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母沛稀释多点注射+连续缝合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2-19 10:49:06

欣母沛稀释多点注射+连续缝合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对欣母沛稀释多点注射联合连续缝合在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抽选2015年2月-2016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平行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缩宫素、欣母沛稀释注射联合子宫下段连续缝合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缩宫素联合欣母沛注射,比较两组患者产后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手术客观指标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分娩后2 h出血量为(375.6±157.9)ml,分娩后24 h出血量为(625.6±134.2)ml,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欣母沛; 连续缝合; 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

中图分类号 R714.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5-0030-03

doi:10.14033/ki.cfmr.2016.25.013

近年来,随着流产、剖宫产人数不断增多,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前置胎盘会诱发产后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且前置胎盘还会诱发休克、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针对胎盘前置的患者来说,要在分娩时予以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降低产后出血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最大限度保留患者子宫[1]。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缩宫素进行预防,但单纯采用缩宫素的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发现缩宫素联合欣母沛稀释注射以及子宫下段连续缝合方式在本病中的干预效果非常理想,为进一步对其干预效果进行调查,笔者所在医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抽选了90例前置胎盘患者,对欣母沛稀释多点注射联合子宫下段连续缝合在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5年2月-2016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平行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33岁,平均(23.3±1.4)岁,孕周平均为(37.2±0.3)周,中央型前置胎盘16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6例,边缘性前置胎盘13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年龄22~33岁,平均(23.6±1.2)岁,孕周平均为(37.1±0.2)周,中央型前置胎盘13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8例,边缘性前置胎盘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学会审批。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在胎儿娩出后予以20 U缩宫素宫体注射,而后予以欣母沛250 μg宫体注射,术后观察患者产后出血情况。

1.2.2 观察组 患者在胎儿娩出后予以20 U缩宫素宫体注射,胎盘剥脱后在子宫下段胎盘剥脱出血部位注射欣母沛,250 μg欣母沛联合5 ml生理盐水稀释后进行注射,注射量为1 ml,止血后采用子宫下段连续缝合,具体为使用1号可吸收线,在胎盘剥脱部位进行连续缝合,拉紧缝线,促进血窦关闭。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患者产后2、24 h的出血量,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调查患者手术客观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缩宫素使用量以及欣母沛使用量。

产后出血定义:胎儿娩出后24 h,阴道分娩出血量500 ml。剖宫产出血量1000 ml视为产后出血。

1.4 出血量测量方法

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对患者的出血量进行计算,容积法包括患者负压抽吸瓶中的血液以及弯盘中的血液,将其放入量杯中称量。称重法=湿敷料重量-干敷料重量。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文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分娩后2 h出血量和分娩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手术客观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欣母沛使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1/4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10/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40,P

2.4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7%(3/45),对照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4.4%(11/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41,P

3 讨论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引发出血的主要原因,本病的发生与多次分娩、引产、刮宫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妊娠期间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3]。近年来,随着流产、引产人数不断增多,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4]。对于中央型前置胎盘级部分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是终止妊娠的唯一方式,针对边缘性前置胎盘在阴道出血不多时可考虑阴道分娩,但剖宫产仍为主要分娩方式。由于前置胎盘多在子宫下段,此部位血窦丰富,平滑肌少,一旦剖宫则容易出现剥离面不闭合很容易出现出血表现,若不能及时的止血,将会对母婴安全造成影响[5]。

前置胎盘在临床中多采用缩宫素、子宫按摩、宫腔填塞纱布等方式进行止血,也有部分患者采用子宫缝合方式进行止血[6]。对于患者来说,上述方式的处理方式均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前置胎盘剥离面出血量大,患者病情凶险导致[7]。欣母沛学名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无色的透明液体,其中主要成分为前列腺F2α的15-甲基衍生物氨丁三醇盐溶液,注射方式为肌注,其多应用在产后出血的预防以及治疗中[8]。欣母沛在使用时需要稀释,起效时间在1~2 min,药物在到达体内后15 min达到峰值,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产后出血状况,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为连续缝合创造有利条件。缩宫素是一种常用的平滑肌收缩药物,能够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从而促进剥离面血窦尽快闭合,两者联合能够起到协同的作用[9]。

