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人工林及天然林的具体培育模式分析

时间:2022-02-18 05:50:23

黑龙江人工林及天然林的具体培育模式分析

摘要: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是国家重点林区之一,根据黑龙江省的森林资源现状和实施分类管护经营的措施, 介绍了人工林及天然林的具体培育模式。

关键词:森林;分类;培育

森林是生念环境的主体,足人类生存的根本。森林尤时不存为人类奉献着她的全部,而人类为 推动绎济发展,也在毫不客气地无止无休地侵犯着森林。于是森林逐步减少,自然灾害日益严重,人类生存环境受到威胁。这使人类提高了保护森林的意识。对重点生态公益林、一般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要分别采取不同的培育模式, 因为树种及群落是以立地条件为主要因子, 水、肥、热条件是影响物种分布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人工混交林和人工、天然混交林的培育首要考虑的是种间关系的稳定性;天然次生林栽针、引针、保针是培育天然针阔混交林的关键。森林的培育目标是先锋阳性树种应以中小径级林木为主, 而珍贵树种及顶极群落中伴生树种应以大中径级林木为主, 并根据立地条件选取林分类型采取不同的培育技术措施, 达到预期的培育目标。

一、人工林的培育

人工林分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对不同的林分类型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以达到预定的培育目标.因此,划分的人工林类型必须反应出其培育目标的差异,或者在经营措施上的差异,即要注重分类的营林意义。

1.1 人工云杉林的培育

云杉也是黑龙江省更新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育苗成功率高。由于树种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林冠下更新早期生长缓慢, 全光下生长比较迅速。天然林分中难以形成大面积纯林, 不规则的团块状分布的易呈现大片死亡。培育应以大径级的云杉为主, 采取合理的抚育措施, 严格控制抚育采伐强度, 可培育工业纤维林。

技术措施上应保留天然的阔叶树种, 诱导成针阔混交林。根据现实林分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育措施, 要保留上层林木, 严格控制人工幼龄林上层郁闭度, 防止生态环境的改变造成林木的死亡。

1.2 人工落叶松林的培育

人工落叶松是黑龙江省主要的更新造林树种, 大部分林分已进入成林阶段, 林分密度偏高。对人工落叶松的培育应以中小径级为主, 采取合理的抚育措施, 严格控制抚育采伐强度, 并根据立地条件采取超前更新方式进行树种的合理配置。

技术措施上应在缓坡地带人工落叶松林冠下栽植红松、云杉树种并保留天然的阔叶树种, 采取多次人工超前更新方法, 形成异龄混交林;在河流两岸及平坦区域林冠下人工更新树种以水曲柳、云冷杉为主, 形成人工水曲柳混交林、人工云冷杉混交林;对重点公益林区河流及公路两侧要以提高防护和绿化、美化的效果为主。目标是人工诱导形成针阔混交林并达到合理的混交比重。

1.3 人工红松林的培育

红松是黑龙江省更新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受其树种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形成林分优势度较低, 且大部分为幼龄林阶段, 大面积的人工红松纯林易受病虫害影响, 树高分叉较早。培育应以大径级的红松为主, 采取合理的抚育措施, 严格控制抚育采伐强度, 可培育大径级红松用材林、红松坚果用材林、红松坚果林。

主要技术措施为保留天然的阔叶树种和云冷杉树种, 诱导成针阔混交林。根据现实林分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培育措施, 对有伴生的云冷杉、紫椴、枫桦、榆树、水黄胡等树种且比重在3-4成的林分,应培育大径级红松用材林;对于红松分叉较早的林木可采取红松顶端平头, 控制树干高度形成主干多叉, 培育红松坚果用材林;对于分叉较多红松结实量高林分, 改建成红松优质坚果林。

二、天然林的培育

2.1 天然阔叶混交林的培育

林分类型较多, 可分为软阔叶林和硬阔叶林,属于原始过伐林或天然次生林。在实践中要按生态公益林和用材林分类进行培育, 在生态公益林中应进行森林生态系统的培育,以培育针阔混交林顶极稳定的生态群落为主要目标; 在用材林中优化培育、调整树种结构, 以培育用材林为主。

主要技术措施应采取人天混的更新方法。在山坡地带软阔叶林冠下栽植红松、云杉及珍贵的阔叶树种, 并保留天然的阔叶树种;在土壤肥力较高且地势平坦地带软阔叶林冠下栽植云冷杉、黄胡水等阔叶树种, 培育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在山坡地带硬阔叶林冠下栽植红松、云杉树种, 并保留天然的阔叶树种;在土壤肥力较高且地势平坦地带硬阔叶林冠下栽植云冷杉树种, 培育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在重点生态公益林中采取抚育、封禁措施进行森林培育, 在用材林和一般生态公益林区中按其生长发育阶段和立地条件等分别采取采伐利用、抚育、经营、封禁培育措施, 对红松及珍贵阔叶树种禁伐。

2.2 天然红松林

主要林型为柞树红松林、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是稳定的顶极群落, 红松林完成一个世代更替需350年左右。其生物学特性决定了红松种子必须依赖动物传播进行天然更新, 红松林大面积的消失, 天然更新也随之消失。技术上应保护现有红松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以经营红松坚果为培育目标。技术措施上应进行必要的卫生清理, 对红松实行禁伐的保育措施, 以封禁为主。

2.3 冷杉林、落叶松林的培育

冷杉林、落叶松林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的沟谷地带, 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林。由于过量采伐造成林地草甸化, 破坏了湿地资源, 林地苔藓植物随之消失。冷杉林属于隐域性植被。目前应保护现有冷杉林、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在需要经营采伐时, 采取低强度的择伐。

2.4 天然针阔混交林的培育

林分类型可分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落叶松针阔混交林、红松针阔混交林。多数属于原始森林系列。技术上应从单一的木材生产转变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培育, 以培育针阔混交林顶极稳定的生态群落为主要目标。措施上应抚育、封禁以改变林分卫生状况, 控制林分树高、胸高直径与株数的比值不超过标准值范围。

2.5.天然针叶混交林的培育

主要树种为红松、云冷杉、落叶松, 属于原始森林系列。培育的技术应从单一的木材生产转变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培育, 以培育针阔混交林顶极稳定的生态群落为主要目标。技术措施上应根据林分发育的阶段改变林内卫生状况, 进行必要的抚育, 对红松及珍贵阔叶树种实行禁伐的培育措施, 以封禁型为主。

2.6 山杨林、白桦林的培育

山杨林主要分布在坡地地带, 而白桦林分布较广泛, 是在火烧、采伐迹地上形成, 属于次生林类型, 生长迅速, 一个世代需80年左右, 天然更新能力强。培育思想应以中小径材为主, 培育用材林。技术措施为采取径级择伐方式, 根据林冠下天然更新针叶树种比例及数量, 确定人工植苗密度,加强管理, 并进行透光抚育。培育目标为针阔混交林。

黑龙江省原始林遭到破坏后,经过演替形成了很多林分类型的次生林,而且现有的各类次生林基本上都处于一定的次生演替时期,大多数类型的次生林为幼、中龄林,所以搞好天然林抚育对实施保护十分重要。■

上一篇: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具体措施探讨 下一篇:加强农机培训工作的原则与措施探讨