀迹因听客话蓬莱山紫霞洞二首》等诗作。

对于家乡的风光,吴莱更是不吝笔墨,对此大加溢美之词。吴莱有《金华山游双龙冰壶二洞欲往朝真洞晚不可到》《浦阳十景》等佳作。

(二)赠答诗

吴莱所处的正是婺州文坛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婺州文坛上产生了诸如方凤、柳贯、宋濂等一大批举足轻重的人物。吴莱与这些人常有赠答之作。

柳贯是吴莱的同门师兄,人多有相互酬和的诗,《渊颖集》中存有如《次韵柳博士五泄山纪游》。途径泰山,吴莱作《泰山高寄陈彦正》,包根弟在《元诗研究》中认为根据这首诗的气势,可以上追至李白的《蜀道难》[9]p106。

宋濂、胡翰、郑氏家族子弟是吴莱最得意的弟子,在他们的身上吴莱倾注了深厚而真挚的感情。《渊颖集》有《送宋景濂楼彦珍二生归里》《与宋景濂书》《早秋偶然作寄宋景濂》《胡仲申至》《次韵胡仲申云门纪行》《送郑彦贞仲舒叔侄北游京师》及《送郑浚常北游京师》等诗作。

(三)题画诗

题画诗是元代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吴莱的题画诗有如:《题钱舜举张丽华侍女汲井图》《题袁子仁所藏巴船出峡图》《同吴正传咏龚岩叟小儿马图》等。

《题钱舜举张丽华侍女汲井图》是吴莱题画诗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该诗的前半部分直接描写了画中的事物,后半部分则深入一层,引入了历史的思考,使的画意更为深沉,另有一番画外的意境。

三、吴莱诗歌的特点

吴莱所处的时期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别的时期,诗坛上也出现了全新的气象,诗歌的体式端雅,体现“雅正”倾向,“元诗宗唐”的特点可见一斑。

(一)中和雅正

吴莱的思想形成于金华的程朱理学的传承密切相关,受理学思想的影响,吴莱认为:诗是抒情言志的,所反映的情感也应该是是美而不谀,刺而不詈,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也就是要归于中和雅正。

吴莱曾师从于方凤等人,方凤对吴莱的诗风重大影响外。《礼记》中所谓的“温柔敦厚诗教”的说法更为吴莱所赞同,因此也和当时的诸多学者一起形成了歌功颂德的洪流,如《送郑浚常北游京师》《次韵吴正传都城寒食》等诗作都是颂圣之辞。

(二)多用僻字

吴莱的文章多为学术性著作,富有论辩色彩。吴莱其诗歌主要宗尚韩愈,模仿韩愈的“横空盘硬语”,故他的古体诗多有奇崛之气。如《观孙太古周天二十八宿星君像图》《观陈彦正观景拄杖歌》等难字、怪字层出不穷。吴莱的长篇歌行奇特处主要在于险怪,明代胡应麟曾指出吴莱五古长篇“气骨可观,而多奇辟字”。

在自己写给弟子宋濂的《早秋偶然作寄宋景濂》中也提到自己“自来闲作诗,瘦岛与穷郊”[2]p18下由此可见他对于韩孟诗派的偏好。

(三)擅长歌行

吴莱作文讲究奇正开合,纵横变化,风格高古奇崛,无丝毫甜俗之气;作诗不喜近体,而擅古体歌行,诗格雄浑奇肆,为清人王渔洋所称赏。

吴莱《渊颖集》中的诗歌作品很少写律绝,多写古体,歌行尤多,气势恢宏广大,是吴莱诗歌中成就较高的,为后人所推崇。吴莱的歌行体诗歌中直接以歌为名如《东夷倭人小折迭画扇子歌》《观陈彦正观景拄杖歌》《北方巫者降神歌》等,或记物或写人或论述北方文化,涉及面比较广。

四、吴莱诗歌的收录

吴莱虽然著述多,但大多已经散佚了,主要作品集中在《渊颖集》中保留下来。目前可见最早的收录了吴莱诗歌的选集是明代的曹学编写的《石仓历代诗选》。清朝有诗歌总集《御选宋金元四朝诗》中的《御选元诗》选吴莱诗歌46首。清人顾嗣立《元诗选》收录吴莱77首。其他收录情况包括有:《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收《渊颖集》十二卷,附录一卷。《四部丛刊》收录十二卷,附录一卷,称《渊颖吴先生集》。保留吴莱文章的地方性史料有《金华丛书》《续金华丛书》《金华文统》《婺州文轨》等。

五、吴莱诗歌的评价

吴莱的学识渊博,颇受赞赏与推崇,是元代被推崇的几位诗人之一。胡助在序言中对吴莱的文章有高度评价:“……夫文章岂待序而传者哉?然玉韫石辉,珠藏川媚,异时仙华山下有光烛天者,必遗文之所在也,尚何患其不传哉?”[10]p188

纪昀在《渊颖集提要》中称吴莱:“年不登中寿,身未试一官,而在元人中屹然负词宗之目,与贯相埒。”[2]p1下

到了近代,包根弟所著的《元诗研究》将吴莱列为元中期最为重要的诗人之一云:“吴莱……上追李白、韩愈等人,尤以歌行着称,与诸子诗风又自不同。”[9]p104

由于吴莱在文词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后人就将其与黄柳二人并称为“义乌三先生”或“浙东三大家”。

参考文献:

[1]宋濂.宋文宪公集[M].四部备要校刊严荣校刊本.

[2]吴莱.渊颖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柯邵.新元史[M].开明书店二十五史本.

[4]王荩修,沈麟趾修纂.康熙金华府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5.

[5]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6]宋濂.浦阳人物记[M].丛书集成本.

[7]吴之器.婺书[M].光绪庚子年冬月上杭傅光署检本.

[8]王崇炳.金华征献略[M].雍正壬子年镌婺东藕塘贤祠藏板本.

[9]包根弟.元诗研究[M].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8.

[10]胡助.纯白斋类稿[M].丛书集成初编本.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金社课一般[2012]94号课题《吴莱诗歌研究》的成果

上一篇:井上靖和他想象的“敦煌” 下一篇:针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及有效解决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