连续缝合是一种机械性压迫方式,其能够对子宫壁弓状血管进行挤压,缩小患者剥离面积,同时能够压迫血窦关闭,使创面血液凝结达到止血的作用,可吸收缝线在缝合后无需取出,能够随着创面愈合被吸收[10-11]。且缝线能够对子宫起到压迫作用,持续时间也非常长,效果更加理想。连续缝合只针对剥离部位有效,对其他部位的血液循环不会造成影响,因此,不会阻碍患者子宫整体血液循,安全性非常高,患者术后预后非常理想[12-14]。此外,连续缝合术操作简便,术中无需使用其他器械,可实施性非常高,使用安全性也非常高[15]。

本次调查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了欣母沛稀释多点注射联合连续缝合术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分娩后2 h出血量为(375.6±157.9)ml,分娩后24 h出血量为(625.6±134.2)ml,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4.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总的来说,前置胎盘患者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非常高,而欣母沛稀释多点注射联合连续缝合术能够降低患者术后、产后出血量,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药物使用量,同时能够保证患者安全分娩,是预防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的有效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寒冰,艾玲,钟少平,等.宫腔球囊联合欣母沛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止血的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2):238-240.

[2]朱玉莲,凌静.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751-3753.

[3]温丽.垂体后叶素联合子宫背带式缝合对中央型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S1):267.

[4] Teixidor Vi?as M,Belli A M,Arulkumaran S,et al.Prevention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hysterectomy in patients with morbidly adherent placenta: a cohort study comparing outcomes before and after introduction of the Triple-P procedure[J].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 Gynecology: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15,46(3):350-355.

[5]麦玉玲,林芸.垂体后叶素配合医用即溶止血纱布治疗前置胎盘出血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0):31,33.

[6]韩峥.46例胎盘因素所致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5):961-963.

[7] Kaoiean S.Successful use of the B-Lynch uterine compression suture in treating intractable postpartum hemorrhage after cesarean delivery in Rajavithi Hospital[J].J Med Assoc Thai,2013,96(11):1408-1415.

[8]张延新.胎盘附着部位注射安列克稀释液在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2):87-88.

[9] Poggi S H,Yaeger A,Wahdan Y,et al.Outcome of pregnancies after pelvic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postpartum hemorrhage: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15,213(4):576.

[10] Goh W A,Zalud I.Placenta accreta:diagnosis,management and 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morbidly adherent placenta[J].The Journal of Maternal-fetal & Neonatal Medicine: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Perinatal Medicine,the Federation of Asia and Oceania Perinatal Societies,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erinatal Obstetricians,2016,29(11):1795-1800.

[11]范丽江,高霞,马亚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低位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前置胎盘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9(2):177-179.

[12] Shim S,Hur Y M,Kim da H,et al.Evidence for No Significant Impact of Müllerian Anomalies on Reproductive Outcomes of Twin Pregnancy in Korean Women[J].Twin Research and Human Genetics,2016,19(2):146-153.

[13] Li G T,Li X F,Liu Y J,et al.Symbol“&”suture to control atonic postpartum hemorrhage with placenta previa accreta[J].Archive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2015,291(2):305-310.

[14] Ajah L O,Eze M I,Dim C C,et al.Placenta percreta in a booked multiparous woman with minimal risk factors and challenges of management in a low resource setting[J].Nigerian Journal of Medicine,2013,21(3):359-360.

[15] Davis D,Baddock S,Pairman S,et al.Risk of severe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low-risk childbearing women in new zealand:exploring the effect of place of birth and comparing third stage management of labor[J].Birth,2012,39(2):98-105.

(收稿日期:2016-05-15)

上一篇:小县大城增强吸引力 盘活资产提升流动性 下一篇:Celestia软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