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学专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2-18 01:07:17

关于会计学专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管理语言,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会计里面最重要的还是会计实训,会计实训有利于提高师生的动手能力,使我们更好为将来就业打基础。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接触社会,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之很快的融入到工作当中去。

发展会计实践动手能力。

会计实训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水平。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做分录,填制凭证到制作账本来巩固我们的技能。通过财务会计培训,使得我们系统地练习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也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通过实际操作,不仅使得我们每个人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我们以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为培训资料,运用会计工作中的证、账等对会计核算的各步骤进行系统操作实验,主要是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填制,还有登记、对账、结账等。在学了一个学期的基础会计之后,我们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对于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有一定难度,不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会做账,如果不能够把发生的业务用账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么就不能算做会计。于是在大二第一个学期我们开了这门会计培训课。在培训中,我们首先掌握了书写技能,如金额大小写,日期,收付款人等等的填写。接着填写相关的数据资料。再继续审核和填写原始凭证。然后根据各项经济业务的明细账编制记账凭证。根据原始凭证逐日逐笔的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其他有关明细账;往后我们会编制科目汇总表,进行试算平衡。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并与有关明细账、日记账相核对;最后要编制会计报表;将有关记账凭证、账页和报表加封皮并装订成册还有总结。

目前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会计模拟实验内容单一

目前部分院校只注重中级财务会计的实验教学,要求学生从数字的书写练习开始,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的循环过程。忽视高级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的模拟实验教学。使得学生无法全面、系统、完整的模拟一个年度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无法确认合并报表的编制;无法对企业的财务预测、决策做出合理有效的分析,仅片面的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的锻炼。

二、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多数是由会计专业教师负责指导,而这些教师多数从大学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学校担任会计教师,对企业的具体经济的处理过程不曾亲身经历,大多缺乏会计实践锻炼的经验与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自己动手能力不强,只能凭借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来判断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很难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起来,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这就会导致学生参与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没有高素质的会计模拟实验指导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学生。

三、手工模拟与计算机模拟相脱节

在传统的手工会计时代,限于课时和教材篇幅,课堂教学内容的有限性与庞杂的会计实务形成了较大的矛盾,会计实验教学是为解决上述矛盾而产生的。鉴于电算化账务处理系统的特点,学生通过键盘将原始信息正确输入计算机,各项计算工作由计算机按照设定的程序自动加工处理并生成所需的各类信息和数据。然而,调查结果表明,除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以外,其他几门实验课大多还仅处于手工实验阶段。由于硬软件投入的相对不足,各高校开展的会计电算化实验也大多数处于单机操作实验阶段,极少部分高等院校曾经尝试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操作。

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我们现在刚刚起步,往后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且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自己去挖掘。由于财务会计行业的特殊性我只能参加财务部门中较为简单的工作,如出纳及帮助会计进行核对等工作。虽然工作不难,时间也不长,但我仍十分珍惜我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践经验,从中也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东西并增长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所以登得错漏百出。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可谓受益非浅参考文献:

[1]孙海艳.会计实验室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4).

[2]贺玲,陈岚君,高瞻.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实证调查与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上一篇:浅谈对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认识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兴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