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校体育弱势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2-18 02:01:23

浅谈我校体育弱势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摘要:体育弱势生不仅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而且也是我校的一个特殊群体。据调查:这一特殊群体的学生不仅在我校、而且在奎屯市,乃至其他县市的中学都有逐步上升的趋势。通过将体育弱势生的现状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产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原因,并从中探寻帮助他们摆脱体育弱势的方法,以及为我校今后的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弱势生;个性因素;因材施教;素质教育;对策

前言

体育弱势生是我校的一个特殊群体。研究这一特殊群体产生的原因,并从中探寻帮助他们摆脱弱势的方法,使体育弱势生将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不仅对于提高我校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我校体育教学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奎屯市第八中学在校的43个班中的体育弱势生(指:对体育不感兴趣又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且身体有先天性残疾、疾病的以及体育课成绩测试不及格者)200余人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

1.2研究方法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科学的数理统计分析,发放问卷215份,回收215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100%。

2结果与讨论

2.1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可以说明体育弱势生这一特殊群体从整体上看,具有沉默寡言、文静内向、行为谨慎保守、缺乏信心和易于紧张的个性心理倾向。正是由于这个心理特征的影响,使得体育弱势生一般都不喜欢或不愿意去参与具有集体性、技术性表演和竞争性的体育活动。这一调查结果与我在上体育课以及其他老师在上体育课中所观察的情况是一致的。由于他们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他们的技术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很难得到有效的提高,加之体育成绩差,又使他们更加厌倦体育锻炼,因此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个性心理这方面的不足是体育弱势生所共有的,这是造成他们身体素质、体育能力等弱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3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

3.1自身因素的影响

在调查问卷中发现,有15%的学生回答说造成他们体育项目弱的原因是“不喜欢”,有10%的学生回答是“先天性”的,还有剩下75%的学生回答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当然了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除了自身条件的限制意外,我认为还和自身的努力程度是密不可分的。但也不能排除其他外界环境的影响。

3.2学校、家庭等外界环境的影响

人的身体素质与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除了受遗传的影响外,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后天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学生来说,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诸多的教育手段中,体育教育则扮演着其它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角色。然而,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大多数体育弱势生均来自于不发达地区,就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情况而言,由于物质条件的不富裕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短缺,由于经济和文化的落后致使体育人才的缺乏。再加之家庭和学校对体育认识的偏差及多年“应试教育”这一顽疾的影响,就使得这一部分学生在以前的学校没有能够接受到正常和必要的体育教育。这不仅影响了他们掌握基本动作技能和体育锻炼的方法,限制身体素质与体育能力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他们对体育的正确认识,形成科学体育锻炼观,以及养成体育健身习惯。

3.3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的影响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在初中阶段只作为达标测试,不参加笔试考试,所以这样一来体育看似是一个学校的门脸,其实在很多领导或者老师们的眼里体育是可有可无,也就顺其自然的成了其他老师们眼中的“小三门”,由于体育场馆、器材的缺乏加之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就从另一方面导致了一部分学生最终走入了体育弱势生的行列。在此我建议学校有关领导能够进一步关心这一特殊的群体学生的体育活动,并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措施,根据体育弱势生的不同活动特点,配置相应的专门的训练器材,使他们开朗起来,投身到力所能及的体育项目中去,早日摆脱体育弱势生的帽子。是奎屯市八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改变体育弱势生现状的措施与对策

4.1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重文轻体”思想的影响,体育弱势生群体将体育学科视为其它科目以外的消遣。要改变体育弱势生的现状。必须从改变其对体育的认识开始。因此,对体育弱势生的帮教,首先应着手提高其对体育及体育锻炼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树立起“终身体育”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参与体育的需要和动机,从而为其开始进一步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运动能力创造基础。最终使其达到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和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的目的。

4.2丰富教学的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必须使体育教学大纲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体育项目及技能型教学,注重这些体育项目及技能在今后社会生活中使用价值的可持续性。另外,应开展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举办理论课讲座,传授体育文史、体育保健、体育康复知识,不同项目的裁判知识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全方位立体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高层次的学习与锻炼的心理体验,达到身心健康的统一。

4.3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基本条件,实施高水平体育教育就必须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保障。体育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教育者,而且还是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引路人。学生人文健康观的形成需要教师人格的感染和启迪,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校方的榜样,使体育弱势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在课余时间积极练习,从意识到行动都能够遵从康乐体育的指导思想,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4.4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多年以来,我们对这一基本原则挂在嘴上和写在纸上的比较多,而真正落在实处的则是很不够。体育教师主观上也不够重视。因此,我们必须在体育教学中,彻底改变以往那种在教学和考核中,对弱势生和一般学生不加区分的传统做法。教师对弱势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而不是歧视,对他们进行更为耐心细致的辅导;考虑到弱势生的实际基础,在学习动作和素质练习时应与一般学生有所区别;对弱势生以正面鼓励为主,切忌丑化或嘲笑他们的错误动作,以免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在考核评价方面,应以考察他们努力与进步的程度为主,不要僵化执行标准。当然,体育弱势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问题,这不仅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努力,对学生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而且更需要他们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奋发向上,不断充实自己,去适应社会,才能做生活中的强者。

参考文献

1、 张力为.等.体育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2000

2、 马启伟.等.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 潘淑.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4、张新安.体育锻炼对心理缺陷症的影响和改变作用 体育学刊,1999,(5).

5、祝蓓里.运动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2

上一篇:王伟:安全与互联网 下一篇:国际零部件企业并购大年特色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